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教学网语文教学语文阅读教学小说阅读教学《中国科幻之路》第二章 中国科幻小说简史» 正文

《中国科幻之路》第二章 中国科幻小说简史

[01-18 18:01:27]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小说阅读教学   阅读:8499

概要:经过长期准备,曾经创办过《智慧树》的天津新蕾出版社在世纪之交时推出了又一本科幻刊物——《科幻时空》。该刊容量大,档次高,预计将成为推动中国科幻事业的又一个强劲的发动机。受版权公约的影响,再加上前一时期对科幻选题比较内行的编辑们纷纷离开这个领域,第三次科幻高潮中的翻译工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沉寂状态。寥寥无几的一些科幻译本主要是在“炒冷饭”:翻印凡尔纳、威尔斯、别利亚耶夫、阿西莫夫等人的作品。但在九十年代末,一些出版社,如福建少儿、河北少儿等纷纷推出很有分量的科幻译作,突破了以前科幻翻译截止于“黄金时代”的无形界限。使中国科幻迷得以见到晚近时期的科幻代表作。这其中,《科幻世界》杂志社凭借其与国际科幻界的长期交往,引进了一大批优秀科幻作品。而郭建中、吴定柏、孙维梓三位翻译家则是引进外国科幻艺术的主力先锋。纵观整个九十年代。大陆科幻事业完成了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转变,真正将科幻文学置于市场的基础之上。虽然从目前情况看,科幻文学的影响面还远不及纯文学。但在面向市场这个基本功上,科幻文学界可以说已经毕了业。比起面对“断奶”一片忧虑的纯文学界有根本的不同。相信到了二十一世纪,

《中国科幻之路》第二章 中国科幻小说简史,标签:小说教学,http://www.wenxue9.com
  经过长期准备,曾经创办过《智慧树》的天津新蕾出版社在世纪之交时推出了又一本科幻刊物——《科幻时空》。该刊容量大,档次高,预计将成为推动中国科幻事业的又一个强劲的发动机。
  受版权公约的影响,再加上前一时期对科幻选题比较内行的编辑们纷纷离开这个领域,第三次科幻高潮中的翻译工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沉寂状态。寥寥无几的一些科幻译本主要是在“炒冷饭”:翻印凡尔纳、威尔斯、别利亚耶夫、阿西莫夫等人的作品。但在九十年代末,一些出版社,如福建少儿、河北少儿等纷纷推出很有分量的科幻译作,突破了以前科幻翻译截止于“黄金时代”的无形界限。使中国科幻迷得以见到晚近时期的科幻代表作。这其中,《科幻世界》杂志社凭借其与国际科幻界的长期交往,引进了一大批优秀科幻作品。而郭建中、吴定柏、孙维梓三位翻译家则是引进外国科幻艺术的主力先锋。
  纵观整个九十年代。大陆科幻事业完成了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转变,真正将科幻文学置于市场的基础之上。虽然从目前情况看,科幻文学的影响面还远不及纯文学。但在面向市场这个基本功上,科幻文学界可以说已经毕了业。比起面对“断奶”一片忧虑的纯文学界有根本的不同。相信到了二十一世纪,随着中国文化事业进一步市场化,中国科幻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五节 港、台两地的科幻之路  第二章

  纵观世界科幻史,大约可以为科幻小说找到三个源流。一是欧洲的纯文学、哲学源流;一是前苏联的科普源流,再有一个就是美国的通俗文学源流。这三大源流在大中华的两岸三地恰好各有各的代表。大陆继承了前苏联的科普式科幻传统(现已转向),台湾继承了欧洲的纯文学式科幻传统;香港则继承了美国的通俗科幻传统。
  1968年,《中国时报》发表了著名作家张晓风的《潘渡娜》,成为台湾省第一篇正式发表的科幻小说。《潘渡娜》是“潘多拉”一词的台湾译法。该作品和同样由女作家写下的世界科幻开山之作《弗兰肯斯坦》一样,讲的也是人造人的悲剧故事。相比之下,后者的女性特点少得多。
  同年,台湾工程师,控制论专家张系国发表了《超人列传》。轰动一时。张系国后来以《星云组曲》等系列著作成为台湾省科幻创作的带头人。同时,儿童文学作家黄海也开始创作科幻小说,代表作有《一零一零一年的太空旅行》等。
  台湾省其他的科幻作者还有吕应钟、郑文豪、叶言都等。但产量不高。其中吕应钟创作有目前唯一的一本中文科幻系统读物《科幻文学》。
  1990年,台湾省科幻界同仁创办了科幻专刊《幻象》。该刊举办过几届“世界华人科幻艺术奖”评奖活动,韩松等不少大陆作者的作品获得过该奖,成为沟通海峡两岸科幻界的桥梁。后该刊因财力不足而休刊。
  台湾科幻与大陆科幻有许多相似之处:都强调作品的社会效益,但对文化市场把握不足。致使台湾科幻失去进一步发展的动力。海峡两岸的科幻创作都追求发扬民族精神,相当一部分作品富有中国特色。两岸科幻作者也都强调通过科幻文艺改造民族传统中的某些糙粕。另外,海峡两岸的科幻在类似的政治背景下,都经历过束缚逐渐减少的过程。
  与大陆和台湾完全不同的是,在商业社会香港发展出来完全商业化的科幻小说,而且有点无面,主要以倪匡和黄易这两个人为代表。人数虽少,但每个人的作品数量都达到了大陆和台湾作者不可企及的程度。
  倪匡原籍大陆,五十年代因政治问题逃居香港。后进入商业写作者行列。倪匡与金庸等人关系良好,曾为金庸代笔写作其武侠小说片断。但在当时的武侠大潮中,倪匡独辟蹊境,大力挖掘科幻小说的魅力,成功地推出了卫斯理系列。这是一个典型的科幻小说系列,张扬着科幻小说的独特价值观:没有任何功利色彩的、纯粹的好奇心。倪匡的科学功底和文学功底都不足,唯以勤奋和想象力为创作之本。他的小说历经几十年而风格不变,虽然目前仍在创作中,但那种单纯的英雄主义和童话般的风格已经不能适应新一代读者的需要。卫斯理系列中的《蓝血人》被选入香港传媒评选的“20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排名94位,是唯一入选该排行榜的中文科幻小说。
  与倪匡相比,八十年代初还在读大学的黄易可谓新一代作者。八十年代末大陆的《科幻世界》曾发表过他的一篇短篇科幻小说。当时他刚刚开始探索这种文学样式,作品还很稚嫩。但由于知识积累和文学功力方面的优势,很快就对此驾轻就熟。并以《凌渡宇系列》开创了他本人的科幻天地。后来黄易开始尝试两岸三地科幻作者从未尝试过的超长篇科幻,先后创作了六十万字的《星际浪子》、一百万字的《大剑师传奇》、二百万字的《寻秦记》。在两岸三地均成为风行一时的作品。与倪匡的作品相比,黄易作品的思想性明显加强。其现代商业社会的功利主义哲学处处渗透在他的作品中。但与倪匡一样,迫于商业化写作的压力,他的作品质量很不稳定。
  香港还有杜渐、李伟才、谭剑等科幻作者。他们的作品和影响虽无法与倪匡和黄易相比,但也为读者贡献了一些优秀作品。并且在科幻探索方面显得更具专业性。其中李伟才专事于科幻的宣传与普及工作,创作有科幻理论作品《超人的孤寂》。
  乍看上去,中国科幻史和外国科幻史一样,有鲜明的阶段性。但两种阶段性有本质的不同,国外科幻,尤其是美国科幻,是在比较稳定的社会背景下发展的,其阶段性取决于艺术本身的内在发展规律,是科幻艺术本身不断自我否定,自我突破带来的。每个阶段都是前一个阶段的发展。而中国科幻史中的阶段性则是由社会动荡、政治变动引起的外来冲击形成。每一个阶段都是简单重复,从头开始。包括从头开始建立发表园地和编辑队伍,从头开始赢得科幻迷等。当然,从目前情况,以后不大会有新的“从头开始”,现在这次科幻浪潮将能正常、持续地发展下去。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科幻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发展起来的。这样自然形成有它本身的特色。这就是中国科幻对宣传科学精神的重视。欧美科幻根源于纯文学或流行小说,中国科幻则根源于科普创作。西方并非没有科普式的科幻小说,早期的雨果·根斯巴克就倡导这类科幻作品。阿西莫夫的不少小说本质上也都是科普式的科幻小说。但大概是由于中国的国民素质和科技水平远逊于西方,中国科幻前辈们对此有强烈的紧迫感,他们对科普式科幻的强调,对它的理论探索和实际也胜过西方同行。现在一些人觉得中国科幻尚未形成自己的特色,或者要形成中国特色的科幻必须从古籍文献中寻找素材。其实不然,科普式科幻就是几乎已经接近形成的中国特色的科幻小说。只是由于历史原因,它没有最终走向成熟罢了。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小说阅读教学小说教学语文教学 - 语文阅读教学 - 小说阅读教学


上一篇:《中国科幻之路》第一章 世界科幻小说发展简史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