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我们注意到,作者总是挑选最有意思的事情在说。记忆本来就有个特点,它会过滤许多东西,点亮一些东西。这里,作者点亮的是下雪的冬日,不下雪的日子被他一笔带过。他还把大家最容易想到的做雪人也两笔带过,让各位不再问他为什么不去做雪人。没什么可问了,就能专心看他捉鸟。从这里可以看出,当时爱护动物、保护生态的意识还没在绍兴萌生。(全球的环保意识,是从那本由非凡的美国女性R•卡逊所写的《寂静的春天》开始的,那是1962年。实在太迟了!)如果说鲁迅作品也有缺憾、有时代局限的话,这里是一点。大家读了课文千万不要学他也去抓鸟。我家没有园子,所以平生只抓过一次鸟。那是一次笔会(笔会就是作家们在一起,见面、谈谈、玩玩、有时也写点东西的聚会。通常选在风景较好的地方,这样你再不进步只能怪自己笨了),在大连住临海的旅馆。有天来了台风,一只不知姓名的小鸟闯进我们房间,我和同伴七手八脚地把它抓住,见它头顶受了伤,出血,便养在茶缸下想让它疗养几天。它宁死不吃我们给的食物,脾气很像鲁迅说的那种张飞鸟,一直在顶撞着要求自由。我们和鸟虽非同类,也深知自由的可贵,更怕它一头撞死,就放了生。阳
陈村备课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七年级必修),标签:语文辅导知识,http://www.wenxue9.com
我们注意到,作者总是挑选最有意思的事情在说。记忆本来就有个特点,它会过滤许多东西,点亮一些东西。这里,作者点亮的是下雪的冬日,不下雪的日子被他一笔带过。他还把大家最容易想到的做雪人也两笔带过,让各位不再问他为什么不去做雪人。没什么可问了,就能专心看他捉鸟。
从这里可以看出,当时爱护动物、保护生态的意识还没在绍兴萌生。(全球的环保意识,是从那本由非凡的美国女性R•卡逊所写的《寂静的春天》开始的,那是1962年。实在太迟了!)如果说鲁迅作品也有缺憾、有时代局限的话,这里是一点。大家读了课文千万不要学他也去抓鸟。
我家没有园子,所以平生只抓过一次鸟。那是一次笔会(笔会就是作家们在一起,见面、谈谈、玩玩、有时也写点东西的聚会。通常选在风景较好的地方,这样你再不进步只能怪自己笨了),在大连住临海的旅馆。有天来了台风,一只不知姓名的小鸟闯进我们房间,我和同伴七手八脚地把它抓住,见它头顶受了伤,出血,便养在茶缸下想让它疗养几天。它宁死不吃我们给的食物,脾气很像鲁迅说的那种张飞鸟,一直在顶撞着要求自由。我们和鸟虽非同类,也深知自由的可贵,更怕它一头撞死,就放了生。阳台上,刚一脱手,小鸟振翅而去,被风箭一般吹向茫茫大海,一会儿就没了影子。一连几天,我们都为那鸟儿担心,好像是自己害了它。鸟对人的不信任已经太久了,鸟有太多的理由不相信人。我曾写过,现在,这个城市常常照面的动物只有蟑螂了。我书房的窗台偶尔会飞来一只在1958年被认为是“四害”的麻雀,它叽叽喳喳的欢叫像是仙乐。我老实坐着,一动不敢动,唯恐惊了它的歌唱。将心比心,我唱歌的时候也不喜欢别人打搅。
我们再讲下去。人捉鸟的本事大概在原始社会之前就学会了。那时候食物较少,为了活命,见什么必须吃什么,所以不能怪我们的祖宗嘴馋。后来稍微有吃了,但老天无常,要闹饥荒,这捉鸟的本领还是忘记不得。杜甫怀李白说:“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梦李白二首之一》)可见唐朝的罗网也很厉害。闰土家是穷人,因此他父亲比鲁迅的家人更懂寻找可吃的东西。作者打听来许多操作规程,一步一步做,成绩还是很差,只好再向那位捉鸟高手讨教,“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就是那么简单。世界上的事情,高手和低手之间往往只差这薄薄的一层。
那鸟也真是可怜,天在下雪,它们没有房子没有寒衣,饿得受不了,挨着冻出来找东西吃。各位不妨设想,“久已无处觅食”那是什么日子!好容易看到一块白地,一点食料,不料却是人设的陷阱,要拿性命去换。它惹了谁了?人在鸟的面前是强者,仗着脑袋大,爱耍小计谋。鸟拿他们当然没办法了;但愿他们自己不要掉入别人的陷阱才好。各位以后长大成人,看到这种雪地里的免费食料,也请多留个心眼,别慌慌张张就跑到中间去。
作者的好日子到头了。他不能常来园中,被送去上学了。对家人为什么送他去上学,他一连用了三个“也许”,表示情绪的懊恼。为什么上学,这会儿他是想不出来了。他明白无可逃脱,所以也不再想下去了,用一个“总而言之”来概括自己的无奈。他比较新式地用了“Ade”来和园子里的各位哥们再见,犹如今天各位对“死党”说的“bye-bye”。我知道作者日后在日本仙台学过德语,至于他为什么在此用德语而不用英语告别,我不清楚。也许是以为它们听得懂德语吧,也许那时流行“Ade”吧,也许这个词的发音听上去更多“别了”的感情吧……总而言之,百草园的故事到此结束了。
有个小地方,不知各位注意到没有,我在“总而言之”后面用的是逗号,而课文里是用冒号。两者都可,但按照今天的标点习惯,这样的地方通常用逗号。
留给大家想一想的问题是:
作者在文章里为什么不说“真可爱”、“太有趣了”、“我兴奋极了”、“我永远不能忘记”这样的话?
百草园本是一个菜园,据知情人回忆,里面种有黄瓜、萝卜、南瓜、茄子、扁豆、辣椒、白菜、油菜、芥菜、罗汉豆(蚕豆),那些植物色彩纷呈,模样也算可爱,作者为什么一点都不写它们?
三味书屋离百草园约三百步,中间要过一座桥。那时机动车还没传到中国(用汽油的汽车是1886年在德国诞生的,时速18公里,被当时人惊叹为“令人窒息的速度”。上海1901年才引进第一辆汽车),路上比较清静,所以上学的路上不惊险。鲁迅去三味书屋读书是1892年,已十二岁。(之前的七岁时,他在本宅的私塾由叔祖周玉田开蒙,已经识些字了,到处找书看。)那时的中国还是清朝皇帝当家,所以他的脑后应该梳一根辫子。多亏头发长,学生们上课时,拔下它来接长,系在梁上,在头发上挂了纸片“发电报”玩儿。后被老师发觉,相互抵赖,大家怀疑这玩法是鲁迅发明的。
中国的私人办学是有传统的,始于孔子。一个老师,十余个学生,就是一间像样的学堂了。三味书屋里,鲁迅的老师寿镜吾老先生一人教学,后来次子寿洙邻来帮他,父子俩像是现在大学的教授和助教。寿老先生近视,有天闭目养神,眼镜上叮着个蚊子,等睁开眼睛,他竟举头大嚷:“屋里有只鸟,屋里有只鸟!”学生大笑,老先生也笑了。老师近视,按鲁迅的说法,“于我们是很相宜的”,可以做点小动作。
凡是学生,要交给老师一点物质上的东西,这规矩从孔子时代就立下了。孔子说:“自行束修以上,我未尝无诲焉。”这个“束修”,简单说就是一束干肉,在当时是很微薄的礼物。谁送孔夫子一点干肉,老先生就愿意教诲他。(顺便提一下,这是孔子“有教无类”的光辉思想。“类”是种类,类别。不分贵贱、愚贤,他都乐意教。比今天给钱也进不了大学,是不是开明多了?)有个说法常用到的,叫“文人雅士”,雅士谈钱比较俗气,把学费改称束修好听多了。鲁迅上学,因老师“极方正、质朴、博学”,束修较贵,据鲁迅的大弟弟周作人说,每节是大洋两元。(旧时用古历,没寒暑假划分上、下学期,民间习惯上把一年分为清明、端午、中秋、年节四节。)那束修不是好拿的,《三字经》中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父亲当上了就赖不过去,师生关系却要两厢情愿。一旦当了老师,执教不严要受谴责。各位的老师如果严格要求你们,那也是因为传统,必须对学生的未来负责,并非老师要和你们过不去,他只是不想见你们和自己的将来过不去罢了。三味书屋的学风好,学生还小,难免调皮,但不打架。各位有兴趣知道旧时的学生是怎么打架的,如家里正好有中国最伟大的小说《红楼梦》,可翻到第九回,看他们如何大闹书房:笔砚乱扔,毛竹大板、门闩、马鞭挥舞,直打得落花流水。那种上学法,当然书也就念不成了,不如各位在自己家门口打,还可省下束修。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语文辅导大全,语文辅导知识,语文教学 - 语文辅导大全
上一篇:了解几种文学体裁(鲁人版九年级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