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教学网语文教学语文阅读教学小说阅读教学运用纲目法优化小说教学» 正文

运用纲目法优化小说教学

[01-18 18:02:15]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小说阅读教学   阅读:8116

概要: 小说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一席,由于它的体裁特点,篇幅长、人物多、情节复杂,所涉及的知识面 广,给课堂教学带来诸多困难。如何化繁为简,提高课堂效率,优化教学结构,是一个亟待研讨的问题。经过 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姑且名为:“纲目法”。我们认为:采用以纲带目, 纲举目张的教学形式,把一篇课文的知识点化散为整,使之整体化、系统化、网络化。“纲举目张”在成语词 典解释为:“纲:鱼网的总绳,比喻事物的总要部分;目:网上的眼,比喻事物的从属部分。提起鱼网的总绳 一撒,所有的网眼就都张开了。比喻抓住事物的主要环节就可以带动一切。”运用“纲目法”来观照语文教学 ,就是要善于找准课文的“纲绳”,以此作为突破口,来优化小说教学。所谓“纲绳”,就是最能概括其整体 内容的某一个局部。就一篇小说而言,它的“纲绳”可以是醒目的标题、情节发展的高潮,也可以是意味深长 的含蓄的结尾。总之,只要善于抓住某一根关键的“总纲”,就可以提起课文的各个部分。“牵一发而动全身 ”。立足于现代整体观来分析文章,就避免了支离破碎的,面面俱到的繁琐分析,扬弃了旧的传统模式,提

运用纲目法优化小说教学,标签:小说教学,http://www.wenxue9.com

    小说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一席,由于它的体裁特点,篇幅长、人物多、情节复杂,所涉及的知识面 广,给课堂教学带来诸多困难。如何化繁为简,提高课堂效率,优化教学结构,是一个亟待研讨的问题。经过 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姑且名为:“纲目法”。我们认为:采用以纲带目, 纲举目张的教学形式,把一篇课文的知识点化散为整,使之整体化、系统化、网络化。“纲举目张”在成语词 典解释为:“纲:鱼网的总绳,比喻事物的总要部分;目:网上的眼,比喻事物的从属部分。提起鱼网的总绳 一撒,所有的网眼就都张开了。比喻抓住事物的主要环节就可以带动一切。”运用“纲目法”来观照语文教学 ,就是要善于找准课文的“纲绳”,以此作为突破口,来优化小说教学。所谓“纲绳”,就是最能概括其整体 内容的某一个局部。就一篇小说而言,它的“纲绳”可以是醒目的标题、情节发展的高潮,也可以是意味深长 的含蓄的结尾。总之,只要善于抓住某一根关键的“总纲”,就可以提起课文的各个部分。“牵一发而动全身 ”。立足于现代整体观来分析文章,就避免了支离破碎的,面面俱到的繁琐分析,扬弃了旧的传统模式,提高 了教学效率。现以几篇小说为例,来说明“纲目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从醒目的标题上提“纲绳”
    标题是一篇课文中最醒目、最传神之点。常常被称为“文眼”、“题眼”,它以最精炼的语言高度概括了 文章的内容,往往是“纲绳”的所在。
    例一:《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回)。从破题入手,提出:到底是谁断案?为什么 说是个葫芦案?这两个问题就可以连带出以下这些问题:①主人公是谁?②贾雨村和门子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 征。③“护官符”的由来。④情节的发展变化。⑤统治者鱼肉百姓枉法断案的内幕。⑥揭露封建政治的黑暗腐 朽的主题。问题一出来,学生的阅读兴趣全被激起。有的说断案人是门子,因为一切都是门子在给贾雨村出谋 划策;有的说是贾雨村,因为他是应天府的知府大人,他才有断案的权力,门子的坏主意全是贾雨村引诱他说 出的,可见贾的老奸巨滑、阴险;有的说如果没有门子献上“护官符”,贾就会秉公断案,所以还是门子断案 ……讨论异常热烈,双方势均力敌,针锋相对,越辩就越明,越辩就越深。最后,同学们不仅对文章的主题、 人物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而且对《红楼梦》这部巨著的社会意义有了初步认识,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 果。
    例二:《杨修之死》(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这一课,也从课题入手,抓住杨修之死的原因作 为“纲绳”提出问题:有的说杨修是因恃才放旷而死;有的说是曹操忌才,消除隐患,才把他杀掉。让学生根 据课文内容,找出依据,展开讨论。学生沉静下来,带着问题去认真阅读课文,仔细地从课文中找出论据,除 了紧紧抓住那些关键情节进行深入思考之外,甚至连一些能有力证明论点的词语都不放过。10来分钟后,课堂 如唇枪舌战的战场,顿时形成两军对垒的气势,要求发言的手,如同雨后春笋一般。那激昂的情绪,精彩的发 言,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直到打铃下课,学生还感到兴犹未尽。一个讨论题的推出,就像鱼网上的纲绳被提 起一样,随之而来古代小说的文言字词教学,阅读理解,人物性格分析,主题归纳等等这些“目”全都带动起 来了,收到了“牵藤动蔓”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从精彩的高潮中抓“纲绳”
    小说的高潮是文章最精彩、最动人、给人印象最深刻的部分,也是矛盾最尖锐、最突出的地方,常常是“ 纲绳”最形象的体现。
    例三:《范进中举》(《儒林外史》第三回)这一课就从范进中举后发疯这一高潮讲起:范进中举后为什 么会发疯?当时他重复说了哪些话?(好了!)范进中举后是什么“好了”?“好”在哪里?中举前又“坏” 在哪?这一系列问题让学生进行阅读思考,很快就得出:中举后的范进一切都好了。有银子、有房子、有米有 鸡有酒喝,还有权势。中举前生活一贫如洗,穷困潦倒,整日饥肠辘辘,邻居不理睬,岳父任意辱骂。再进一 步引导深挖,造成范进中举前后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悬殊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学生异口同声说:封建科举制度 。爬上去的就有钱有势,爬不上去的就潦倒一生。如此巨变,难怪他会乐极生悲,变态发疯,可见这是一个吃 人的社会制度的产物。文章讨论到此,主题、人物、夸张、对比讽刺艺术,学生都理解到位了,课也就可以结 束了。
    例四:《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水浒传》第三回)高潮的迭起就是三拳打死郑屠。就从这里抓住“鲁提 辖为什么能三拳打死镇关西?”这根“纲绳”,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讨论。一会儿七嘴八舌说开了,有的说 鲁提辖武艺高超,力大无比;有的反驳道:一掌一拳没打死店小二,还是因为郑屠太作恶了。这时只要教师直 追到底,郑屠作了哪些恶?学生自然会一一道来,然后抓住原来的“纲”继续讨论,很快水到渠成,人物性格 分析全面展开。鲁提辖嫉恶如仇,不畏强暴、见义勇为、为民张义、救危扶困的性格特点,就顺理成章地凸现 出来了。为了让学生认识社会的黑暗,我们还可以提出这样的讨论题:在当时的情况下,鲁提辖是否可以通过 法律途径来解决金氏父女的问题?从中学生可以更深地理解作品的社会意义。
    三、从含蓄的结尾中找“纲绳”
    结尾常是文章的点睛之处,含蓄、余味无穷的尾声,常常也是“纲绳”的隐藏之地。
    例五:《孔乙己》。鲁迅先生在这篇小说结尾,写了一句意蕴深邃的话:“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大 约”、“的确”这两个词看似矛盾,细细推敲正是全文的“纲绳”所在。这一句话可以分成两组问题来讨论: ①作者为什么推测孔乙己是“大约”死了?a.孔乙己当时的处境是什么样的?b.孔乙己的特殊身份是什么?c. 是些什么人在取笑孔乙己?他们为什么要笑他?作者是根据当时社会环境,以及主观和客观原因作出合情合理 的推测。②为什么孔乙己“的确”是死了?a.孔乙己两次出场在外貌、神情、动作、语言有哪些变化?b.变化 的原因是什么?c.孔乙己必然的悲剧下场说明什么?作者是根据上述问题作了肯定判断的。问题一推出,学生 的学习热情顿时高涨。社会背景、人物形象分析以及典型形象的社会意义,全在这两组讨论题中迎刃而解。

[1] [2]  下一页


Tag:小说阅读教学小说教学语文教学 - 语文阅读教学 - 小说阅读教学


上一篇:小说教学之我见
《运用纲目法优化小说教学》相关文章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