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教学网语文教学语文阅读教学小说阅读教学《中国科幻之路》 第十三章 非市场性的科幻推广工作» 正文

《中国科幻之路》 第十三章 非市场性的科幻推广工作

[01-18 18:01:54]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小说阅读教学   阅读:8596

概要:笔者根据对十几个大小不等的科幻协会的观察,将其中的经验和教训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第一,力求有合法地位。 这是一个社会团体发展壮大的基础,否则在没有法律保护的情况下,极易自生自灭。如果是由已经参加工作的成人为主组成的科幻迷协会,应到当地民政局办理社团登记。目前在这方面存在的主要困难是,国家对科幻艺术的归属尚无定论,地方民政局无法将其单独作为一个类别办理。国内有一些地方的科幻爱好者进行过申请尝试,但无一获准。 比较成功的经验,是加入相近领域的组织,然后从中建立分会。如中国科普协会科幻小说研究会就是其中成功的例子。另外,大学里建设科幻迷团体,手续相应要简单一些,只需要向本校校团委或学生会申报即可。目前能以"合法形式"出现的科幻迷团体,主要是这类协会。 第二 坚持活动为先的原则 任何组织都是为了完成某种活动才成立起来,否则它们就成了空架子。不少科幻迷组织热闹地成立起来,然后静悄悄地散去,原因就是根本找不到什么活动可做。这类团体大都是赶潮、攀比的产物:某某市、某某学校成立了科幻协会,所以我们也要成立。结果常常是勉强开了成立大会,就偃旗息鼓了。 这条经验

《中国科幻之路》 第十三章 非市场性的科幻推广工作,标签:小说教学,http://www.wenxue9.com
  笔者根据对十几个大小不等的科幻协会的观察,将其中的经验和教训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第一,力求有合法地位。
  这是一个社会团体发展壮大的基础,否则在没有法律保护的情况下,极易自生自灭。如果是由已经参加工作的成人为主组成的科幻迷协会,应到当地民政局办理社团登记。目前在这方面存在的主要困难是,国家对科幻艺术的归属尚无定论,地方民政局无法将其单独作为一个类别办理。国内有一些地方的科幻爱好者进行过申请尝试,但无一获准。
  比较成功的经验,是加入相近领域的组织,然后从中建立分会。如中国科普协会科幻小说研究会就是其中成功的例子。另外,大学里建设科幻迷团体,手续相应要简单一些,只需要向本校校团委或学生会申报即可。目前能以"合法形式"出现的科幻迷团体,主要是这类协会。
  第二 坚持活动为先的原则
  任何组织都是为了完成某种活动才成立起来,否则它们就成了空架子。不少科幻迷组织热闹地成立起来,然后静悄悄地散去,原因就是根本找不到什么活动可做。这类团体大都是赶潮、攀比的产物:某某市、某某学校成立了科幻协会,所以我们也要成立。结果常常是勉强开了成立大会,就偃旗息鼓了。
  这条经验也适用于那些已经组织起来的科幻迷协会。有的协会一开始就设立各式各样的机构:什么正会长、副会长、内务部、外联部……其实,一个新的科幻迷团体往往不过几个、十几个人,要作的事也就是提供活动地点,通信,请名人作报告等。这样的事全体会员一起努力就能干完,忙于设立许多空机构,只能导致人浮于事,把精力浪费在内耗上。
  组织科幻协会,一定要坚持活动为先的原则。把组织活动当成第一要务。如果在组成协会之前,发起人不能预先计划好半年甚至一年内可以开展的活动,那么最好不要贸然发起组织。当然,将活动排满半年或一年,并不是需要月月、周周有活动,一般对于学校内的社团,剔除寒暑假时间,有六次活动就可以保证一年的日程安排。平均一个多月组织一次活动。如果是成人科幻协会,会员有固定收入,一年可以组织八到十次活动。这其中活动周期很有学问:周期短了占用精力太多,不易安排;周期长了容易使协会变得松散。
  适合科幻迷团体组织的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类:请科幻作家作报告。由于目前国内的科幻创作还未形成体制,不象纯文学作者那样各市各县均有,因此这类活动只能根据条件开展,就近邀请。搞作品评价,这应该是现阶段科幻迷团体活动的主要内容。一般以娱乐休闲为目的的阅读常是不深入的,而开讨论会,则会促使大家深入探讨,从作品中发现许多以前没有看到的东西,得到新的收益。而且,目前的科幻作者缺乏与读者沟通的正式渠道,他们迫切地希望得到读者反馈,以便改进自己的创作。如果能以某个作者的作品为主题举办不同的讨论会,并与作者建立联系,对于双方都是很大的收获。搞科幻宣传。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在周转的环境中造成影响,让以前不了解科幻的人接触它,进而喜爱它。北京、天津、成都、长沙、长春等地的科幻迷都举行过"科幻节"之类的活动。这种大型活动可以对外造成影响和声势。对外联系,与周边地区的科幻协会进行交流也是一种重要活动。科幻协会不应变自我封闭,搞成本地区,甚至本校本班的小团体。通过科幻艺术广交朋友,开阔眼界,应该是办科幻协会的主要目的。
  具体活动列举如下:一 创作类活动1 组织创作研讨会。2 分工组织系统的刊评和书评。3 集体投稿。二 宣传推广类活动1 请科幻作者、编辑、出版人员举行讲座。2 向当地媒体介绍科幻艺术。3 寻找并发展新的联系制会员。4 开展与非科幻类的相关社会团体的交流,如当地作协、科协等。5 参与开办与科幻市场有关的商业机构。三 交流类活动1 制作本组织的网站或刊物。2 联合通信。3 与其它科幻迷组织形成情报交流机制。4 组织相邻科幻团体之间的聚会。5 派代表参加大型科幻艺术集会。
  以上这些活动穿插进行,一般可以保证一年六到八次的水平。不少科幻迷协会的负责人认为资金筹措是个大问题。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以上这些活动加在一起,搞成普通规模和等级,所需资金一年总共不超过千元,一个协会内部就有足够的消化空间。关键是组织的活动让协会成员觉得有价值有意义,这样大家才容易慷慨解囊。活动有意义有计划,找合适的赞助人也不成问题。
  第三,保证协会的适度规模,切忌过于追求名分。
  以往科幻迷团体在成立时,喜欢为自己加一个很大的头衔,从"华夏……"、"中华……"到"某某省科幻协会"的招牌都有人用过。组织者的初衷大概是为了便于吸引会员。但在名不符实的情况下,这种想法很难成为现实。会员一旦加入就会知道大帽子底下空洞无物的事实,反而使组织人很被动。而且,在没有相应民政部门审批的情况下,起这样的名字也有违法规。
  其实,一个科幻协会最吸引人的仍然是它的活动。活动适量且有特色,协会自然有凝聚力。另外,过大过重的招牌也会增加负担。由于目前邮政通讯费用不低,跨省市组织活动代价很高。即使是一个城市内,如果超过百万人口,组织活动也很不便。一个民间的科幻团体最好以本单位为"势力范围",借助本单位即有的组织体制进行活动。这样事半功倍,且无合法性问题的担忧。如果有余力且有必要发展,再走从小到大,逐渐扩张的路。不过以笔者的看法,一个民间科幻组织,如无商业考虑,搞很大的规模实无必要。另外,称号上与其仿效行政体制挂省市之名,不如起能体现科幻色彩的名字更有意义。
  第四 处理好办刊与组织活动之间的关系
  不少科幻迷协会为了宣传自己,办有科幻迷刊物。由于想不出协会要组织什么活动,就把办刊当成协会的基本活动,甚至刊物编辑人员与协会混为一体。这是一条死胡同。刊物有其自身发展规律:刊物必须有特色才能生存,而刊物要想有特色,编辑人员越少越好,否则办出来的刊物就成了大杂绘。而协会的生存基础则是不断扩大交流范围,人越多越有声势越好。这两者之间是很难统一的。
  因引,大家必须有所取舍,是办好刊物,还是办好协会活动?如果大家一定要两者兼顾,也要安排好主次,是让协会为刊物服务--扩大稿源,扩大宣传;还是刊物为协会服务--宣传协会活动内容,成为协会的窗口。各类科幻迷刊物中,目前只有《星云》一家生存下来并有长足发展,就是因为其创办人姚海君后来放弃了科幻协会的组织工作,专心于办刊的结果。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小说阅读教学小说教学语文教学 - 语文阅读教学 - 小说阅读教学


上一篇:《中国科幻之路》第十二章 科幻市场的整体概貌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