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例11: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这既是一个谓语前置句,又是一个宾语前置句,还有一个活用词“急”,翻译时谓语和宾语都必须回到它们应有位置上,“急”要表现起意动的特点,可译成"公子您解救别人危难的精神表现在哪里呢?" 8、意译法 ①古人在文中好用修辞格(如比喻、借代、委婉)和 典故,不能直译,要恰当处理、将其意译,例如 “金城千里” ,可译为“坚固的城防”;“万钟”指高官厚禄;“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垂拱,垂衣拱手,形容轻而易举。“更衣”即是上厕所;"秋毫不敢有所近"一句,译为"连最细小的东西都不敢占为已有 例12: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五人墓碑记》) "缙绅"是古代臣上朝将手板插在腰带里,这里是借代为"做官的人"。 例13: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云"、"响"、"景"都是比喻用法,要译为"像云一样地"&qu
2017年高考考点讲义全集:文言文阅读(人教版高三必修),标签:高考复习计划,http://www.wenxue9.com
例11: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这既是一个谓语前置句,又是一个宾语前置句,还有一个活用词“急”,翻译时谓语和宾语都必须回到它们应有位置上,“急”要表现起意动的特点,可译成"公子您解救别人危难的精神表现在哪里呢?"
8、意译法
①古人在文中好用修辞格(如比喻、借代、委婉)和 典故,不能直译,要恰当处理、将其意译,例如
“金城千里” ,可译为“坚固的城防”;
“万钟”指高官厚禄;
“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垂拱,垂衣拱手,形容轻而易举。
“更衣”即是上厕所;
"秋毫不敢有所近"一句,译为"连最细小的东西都不敢占为已有
例12: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五人墓碑记》)
"缙绅"是古代臣上朝将手板插在腰带里,这里是借代为"做官的人"。
例13: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云"、"响"、"景"都是比喻用法,要译为"像云一样地""像回声一样地""像影子一样地"。
②用典故的句子,不能直接翻译典故内容,只要适当译出典故的含义。
例14:“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滕王阁序》。
帝阍,原指天帝的受门人,这里借代皇帝的宫门。奉宣室,是一个典故,汉文帝曾坐宣室接见贾谊,谈话到半夜。王勃以典故自比。点明典故在此的含义可译为“(我)思念皇帝宫却看不见,等待皇帝的召见又会在何年?”
9、浓缩法
对古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互文见义,互文同义这些用了繁笔的文句翻译时要加以还原,用简笔的形式翻译。
例15: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屈原列传》
这是互文同义的繁笔手法,可译为“随从时俗行事”。
例16:主人下马客在船。
这是互文见义的手法,可译为“主人和客人下马上船。”。
例17: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过秦论》
句子将一个意思从各方面加以铺陈,语意连贯,气势阔大,但现代汉语里找不到相应的词语来一一对译,这时可浓缩为:秦国有有征服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10、扩充法
古文中有些句子言简而意丰,有些句子言繁而意单,对这些句子就可用扩充或浓缩的办法来翻译它。
例18: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论积贮疏》)
翻译时要将其扩充,使意思明豁,可译为:使敌人降顺,让远方的人归附,招抚谁,谁会不来呢?
例19: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谏太宗十思书》
译文: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是老百姓;(老百姓像水一样)能够承载船只,也能够颠覆船只,这应当谨慎地对待。 如果在翻译时两个分句间不补充“老百姓像水一样”,那么译文就不连贯。
二、文言文临场翻译的七大误区
由于考生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总有好多学生在答题时出现一些不该出现的失误,造成一些不该出现的“硬伤”,现就考生答题时常出现的一些失误整理如下:
(一)专有名词,强行翻译
在翻译文言文时,遇到文中的一些国名、朝代名、官名、地名、人名、年号以及一些称号等专有名词可不作翻译,把它保留下来。因为这些名词不好用现代词语准确表达,也不用翻译,但偏有的同学要“画蛇添足”强行翻译
(二)该译不译,文白掺杂
有的同学,在翻译句子时往往有个别的词翻译不彻底或者不翻译,导致文白掺杂,不伦不类。如:
例1:今之朝臣无以易薛永昶者。(2004年高考 湖北卷)
译成:如今的朝臣当中,无以替代薛永昶的。
例2:从令纵敌,非良将也。 (2004年高考 天津卷)
译成:服从命令而放纵敌人,非良将也。
例1 中的“无以”应译为“没有谁可用来” ;例2中的后半句没有翻译,应译为“不是好的将领”。这两句都因为翻译不彻底而造成译文文白掺杂,不伦不类。
(三)今义古义,不当替代
随着社会的进步,很多词语的含义也发生了变化,有的已扩大,有的已缩小,有的感情色彩发生了改变,有的词义已经转移,因此我们在翻译时应根据其语境确定词义,切忌盲目替代。如:
例3: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六国论》
译成: 想到他们的去世的祖父,(“先祖父”,指先人祖辈父辈)
例4:处分适兄意,哪得自由专。《孔雀东南飞》
译成:怎么处罚顺从你的意思,哪能我自做主张。(“处分”在古汉语中是“处理安排”的意思)
例5:意气益厉,乘胜逐北。(2004年高考 天津卷)
译成:精神更加振奋,趁着胜利向北追赶。 (“北”是指“败兵”)
例6: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信陵君窃符救赵》
译成:稍微的看一下公子,公子的表情更加和善。(结合语境,当时是“侯赢在暗中观察信陵君”因此应译为“偷偷的,悄悄的”)
(四)该删不删、成分赘余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Tag:高考复习资料,高考复习计划,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考复习资料
上一篇:2017年高考考点讲义全集:古诗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