当孩子看电视时,播放声音的同时要显示字幕。但是对于知道如何阅读,却懒得看书的孩子,不妨关掉声音,只播放字幕。
【朗读禁忌】
别读自己不喜欢的书,因为你的厌恶情绪会表现在朗读上,造成负面效果。
如果发觉选错了书,立刻打住。承认错误,重新选一本。不过要给每本书公平的机会。像《不老泉》① 这种书,需要慢慢读才能渐入佳境。(先预读,可以避免这类问题。)
如果你是老师,不要认为必须每一本书都要与课程有关,不要将文学局限在狭窄的课程范围内。
不要让孩子负担太重,选书时,考虑一下孩子的智能、社会背景与情感状况。永远别读超过孩子情感理解程度的书。
不要选择许多孩子在电视上看过或听过的书。一旦知道了故事情节,孩子的兴趣就消失了。不过你可以读完一本书,然后带孩子观看由书改编的电影或电视剧。这种方法能让孩子体会到文字比影像表达得更丰富。
在选择朗读的小说时,避免对话太冗长的书。因为这种书朗读起来有困难,聆听也不容易。冗长的对话较适合默读。读者看到引号,就知道这是新的声音,是另一个人在说话,但听众却听不出来。如果作家没有在对话结束后加上一句“墨菲太太说”,那么听众根本不知道是谁在说话。
不要被奖项所愚弄。一本书得了奖并不能保证它是一本适合朗读的书。一般来说,奖是颁给写作品质的,不是颁给朗读品质。
如果没有足够时间做好这件事,不要开始朗读。读一两页就停下来,非但无法刺激孩子的阅读兴趣,反而会扼杀阅读兴。
朗读时不可以让自己和孩子坐得太舒服。斜倚或弯腰驼背只会造成困倦。斜倚的姿势会立刻发信息给心脏:慢下来。随之供血减少,供氧减少———瞌睡虫也就找上门了。
朗读时,不要被孩子,尤其是小小孩的提问吓倒了。如果这个问题不是为了顾左右而言他或拖延睡觉时间,请耐心回答。朗读没有时间限制,但孩子好问的天性却有时间限制,机会稍纵即逝。请以耐心的回答来滋养孩子的好奇心———接下来再朗读。不过在班级朗读时,提问却必须放到朗读结束后。20个孩子同时向老师提问的话,这本书恐怕永远也读不完。
不要向孩子解释故事内容。故事只要有趣味即可,不必要有前因后果,但仍然有许多讨论的空间。听完故事后,乐于讨论的孩子最能增进语文能力。
不要误以为朗读时间越长越好。每天专注而热情地朗读10分钟,在孩子脑海中留下的印象,超过孩子独自看电视两小时。
别把书当成威胁———“如果不收拾房间,今晚没故事听!”当孩子看见你把书当成武器时,对书的态度会由积极转向消极。
不要企图与电视竞争。如果你说:“故事或电视,请选一样!”孩子通常都选电视,这就好像让一个9岁的孩子选择“蔬菜或甜甜圈”一样。不过既然你是大人,你就有选择权,“我们家8点半以后关电视。如果你要听睡前故事,没问题。如果不想听,也没关系。但8点半后不准看电视。”可是千万不要让孩子认为不能看电视,是书本害的。
第五章 持续默读:朗读的最佳拍档
规定孩子读书,最后会不会让他们兴趣全无?
我在进行一次教育演说时,询问在场的父母:“你们中有多少人曾强迫孩子做事──比如整理房间或刷牙?”在场80%的父母都表示有过。
我继续说:“没错,我们都承认诱导孩子做那些事,要比强迫他们做更轻松容易。不过有时候,我们就是没有时间和耐性。现在我们谈得更深入些:各位有多少人曾强迫孩子看书?”举手的人变少了。
父母不想强迫孩子看书,是因为唯恐这样会使孩子心生反感,讨厌看书,最后索性不看书了。真是这样吗?10岁的孩子被强迫刷牙或换内衣裤———他们长大后会停止做这些事吗?不会。所以我们为什么要认为强迫孩子看书会扼杀他们对书本的兴趣?
当然,这里我们使用“规定”这个字眼,会比“强迫”一词要好些。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按规定去上学,所有大人也都按规定遵守行车限速,但很少有人会因为这些规定而心生厌恶。不让“规定”令人排斥的方法,是把规定变得美好而吸引人,使它成为一种乐趣———这时朗读便发生作用了。
我在本书第八章一开始,会提到一位单亲妈妈桑亚•卡森的故事,她规定两个儿子去图书馆办借书证,每星期看两本书。如今她的一个儿子是工程师,另一个儿子成为优秀的小儿脑外科医生。这是不是很不寻常?让我们再来看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下一页
Tag:语文辅导大全,语文辅导知识,语文教学 - 语文辅导大全
上一篇:让读书伴随孩子生命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