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教学网语文教学语文阅读教学小说阅读教学《中国科幻之路》 第九章 科幻创作中的问题(上)--------题材研究» 正文

《中国科幻之路》 第九章 科幻创作中的问题(上)--------题材研究

[01-18 18:01:44]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小说阅读教学   阅读:8758

概要:第一节:科幻题材的分类第二节:科幻题材发展的最新倾向第三节:双重主题的平衡创作规律与创作方法是科幻艺术发展中带有根本性的问题。1981年出版的《论科学幻想小说》中,不少论文都从不同方面分析了科幻创作的特殊规律。但由于文章出自不同的作者,系统性不强。1994年,《科幻世界》杂志刊登了美国科幻杂志编辑本·博瓦的《科幻创作教程》,不过这个版本尽管系统性强了,但却忽略了科幻创作的特殊性,而只是把纯文学创作的技巧照搬过来。稍后《科幻世界》又由本社编辑人员执笔写了名为《林聪点评科幻》的系列短文。据作者介绍,"林聪"这个笔名就源自"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作者的创作意图可见一斑。这些短文经加工,再补以范文,以《柔软的星球》为书名出版。"林聪点评科幻"中讨论了一些科幻创作的特殊规律,在业余作者中起到了很好的启蒙作用。但由于其读者基本是初学创作的业余爱好者,所以也混杂以大量纯文学的创作规律问题。对于科幻创作的特殊规律也无法展开来深入讨论。 接下来的三章中,笔者将讨论科幻创作的规律与技巧。其原则是,不再涉及与纯文学创作有关的那些

《中国科幻之路》 第九章 科幻创作中的问题(上)--------题材研究,标签:小说教学,http://www.wenxue9.com

第一节:科幻题材的分类
第二节:科幻题材发展的最新倾向
第三节:双重主题的平衡


  创作规律与创作方法是科幻艺术发展中带有根本性的问题。1981年出版的《论科学幻想小说》中,不少论文都从不同方面分析了科幻创作的特殊规律。但由于文章出自不同的作者,系统性不强。1994年,《科幻世界》杂志刊登了美国科幻杂志编辑本·博瓦的《科幻创作教程》,不过这个版本尽管系统性强了,但却忽略了科幻创作的特殊性,而只是把纯文学创作的技巧照搬过来。稍后《科幻世界》又由本社编辑人员执笔写了名为《林聪点评科幻》的系列短文。据作者介绍,"林聪"这个笔名就源自"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作者的创作意图可见一斑。这些短文经加工,再补以范文,以《柔软的星球》为书名出版。"林聪点评科幻"中讨论了一些科幻创作的特殊规律,在业余作者中起到了很好的启蒙作用。但由于其读者基本是初学创作的业余爱好者,所以也混杂以大量纯文学的创作规律问题。对于科幻创作的特殊规律也无法展开来深入讨论。
  接下来的三章中,笔者将讨论科幻创作的规律与技巧。其原则是,不再涉及与纯文学创作有关的那些问题,如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等,而是集中在科幻创作本身特定的问题上。其中最主要的两个问题:题材问题、虚构与写实的关系问题各自辟有一章来分析。

一节 科幻题材的分类  第九章



  了解题材是研究作品的第一步。无论是艺术欣赏还是学习创作,对科幻艺术题材范围心中有数是必不可少的功课。科幻研究者们在这个问题上也有过一些总结,不过,大多以"菜单式"地列举题材为主。比如,中国科幻作者宋宜昌将美英科幻小说的题材总结为以下几类:"太空题材、生物与环境、战争与兵器、过去未来的历史、恶梦和警世、大灾难和世界未日、超越时空、技术和技术制品、城市与文明、机器人和超机器人、机制思维、超能力、进化畸形、性和性异常、污染问题、反科幻题材。"(《美英科幻小说的题材》,引自《论科学幻想小说》)
  英国的布赖恩·艾什将科幻题材分为十九类之多,计有"宇宙飞船和星际旅行、太阳探索和太空殖民、生物和环境、战争和武器、银河帝国、未来和被替换的历史、乌托邦和噩梦、灾难和末日、丢失的世界和平衡的世界、时间和多维空间、技术和机械制品、城市和文化、机器人和合成人、电脑和控制论、遗传变异体和共生体、心灵感应和超感官知觉、性和禁忌、宗教和神话,内在世界。"
  日本科幻研究家石川乔司和伊藤典夫则将题材分为九类,计有"宇宙和异星生物、未来社会、幻想和奇异世界、时间和多维空间、人类进化、毁灭和末日、冒险及神奇性、讽刺幽默性、古典科幻。"
  对于初步接触科幻艺术的人来说,这样的列举有助于他迅速了解即有的科幻作品,并且了解不同题材在这些即有作品中的分布。但这种研究无助于认识的深入。因为它的分类标准太过于依赖研究者的个人爱好而不是一定的逻辑线索。并且,由于不能揭示题材发展的内在逻辑,使得人们只能了解以往的题材,而无法预测题材的演化和发展,在题材创新方面作用不大。
  在本书中,笔者提出一个分析科幻题材的标准:根据作品的核心构思与科学体系本身的关系进行题材划分。这与本稿将科学价值视为科幻艺术根基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按照这个标准,科幻艺术的题材分为以下几类:科学发现题材、技术创新题材、毁灭或文明倒退题材、荒诞题材。一 科学发现题材
  科学活动最基本的内容就是探索未知,描写科学探索活动的科幻题材就是"科学发现题材"。这种题材又可以分成两小类,一类是正规的科研题材,一类是自然之谜题材。所谓正规科研活动,就是由科研机构有组织,有计划进行的科研活动:有科研课题、有科研规则、有财务动作方式、有组织管理方式等。描写这样的科研活动,可以体现科学家的精神面貌,体现科学家生活方式与社会关系特点。纯正的科学精神也正是在这样的科研活动中得到体现的。正规科研题材的科幻作品还可以激发读者探索大自然的好奇心。如果严格定义的话,只有这类题材的科幻作品才是纯粹的"科学幻想小说"。
  然而,在科幻创作中,这类题材最少被运用,只是到最近才由一些与科学界关系较密切的作者引入欧美科幻界。中国科幻在早期曾涌现过很多这类题材的作品,一旦走向成熟,则开始把它抛在脑后。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想写这类题材,作者首先要对科研运作机制有深入的了解。他要了解当今科研活动的前沿课题,要了解科研机构的组成和动作方式,要了解科学家的生活方式、行为特点。一句话,他要么是专业科学家,要么必须常与职业科学家打交道。随着科幻艺术的发展,大量的文艺作者、业余作者涌到这个领域中来,他们很难达到这个要求。回避这个题材,也就回避了创作上的弱点。
  正规科研活动的成果要引起社会影响,需要很多过程:从基础科学到应用科学,从应用科学到应用技术,从应用技术再通过市场开发变成产品。因此,一种正规科学研究活动成果在科学上的意义与其社会意义往往不成比例。相对论是伟大的科学发现,但到现在对普通人的生活也没有什么直接影响。而且,职业科学家的生活往往也是单调和枯燥的。一连几十个小时在仪器前作记录,这种工作精神很可敬,但很难编成精彩的故事。许多科幻小说都有这样一个模式:尽管以科研活动为主线,但总要以杀手、特种军人、冒险家为主要人物。
  所以,要写好这类题材,非要有极高的功力不可,《龙卷风》就是此类题材的代表作。这部影片把科学家的献身精神与高度的娱乐性结合起来,真正作到了雅俗共赏。我认识的一些文化程度不高的朋友和非科幻迷不仅看懂了这部片子,而且为主人公的高尚人格所感动。这正是优秀科幻作品的价值所在:既有娱乐性,又有艺术性;既体现了科学精神,又有票房收入。
  在科学家们有计划地探索求知的同时,自然界本身也常常对科学和科学家提出挑战。在科研院所里,科学家向自然界发出挑战。而在自然之谜面前,科学家则是在应战。科幻创作中,使用自然之谜题材的比例要高于正规科研题材。自然之谜是突发的,无头绪的,神秘的。相比之下,正规科研活动则要循规蹈矩地进行。以自然之谜为题材,还可以不把科学家作人物角色,因为自然之谜能出现在任何人面前,象《E·T》里的外星人便仅与几个孩童为伴,科学家成为背景人物。正规科研活动系统而刻板,研究自然之谜则类似于破案推理,可以写得离奇曲折,这些都为作者带来创作上的方便。

[1] [2] [3] [4]  下一页


Tag:小说阅读教学小说教学语文教学 - 语文阅读教学 - 小说阅读教学


上一篇:《中国科幻之路》 第八章 科幻艺术的价值
《《中国科幻之路》 第九章 科幻创作中的问题(上)--------题材研究》相关文章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