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画家雷诺阿说:只要有点进步,那就是进一步接近死亡。米开朗基罗临终的话也是:事物好不容易如愿表现出来的时候,也就是死亡。毋宁说,感受美的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是比较容易的。光凭头脑想象是困难的。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这是需要反复陶冶的。凝视着壁龛里摆着的一朵插花,我心里想道……然而,我们仔细观赏画中花,却不怎么留心欣赏真的花。李迪、钱舜举也好,宗达、光琳、御舟以及古径也好,许多时候我们是从他们描绘的花画中领略到真花的美。不仅限于花。……他们观察之仔细,不禁让人惊讶。我家的狗产崽,小狗东倒西歪地迈步的时候,看见一只小狗的小小形象,我吓了一跳。因为它的形象和某种东西一模一样。我发觉原来它和宗达所画的小狗很相似。我深深理解宗达高尚的写实精神。去年岁暮,我在京都观赏晚霞,就觉得它同长次郎(田中长次郎,1516—1592日本素陶制品的鼻祖)使用的红色一模一样。于是,繁二郎的画、长次郎的茶碗和真正黄昏的天空,三者在我心中相互呼应,显得更美了。那时候,我去本能寺拜谒浦上玉堂的墓。翌日,我去岚山观赏赖山阳刻的玉堂碑。由于是冬天,没有人到岚山来参观。可我却第一次发现了岚山的美。不过,
作文热身训练(人教版高三),标签:语文辅导知识,http://www.wenxue9.com
画家雷诺阿说:只要有点进步,那就是进一步接近死亡。米开朗基罗临终的话也是:事物好不容易如愿表现出来的时候,也就是死亡。
毋宁说,感受美的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是比较容易的。光凭头脑想象是困难的。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这是需要反复陶冶的。
凝视着壁龛里摆着的一朵插花,我心里想道……然而,我们仔细观赏画中花,却不怎么留心欣赏真的花。
李迪、钱舜举也好,宗达、光琳、御舟以及古径也好,许多时候我们是从他们描绘的花画中领略到真花的美。不仅限于花。……他们观察之仔细,不禁让人惊讶。
我家的狗产崽,小狗东倒西歪地迈步的时候,看见一只小狗的小小形象,我吓了一跳。因为它的形象和某种东西一模一样。我发觉原来它和宗达所画的小狗很相似。我深深理解宗达高尚的写实精神。
去年岁暮,我在京都观赏晚霞,就觉得它同长次郎(田中长次郎,1516—1592日本素陶制品的鼻祖)使用的红色一模一样。于是,繁二郎的画、长次郎的茶碗和真正黄昏的天空,三者在我心中相互呼应,显得更美了。
那时候,我去本能寺拜谒浦上玉堂的墓。翌日,我去岚山观赏赖山阳刻的玉堂碑。由于是冬天,没有人到岚山来参观。可我却第一次发现了岚山的美。不过,有时候,这种美只是某些人看到罢了。
我之发现花未眠,大概也是由于我独自住在旅馆里,凌晨四时就醒来的缘故吧。
作者登山意外“发现海棠花未眠”,这是“现象”,这一现象自然成了全文的起点和联想的缘起。“我大吃一惊”是感受,仅属感性认识;而后有了理性的一点感悟:“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由此联想到画家雷诺和米开朗基罗关于艺术与生命的言论,表明了为美“要活下去”的感想;紧接着是对美的理性思考:“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这是需要反复陶冶的”。这一思考引发了作者的广泛联想,如凝视插花、观赏画中花(当然不限于画花的画)、狗的形象、京都的晚霞引发的联想和发现岚山的美等,从多角度、多方面审美体验来不断强化作者的感悟。最后,文章联想回归并点题,照应开头。
文章容量大,感悟深,但思路清晰,这源于联想思维过程完善。对中学生而言,这种结构是不难学的。如下面这篇学生作文就是一篇完整的联想结构的范例,注意结合文中划线语句和提示,领会这种结构的特点。
淡
宁静的夜里,冷月伴着清风,把自己稀疏的冷影镶入平静碧绿的湖面。带上一把散发着木质清香的摇椅,挟着一本朱自清的散文,揣着一颗寂静而闲适的心,去到湖边细细品味这无垠的月韵。——生活,应该是这样。(生活现象及生活感受,联想起点)
记得有人说过,温一壶月光下酒,这似乎让我闻到了那壶清雅的酒香,一丝淡淡的飘絮,如风如丝般滑过我的鼻息。这样恬静淡雅的生活,正是我所向往的。它有诗人般梦幻的思绪,清水般淳朴的幽雅,还有那夏日午后阳光滑过窗帘的悠闲……(联想、想象描述)
淡,并不是一种乏味,真正能体味的人,能从中品出比酸甜苦辣更完美的人生滋味。生活中芬芳的美酒便是从淡淡的点滴中酝酿出来的。早上起床后,桌上放着的一杯余温尚存的牛奶,那是母爱贮存已久的香膏,一经散发,便不可停止。寒冷的冬天,朋友送来的一双温暖的手套,那是友谊在冬日暖阳下绽放的一丝微笑……不要以为生活非要个性的精彩和繁杂的缤纷才变得充实。淡淡的,像中国山水墨画中那渗透的点滴意蕴,也会隽丽秀美。(理性思考点题,结合生活现象联想强化)
我想,中国的茶道也许在这方面做了最好的诠释。源远流长的中国茶文化,追溯到古代的陆羽,这其中有一种味道,它就叫——家。他泡的茶,清香四溢,淡雅恒久,似乎远处飘来的渺茫的箫声……人们想,这样的意味常会给人以家的温暖感觉。其实生活也正如此,淡淡的,味道会更美妙持久……(进一步联想,通过“茶文化”强化“淡”的历史文化意韵)
人们常说,平平淡淡才是真。只有在淡淡的生活中,才能细心聆听大自然的心声,并从中得到心灵的自由,真正地感悟到生命的真谛。古时有多少文人墨客便是怀着几丝淡淡的愁绪,在苍穹中的月光中,吟出了千古佳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原只是生活中一幅空灵的山水画,却被诗人写得意韵深长。看来,平淡的生活,同样是心灵充实、智慧闪光的源泉。(理性思考,并通过文人生活的联想再次强化“淡”的意韵)
又是一个宁谧的夜晚,清风伴着冷月,用纤细的手抚过碧绿平静的湖面,荡开一圈圈细细的涟漪。脑海中飘散着肖邦美妙的小夜曲,同样怀着宁静的心,去品味淡淡的意韵荡来的丝丝香味……(生活现象重现,联想回归)
淡淡的生活,隽永的人生。(再一次点题强化)
在历年高考作文中,最实用也最易掌握的论证型结构实际上就是这种联想型结构的变式。论证型结构适合于社会性、思想性话题,如“生命与尊严”“自由”“欲望”等。
请先阅读下面这篇文章,体会其结构规律:
学会舍弃
鸣蝉奋力地甩掉了外壳,因而获得了高空自由的歌唱,壁虎勇敢地挣断了尾巴,因而在危难中保全了它弱小的生命;算盘若填满自己的空位,变得座无虚席,将丧失自己的运算功能。(用自然现象起兴,引起读者联想。)
对那些不该拥有的东西,我们应该舍弃。(亮出话题及话题观念。)
现实生活是复杂的,而我们的承受力有限。如果大脑是一个仓库,不管仓库多大,一种东西充斥其中时,另一种东西定然无法进入。比如读书,当我们痴醉于金庸古龙梁羽生的刀光剑影中,我们又怎能专注于复杂的几何方阵,怎能用心于浩繁的英语单词呢?想读的和该读的,你必须在两者间作出选择。(结合现实生活,做一般性的话题阐释。)
人的一生中有很多事情需要作出类似的选择。舍弃应该舍去的,你便是智者;舍弃不该舍去的,你就是愚夫。世界文豪高尔基在他的房间失火时,没有顾及家具、财产、衣物,甚至没有顾及生命,却从熊熊大火中救出了几箱书。舍弃了凡夫俗子眼中的财富,守住了那些启迪心智、净化心灵的真正的财富。而有些人,终生抱着“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信条,追逐着金光闪闪的财宝。为了庸俗的追求,他们舍弃了人格和道德,舍弃了人性中的真善美。错误的舍弃,使他们的一生龌龊卑鄙。(以高尔基为例引出两种相反的舍弃,强调人生中需要学会正确舍弃,文意进了一步。)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Tag:语文辅导大全,语文辅导知识,语文教学 - 语文辅导大全
上一篇:《一剪梅》赏析(人教版高二选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