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文化需要“杂”,杂便多元,多元即丰富,丰富才灿烂。三闾大夫缚石投江,中国文化从此有了一缕永不飘散的汨罗魂。这种忠君爱国的文化固然可贵,当为文化之主流,但那独善其身的隐居文化我们也应欣赏。陶渊明归隐田园,或采菊东篱,或饮酒草堂,或醉抚素琴,或读书吟诗,或临谷长啸,或种豆南山……这样的人生难道不应是文化的一部分?当然,我们提倡文化多元化,也要遏制阻止消极甚至恶俗的文化浊流。(以“杂”为话题)明白了文化元素的来源,我们再谈谈文化元素的组合。其实,从前面的例子中,你可能已经领悟了组合的策略。组合策略的本质不过是用词语造句罢了。当然,文化元素的组合应符合情理,倘若只求堆砌,反倒会弄巧成拙。最后,我们再留一些文字,供你品读、感悟、消化。读书是跨越时空的邂逅。在书中,你可以和李白一起攀登天姥山,采摘白云红霞;你可以和李清照共赏绿肥红瘦、梅子时语,和她在荷花丛中争渡;你可以和徐志摩在康桥上信步徜徉,共同采摘桥下河中的水草;你可以和海明威帮助老渔夫桑地亚哥抗拒鲨鱼的肆虐,感受“人可以被消灭,但不能被打败”这一伟大崇高的精神境界;你还可以和孔子、司马迁、曹雪芹、莎士比亚、雨果、托尔斯泰
作文热身训练(人教版高三),标签:语文辅导知识,http://www.wenxue9.com
文化需要“杂”,杂便多元,多元即丰富,丰富才灿烂。三闾大夫缚石投江,中国文化从此有了一缕永不飘散的汨罗魂。这种忠君爱国的文化固然可贵,当为文化之主流,但那独善其身的隐居文化我们也应欣赏。陶渊明归隐田园,或采菊东篱,或饮酒草堂,或醉抚素琴,或读书吟诗,或临谷长啸,或种豆南山……这样的人生难道不应是文化的一部分?当然,我们提倡文化多元化,也要遏制阻止消极甚至恶俗的文化浊流。(以“杂”为话题)
明白了文化元素的来源,我们再谈谈文化元素的组合。其实,从前面的例子中,你可能已经领悟了组合的策略。组合策略的本质不过是用词语造句罢了。当然,文化元素的组合应符合情理,倘若只求堆砌,反倒会弄巧成拙。最后,我们再留一些文字,供你品读、感悟、消化。
读书是跨越时空的邂逅。在书中,你可以和李白一起攀登天姥山,采摘白云红霞;你可以和李清照共赏绿肥红瘦、梅子时语,和她在荷花丛中争渡;你可以和徐志摩在康桥上信步徜徉,共同采摘桥下河中的水草;你可以和海明威帮助老渔夫桑地亚哥抗拒鲨鱼的肆虐,感受“人可以被消灭,但不能被打败”这一伟大崇高的精神境界;你还可以和孔子、司马迁、曹雪芹、莎士比亚、雨果、托尔斯泰成为知心朋友,你的腰板也会挺得特别地直。
清灯下,左手执黄卷,右手捧一杯茶,如果窗外有一轮明月就好了。月光下,呷一口浓茶,聆听作家们用笔敲响的岁月回声,激起你心海浪花朵朵。让浪花撞击心灵,闪烁出五彩缤纷的火花,汇成一条美丽的彩虹,连接着心和月亮。所以,读书时你湛蓝的心空上也会点缀着一轮明月。——节选自《书海泛舟》
• 高考作文怎样让你的语言更生动
◇重庆一中周鹏
上期谈了如何“生动”语言的两种技法,意犹未尽,本期再谈两种,以供同学们参考。
其一,对称。所谓语言的对称,就是指语言的排列、组合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语言的对称通常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出句,一是应句。出句和应句在某一方面存在对应关系。比如“倒下了,就像死去的躯体倒下”一句中,“倒下了”是出句,“就像死去的躯体倒下”是应句,两句的重心都是“倒下”,这便形成明显的对应关系。而“倒下了,扑通一声”这句,尽管也由两句构成,但完全没有对应关系,所以这不属于语言的对称。
修辞的作用是让语言更美,对偶、排比、整句、联用、反复、顶针、叠词、层递、回喻、互喻、博喻、映衬、对比、回环等,均包含着语言对称的“因子”。由此也可看出,对称是语言生动的基本形式。
1.语言“形的对称”。语言“形的对称”包括三方面的对称:一是出句、应句的字数相等或相近,构成外在的对称;二是出句、应句的语法结构相同或相似,构成内在的对称;三是外在内在都相同的对仗似的严格对称。例如:
一群白色的绵羊,/团团睡在天上,/四围苍老的荒山,/好像瘦狮一样。
——郭沫若《夕暮》
外在上形成了对称,内在上也相似,一三分句结构相同,二四分句相异,基本对称,再加之韵律上的对称(押韵)、意义上的对称(绵羊对应瘦狮),所以,读来饶有诗趣。
2.语言“音的对称”。语言“音”的对称通常有四种情况:
一是出句应句押韵对称,诗词无一不是,不多说。
二是词语组合平仄对称,“平仄”是古人说法,平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阴平、阳平,仄声相当于上声、去声,但这只是大致分法,不确切,只是经验,不可当知识。词语组合平仄相对,语言的声音则高低徐急舒缓抑扬顿挫洪细起伏,极具旋律之美。但此点对能力要求太高,我们不展开谈,聊举一例:
不逢北国之秋,已经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雨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
——郁达夫《故都的秋》
郁达夫古典诗词的功夫在现代文学领域堪称首位,这已是公认。其实,他的散文的韵律也是妙绝的。此句中加点处便不是随意列举,而是精心布置的。“陶然亭”念来声音绵长,而“钓雨台”却音声短促,形成对称;“芦花”音声高扬,而“柳影”音声沉缓,也对称;“西山”洪亮悠长,“玉泉”低沉剀切,也是对称;“虫唱”与“夜月”也如此。再整体看,“花——影——唱——月——声”,一起一伏,一清一浊,对称极好。
三是音节错落对称。还是以前面郁达夫的句子为例,“陶然亭”“钓雨台”,三字;“西山”,“玉泉”,两字;“潭柘寺”一词三字,变化中却遥遥呼应,对称得漂亮。
四是重叠对称。将语句适当地重叠,也是增强语言的生动感的方法。文字可重叠对称的地方很多:字词本身可重叠;出句应句可重叠,出句应句的起首可重叠,出句应句的结尾可重叠,出句的起首与应句的结末也可重叠,出句应句中间的蜂腰也可重叠,出句应句也可有前面列举的综合的重叠;段与段间也可像句子那样重叠。例如: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
——朱自清《荷塘月色》
朱自清写散文,明显表现出两个“偏爱”,一是偏爱比喻,一是偏爱叠音。这个句子算是将叠音做到了极致。叠音词的制造不难,但表达效果甚好,高考作文中不妨多用,以增强文字的生动性。
3.语言“义的对称”。前面说的都是语言外观上的对称,这里说语言对称的本质——语言“义的对称”。语言“义的对称”往往是前两种对称的前提条件,意义对称了,形式的对称就容易。
秋风萧瑟,月落残云。我的城头飘扬着秦国的旗帜,我的宫殿飞扬着秦国的歌。
——河北考生《亲妻远贤终误我》
做到这种对称并不难,我们只需要展开联想,在同一情景中寻找相近或相关的物件就行了。在“深夜”这一情景中,与“秋风”相近的东西可谓多矣,落月,残星,夜虫,梧桐,西楼……同样,与“我的”相关的东西也多,“我的”宠妃,“我的”儿女,“我的”臣民,“我的”江山……于是,我们可以制造更多的“义的对称”,如残星隐隐,夜虫凄鸣,梧桐兀立,西楼静穆……,我的宠妃掳掠去了秦宫,我的江山破碎改易了主……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Tag:语文辅导大全,语文辅导知识,语文教学 - 语文辅导大全
上一篇:《一剪梅》赏析(人教版高二选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