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教学网语文教学语文阅读教学高中阅读题及答案高中文言文教学浅论» 正文

高中文言文教学浅论

[01-18 22:16:03]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高中阅读题及答案   阅读:8533

概要:唐县职教中心 景志翔 一、文言文教学的误区 就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而言,文言文教学是素质教育比较薄弱的环节。传统教学中“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八字真经”,被许多教师奉为至宝。 “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充斥在文言文教学的课堂中:文言文重词句解释,轻文章思想情感的感悟;课堂教学结构涣散,说到那里算那里;教学的流程方式机械、刻板,缺少创意;不重视文章自身特点,用同一种模式组织教学……这种课堂教学导致教和学的脱节,缺少探索与研究,缺少师生的互动,严重地束缚着学生的思维,遏止了学生的创造力,令中国传统文化的名篇沦为学生难以接受、甚至拒绝接受的“残羹冷炙”。 二、崇尚科学的教学理念 文言文教学的思想和观念决不能一成不变,“不变”思想就会停止、僵化,“变”才能顺应时代发展对人才要求。唯有变,教学思想和观念才能得到完善和发展,才能合理化和科学化。现代教育大力倡导创新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教学过程是

高中文言文教学浅论,标签:高中阅读,http://www.wenxue9.com

  唐县职教中心 景志翔

 

  一、文言文教学的误区

 

  就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而言,文言文教学是素质教育比较薄弱的环节。传统教学中“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八字真经”,被许多教师奉为至宝。 “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充斥在文言文教学的课堂中:文言文重词句解释,轻文章思想情感的感悟;课堂教学结构涣散,说到那里算那里;教学的流程方式机械、刻板,缺少创意;不重视文章自身特点,用同一种模式组织教学……这种课堂教学导致教和学的脱节,缺少探索与研究,缺少师生的互动,严重地束缚着学生的思维,遏止了学生的创造力,令中国传统文化的名篇沦为学生难以接受、甚至拒绝接受的“残羹冷炙”。

 

  二、崇尚科学的教学理念

 

  文言文教学的思想和观念决不能一成不变,“不变”思想就会停止、僵化,“变”才能顺应时代发展对人才要求。唯有变,教学思想和观念才能得到完善和发展,才能合理化和科学化。现代教育大力倡导创新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为此,文言文教学中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对为什么要学文言文,怎样教文言文以及教什么等问题做出理性的思考。

 

  三、 矫正误区的方法、策略

 

  1、 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文言文的教学要避免“满堂灌”,多种教学手段、多种方法并用,尤其要注重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让学生在愉快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力也有所提高。文言文教学最容易走入“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的误区,其结果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因为课堂缺少探索和研究,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知识掌握也就难以牢固。文言文教学同样应倡导自读——质疑——讨论,强调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课文,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师生互动,相互讨论,最后解决问题。这样组织教学可能会影响教学进度,但是,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得以充分的发挥,学生的能力在课堂中得到培养和提高。当然,学生自读不是盲目的自读,而是有针对性的阅读,是教师提出有关知识让学生有重点的进行阅读,或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疑难问题。自读、质疑的过程是学生探索、研究的过程,讨论的过程是使探索、研究形成结论的过程,这样能最大程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自主学习不仅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去掌握知识,而且会发现教师发现不了的问题,将课堂教学引向深 入。

 

  2、 教会学生举一反三

 

  文言文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常见的实词和虚词的解释,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实词解释时要兼顾到通假现象、词类活用现象,虚词理解不仅要知道它的意义,还要弄清它的用法(词性)。如果不讲究方法,让学生机械地去死记硬背,文言文教学就被动得很,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肯定不浓,知识掌握也肯定不牢。字词句的翻译上,不能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教师讲清知识要领后,剩下的事情就要让学生去完成,从中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增强文言课堂的思维力度,文言课堂才能活起来。如名词作动词和名词作状语这个知识点,教师首先必须充分发挥主观“导”的作用,从古今语言运用规律上讲清楚什么是词类活用现象,从典型例句的分析解剖中明确名词作动词和名词作状语的区别。如让学生比较“蹄之”(《黔之驴》课文原句)、“蹄踢之”(改动后的句子)中两个“蹄”的解释,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确名词作动词,它后面势必不可能带动词,名词作状语,它后面肯定是动词。然后开展学习竞赛,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有这种活用现象的句子,比谁找得多,找得快,找得准,学生的思维就得以充分调动起来,在实践中探索,乏味的字句理解就能变得富有生气,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就在充满思考的学习氛围中不断得到提高。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高中阅读题及答案高中阅读语文教学 - 语文阅读教学 - 高中阅读题及答案


上一篇:高考语文能否多“阅读”少“分析”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