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教学网语文教学语文阅读教学小说阅读教学《中国科幻之路》 前言» 正文

《中国科幻之路》 前言

[01-18 18:02:00]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小说阅读教学   阅读:8770

概要:当然,尽管两次改写,但有几个原则从编写第一版时就一直保留,成为《中国科幻之路》一书的基调。第一是理性的原则。科幻圈里的人都知道,八十年代初,中国科幻事业曾受到严重的外部冲击,本来应该是在艺术领域内进行的一些争论,被科幻界外面的某些人用作棍棒对科幻进行打击。当时那次打击虽然没有使中国科幻事业就此灭绝,但其后果仍然可以用“损失惨重”来形容。因此,许多科幻界前辈在谈到这段历史时总是恨意难消。由此而带来一个不良后果,就是科幻事业中的一些根本问题至今被回避,或者被轻率地下着结论。比如科幻作品与伪科学的关系,科幻艺术要不要宣传科学等等。这些问题当初被外人用来打击科幻事业,并不等于它们就不应该讨论。其实类似的例子在整个文艺界、思想界比比皆是。比如,艺术家要深入生活,与普通群众打成一片,才能创作出有活力和时代意义的作品。这本是一个天经地义的艺术规律,只是曾被别有用心的人演绎成将知识分子赶到农村进行体力劳动的政策。而如今脱离生活的文艺作品彼彼皆是,却很少有人再走下去深入生活。同理,在科幻作品与科学的关系这个敏感问题上,当初别有用心的人偏执一词,不是科学的态度,现在某些科幻界人士出于对

《中国科幻之路》 前言,标签:小说教学,http://www.wenxue9.com

  当然,尽管两次改写,但有几个原则从编写第一版时就一直保留,成为《中国科幻之路》一书的基调。第一是理性的原则。科幻圈里的人都知道,八十年代初,中国科幻事业曾受到严重的外部冲击,本来应该是在艺术领域内进行的一些争论,被科幻界外面的某些人用作棍棒对科幻进行打击。当时那次打击虽然没有使中国科幻事业就此灭绝,但其后果仍然可以用“损失惨重”来形容。因此,许多科幻界前辈在谈到这段历史时总是恨意难消。由此而带来一个不良后果,就是科幻事业中的一些根本问题至今被回避,或者被轻率地下着结论。比如科幻作品与伪科学的关系,科幻艺术要不要宣传科学等等。这些问题当初被外人用来打击科幻事业,并不等于它们就不应该讨论。

  其实类似的例子在整个文艺界、思想界比比皆是。比如,艺术家要深入生活,与普通群众打成一片,才能创作出有活力和时代意义的作品。这本是一个天经地义的艺术规律,只是曾被别有用心的人演绎成将知识分子赶到农村进行体力劳动的政策。而如今脱离生活的文艺作品彼彼皆是,却很少有人再走下去深入生活。同理,在科幻作品与科学的关系这个敏感问题上,当初别有用心的人偏执一词,不是科学的态度,现在某些科幻界人士出于对科幻事业的爱护,也偏执于另一词,或对这些问题采取回避的态度,同样也不是科学的态度。

  更为可怕的是,为了突出科幻艺术的社会价值,一些宣传者采取了不负责任的、夸大其词的作法。比如,近一个世纪前,青年鲁迅曾说过这样的话:“故苟欲弥今日译界之缺点,导中国人群以行进,必自科学小说始。”这本来是一句关于出版问题的很具体的论断,但中国科幻界里的一些人以讹传讹,在引用时去掉第一个逗号前的话,竟然变成了类似于“科幻救国论”的观点,而且有意忽略讲这句话时的鲁讯只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的事实,给人以一种“大师观点”的感觉。再比如,科幻艺术中的“幻想”成份近来一直被提到不适当的高度,甚至认为它能够起到改变国民素质的作用。不仅模糊了科幻艺术的本质特点,对公众舆论也是个误导。

  缺乏理性引导的事业不可能长远,而误入歧途的可能倒更大一些。七十年代未“气功”这个词刚刚出现在大陆时,不过是疗养院里的几套健身术。后来气功界之所以成为藏污纳垢的地方,与众多夸大其词,哗众取宠的宣传是分不开的,无论这些宣传是出自好意还是别有用心。作为一种(相对而言的)新生事物,科幻艺术的内在价值确实有被社会各界低估的问题。但这些内在价值如果不是通过理性去发掘和宣传,只有鼓燥、夸大、渲染,最终只能让外界人士觉得,科幻界是由一群不知天高地厚的井底之蛙组成的。

  就我个人的了解,相当一批科幻界人士都认为,今天中国科幻事业仍然很脆弱,最好不要有什么批评,以鼓励为主,否则会让外界产生误解,有损于科幻事业的发展。我认为这不仅不是一个科学的态度,甚至不是一个强者的态度。我很赞同姚海君先生的作法,他曾公开撰文,认为“中国科幻需要批评”(《科幻大王》98、10)。今天的中国科幻事业虽然的确还很弱小,但已经从婴儿长成了少年,到了自己经风雨受磨练的时候。生养过孩子的人都知道,幼儿光靠奶水支撑的岁月毕竟是短暂的。

  第二就是对文化市场的重视。八十年代初,中国科幻事业曾经有一个“黄金时代”,那时,中国曾经同时出现过四家科幻刊物和一份科幻小说报,即使我们科技发达的东邻日本都没有这个成绩。国产的科幻电影、科幻电视剧科幻广播剧都曾出现过。当时参与科幻创作的人,甚至反对科幻事业的人,本身地位都很高,都有很大的社会影响力。也说明科幻艺术本身所受的重视。但那时的科幻事业却有一个根本的缺陷:主要是在计划体制下推广的。一旦风向有变,就会被“连根拨起”。当时科幻事业的主要推动者和参与者也都要在计划体制下开展自己的事业。因此,在他们中间形成了一种“灰姑娘”般的心理,一方面恼恨不当的政策压力,另一方面又把振兴科幻事业的主要希望寄托在政策风向的变化上。他们中的许多人至今仍并不认为科幻是一种非常容易让人着迷的流行爱好,而是只把它当成一种苦行僧般的宣教事业。

  八十年代初进入中国的武侠小说和流行歌曲也同样没有受到任何政策的照顾,记得当初如果班上的哪位同学偷偷听邓丽君的歌,学校发现后要给记过处分。金庸等人的作品也与“晦yin晦盗”挂着勾。但是凭着欣赏者的支持,凭着它们本身的吸引力,这些文化形式最终都牢牢地在中国在地上站稳了脚跟。即使放眼世界,科幻艺术也从来也没有获得“正统艺术”的地位,没有哪一国的政府制定过推动科幻艺术发展的政策,并给予资金等方面的扶持。没有多少“正统”文学家对科幻抱有兴趣。甚至科幻大国美国都是如此。但一百年来科幻艺术仍然兴旺发达,蒸蒸日上,原因是科幻之路从一开始就辅在市场的路基上。而它的明天也只能通过这条路才能走到,如果大家希望它的明天是辉煌的话。

  第三是开放的态度。不少科幻界人士视野还不够宽。他们常常把注意力局限在某几类作品上,认为这些才是真科幻,与之相异的作品则是“伪科幻”、“非科幻”,甚至认为它们盗用了科幻的名称,沾污了科幻艺术的纯洁性。有些人只注意国外七十年代以前的科幻作品,对八九十年代科幻风格的新变化注意不够。有些人执着于所谓“软硬科幻”之争,并且一定要在两者中分出档次高下。有些人只注意小说创作,把科幻电影当成另外一种东西。

  如果从文化界整体上看,在我国,科幻的圈子本来就只有“一亩三分地”,如果仍然要在里面打上门派的分界线,绝对是很大的内耗。

  作为一个力求全面的读本,我试图在本书中尽量扩大人们对科幻的视野。这种努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除科幻小说和科幻电影之外,为科幻美术、科幻音乐、科幻诗歌等设立了专门的章节。二是在“创作篇”里,专有一章讨论科幻小说的分类。这部分内容可以算是我个人的观点,因为到目前为止还并不为大家接受,并成为一个通用标准。这个分类的目的实际上也是要尽可能全面地涵盖以往所有被人称为是科幻的作品,而不希望“清理门户”、“树立正统”。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小说阅读教学小说教学语文教学 - 语文阅读教学 - 小说阅读教学


上一篇:《中国科幻之路》第十四章 中国科幻的职业化建设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