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教学网语文教学语文阅读教学高中阅读题及答案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命题趋势与复习策略» 正文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命题趋势与复习策略

[01-18 22:16:29]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高中阅读题及答案   阅读:8585

概要: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命题趋势与复习策略 冯为民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以形象化的语言来反映生活。散文与小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文学体裁,也是考生最熟悉、最具有阅读经历与阅读兴趣的两种文体,文学类文本阅读仍然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高考语文卷的重要试题,而且仍是散文与小说唱主角,就某一省份语文命题的纵向发展看,应该是散文、小说两者兼顾。戏剧和现代诗歌仍然不被看好,主要是戏剧的“千字文”难找,命题点也很难找准,现代诗歌也很难有一席之地,主要是诗歌的阅读障碍大,平时读得少不说,好的适宜于命题的现代诗歌比戏剧都难找。在散文与小说中,小说阅读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小说阅读的取材多以微型小说为主,但由于外国小小说数量大且整体水平很高,故取材的“外化”现象将越来越明显,这既可有效避免猜题押题,也对语文教学起着正确的导向作用,关注世界文化,关注考生的文化视野,关注跨文化的交流与沟通。命题重点仍在概括故事情节、鉴赏人物形象、把握小说的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等方面,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命题趋势与复习策略,标签:高中阅读,http://www.wenxue9.com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命题趋势与复习策略

                         冯为民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以形象化的语言来反映生活。散文与小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文学体裁,也是考生最熟悉、最具有阅读经历与阅读兴趣的两种文体,文学类文本阅读仍然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高考语文卷的重要试题,而且仍是散文与小说唱主角,就某一省份语文命题的纵向发展看,应该是散文、小说两者兼顾。戏剧和现代诗歌仍然不被看好,主要是戏剧的“千字文”难找,命题点也很难找准,现代诗歌也很难有一席之地,主要是诗歌的阅读障碍大,平时读得少不说,好的适宜于命题的现代诗歌比戏剧都难找。在散文与小说中,小说阅读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小说阅读的取材多以微型小说为主,但由于外国小小说数量大且整体水平很高,故取材的“外化”现象将越来越明显,这既可有效避免猜题押题,也对语文教学起着正确的导向作用,关注世界文化,关注考生的文化视野,关注跨文化的交流与沟通。命题重点仍在概括故事情节、鉴赏人物形象、把握小说的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等方面,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鼓励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散文与小说的命题仍保留简答题和表述题两种主流题型,选文关注的是现实生活,人的成长,对历史与自然的思考等,篇幅在1400字左右。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复习策略主要有:一是要强调真阅读。现在的现代文阅读教学基本上是“应试”的,不是让学生自由地认真读原文,而是为做题目而读,要做好文学类文本阅读功夫在做题目之外,只有真读文本,走进文本,走进作者,才能提高阅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二是以读促写,以写悟读,将阅读与写作有效起来,提高自我独立阅读能力、智慧思考能力、灵性表达能力,培养多角度、个性化思维素养。三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积极进行快速阅读训练。阅读要有质量保证,提高现代文阅读效率,并非一日之功,阅读时不仅要探求阅读文学类文本的一般规律,训练答题规范与技巧,而提高迅速获取信息,迅速理清作者的思想、意图、感受,体验作品的思想境界和作者对人、事、物的感情倾向等能力尤其重要。四是持之以恒,不断反思,不断矫正。有时自己的思维与语言表达不一致,有时思考的角度偏了,这些都必须进行认真反思,并有意识进行调整,长期以往,一定能有所悟,真正掌握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有效方法。五是要正确进行专题训练,必须在读懂文本的基础上做题目,而不能根据题目去读文本,有时需根据题目再去读文本相关内容,而不能不顾整体只关注局部。

 2011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命题的整体情况是较令人满意的,体现了稳中求变的命题规律,也体现了现代高考语文的理想诉求:即有效检测考生的文学素养和发展潜质。探讨文学类文本阅读命题是为了更关注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好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不仅仅是为了高考语文的总分。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专题研究

一、阅读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

2、养成边看边想、不懂之处做上符号以及做读书笔记的习惯。逐步做到眼到、心到、手到,不懂就问,善于思考。

3、初步学习浏览、快速寻找阅读目标的方法,懂得读书一般先看封面书名,阅读全书后再理清条理,思考不懂的问题,掌握中心,最后写出读书笔记。读报也要有阅读顺序,即先要通看所有版面,略知全部内容后,再抓住重点细看,掌握文章内容。

4、 通过开展一系列的读书活动,使学生的读书落到实处,使阅读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逐步浓郁的班级阅读氛围。

二、内容设计:

结合三年级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年龄特点和阅读水平,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阅读活动:

1、结合教材单元主题,开展 “主题拓展阅读”活动。

2、坚持三个一:每日抄几个或一段好词或好句。每周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一篇好文章。每月能写一篇读书笔记。

三、操作办法:

(一)营造读书氛围

1、充分利用好班级的黑板报、墙壁等,围绕主题阅读内容,做好宣传、介绍,开展好书推荐的活动,展示阅读成果,营造书香氛围。在黑板报的一角开辟读书方法介绍,向学生介绍科学的读书方法。

2、学期初,开家长会,动员家长在家中给孩子建立一个自己的阅读小天地,鼓励亲子阅读,家长做孩子的读书伙伴,营造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

(二)广开书源,丰富阅读材料

1、充分利用班级图书角。首先,围绕主题阅读内容,及时更新班级图书角图书;其次,平行班级之间互相交流,互借互换,做到优秀图书共享,丰富阅读资源。

2、每月到学校阅览室集体借阅相关的图书,放在班级轮流借阅;

3、动员家长为孩子办理县图书馆的借书证,利用周末带孩子去图书馆、书店读书或借书。

(三)时间保障

1、晨读:利用晨读时间,轮流进行“好书新书发布会”、 “书海拾贝”、五分钟读报、优秀诗文诵读等展示活动。

2、晚上: “睡前阅读半小时”。养成睡前最少读书半小时的习惯,并逐步养成及时记录自己喜欢的新闻;搜集、剪贴自己喜欢的信息资料的好习惯。

(四)上好阅读课,指导紧跟上要充分发挥阅读课的作用,认真上好阅读课指导课推荐优秀文章,指导读书方法,展示阅读成果,激发阅读兴趣。

(五) 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1、每月开展一次读书交流展示活动。结合当月阅读主题,谈谈自己的读书体会;开展美文诵读、名人故事会、走进神话世界、我最喜欢的童话评比等主题活动;开展古诗文诵读比赛和成语大比拼等活动,展示学生 “每周一美文”的诵读情况及词汇积累成果,并评价班级的“读书之星”、“阅读小标兵”等,在班级阅读专栏张榜。

2、留下阅读足迹。建立学生阅读档案。学生将平时阅读文章、书名、时间等信息记入自己的阅读记录本,做好的阅读笔记,家长、组长、老师定期开展星级评价。

 3、每人每两月办一期《读书报》,内容主要包括:好书推荐、读后感、读书名言、读书方法介绍、古诗配画等,在班级阅读专栏展示。

诗歌鉴赏题,想说爱你口难开

韶关市田家炳中学  王军

 

  高三复习进度又快到古诗鉴赏这一模块了,又仿佛听到学生焦躁地对我说:老师,为什么我的诗歌鉴赏题得分总这么低啊。这“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艺术手法”有什么区别啊。我茫然,我无语。于是突然有了一个想法,是不是诗歌鉴赏题一直是这么折腾人的啊。浏览了1952年以来的高考试题后发现,诗歌鉴赏的考查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缺位时代。1988年以前只有1957年有一道题涉及古典诗词,题目要求把《石濠吏》翻译成白话文。

第二阶段,从题型来看,是“选择题时代”;从考查内容来看,是“读懂时代”。1988年到2001年,诗歌鉴赏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从考查内容来看,1988年要求考生根据对对仗知识和内容提示选择正确的词语进行原诗填空。90年第11题考查词牌所规定的“篇有定句,句有定字”这格律要求的掌握情况,第12题考查历史典故的故事内容,第13题将六首诗根据描写的景物按四季进行分类;1992年第7题考查诗句与作者时代的对关应关系,第8题要求按照诗歌体裁进行分类;93年,第9题考查修辞手法,第10题选择诗歌描述的是哪个传统节令的景象;94年的《菊花》设置的四个选项,前三个分析每句的内容,最后一项分析诗歌的语言风格。95年的《如梦令》前两个选项考查对“不消”“绿肥红瘦”的理解,相当于翻译,后两个选项考查写作手法和思想情感。96、97、98三年沿袭95年的考查形式,第一问考查文句的理解,第二问考查对语言、形象、思想情感、风格等的分析。99、2000、2001三年又有了变化,取消了对字句理解的直接考查,只有赏析题,而且先后单列了“意境”题、“情景交融”题。从上面的回顾可以大致梳理古典诗歌考查知识点的脉胳。93年之前,由于古典诗歌考题出现不久,考查多涉及诗词的文体知识(如格律、分类)及文化常识(典故、节令),98年以前,考题多贴近“读懂”,多考查考生对文句的理解。之后,进入深度考查,侧重于侧重从形象、语言、表达等方面来考查考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第三阶段,从题型来看是“主观题时代”;从考查内容来看,是“赏析时代”。2001年的上海卷采用主观题与客观题相结合的形式。之后的各省市自主命题中诗歌鉴赏大都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古诗词鉴赏进入了主观题时代。改为主观题,是希望避免考生有时在完全没有读懂原诗的情况下,通过排除法或选项之间信息的比对来猜出正确答案的“假赏析”。主观题考查形式 “言传”的特点,似乎更能体现“语文性”的特点。“可事实上,能不以考查出学生真实的语文水平,关键不在于试题是主观还是客观,也不在于答案标准还是不标准,而在于试题命制的水准。”(章桂周《从主观题大行其道说开去》,《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1年第7期)。早在2002年,李华平老师在欣喜之余,已对用主观题的形式来考诗歌鉴赏表示过担忧,“这对命题者也是一个考验,从单一的角度或者几个角度命题,都值得细细思考;题干中“提示语”的编拟也很重要,否则学生将是“老虎吃天,无从下口”。

从现状来看,这种担忧也不是杞人忧天。先来听一下学生的反应,为了准备试卷讲评课,我翻阅起学生的答卷。一个成绩较好、学习态度较认真的学生的诗歌鉴赏题竟然是白卷。旁边的语文课代表随口说,这个题目一般是乱猜的。心里有点生气,但转而一想,自己有候能把这首诗词解读得认学生入痴如醉,但做起题目来与参考答案一扣点又何尝不是低分一族。历次考试中,诗歌鉴赏题的平均得分低,区分度差;而备考却要花很多时间,结果却不尽人意,也就无怪乎这诗歌鉴赏题几成鸡肋了。

近几年很多省市的诗歌鉴赏题一般设置为两个主观题,考查内容依照《考纲》设定为“形象、语言技巧、思想内容”,“读懂”层面的词句理解、句意转述被完全抛弃,也许命题者认为文言文中已有翻译。但是对于中学生而言,文言文这种语言工具的掌握难度已经很大,何况是用文言文炼铸的艺术精品——唐诗、宋词、元曲。汉字的多义性、诗歌语言的含蓄性、凝炼性、陌生化等特点,都要求考生展开想像,还原诗歌中的情境,结合语境、有很强的语言敏感性才能准确理解诗句的含义。君不闻,中学生读完一首古诗之后常会用疑惑的眼神望着你:这写得啥啊。再者,“披文入情”乃诗歌赏析的准则,何以不先看看学生的船造得怎么样,却只问他们对岸风光如何。高考是日常教学的指挥棒,摒弃“读懂”层面的考查,导致老师不愿意在课堂上耐心地去组织学生翻译诗歌。导入、朗读一遍后,屏幕上开始呈现问题:这首诗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抒发了什么情感,用了什么手法。学生连这个字是什么意思都还不知道,就问他这个字好在哪里。在这样的高考题指导下的诗歌赏析课又能在多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素养呢。

从设题来看,很多题目很笼统,没有“提示语”,学生一看就就蒙。如“两首诗中的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唐代诗人王之涣曾经写下一首著名的同题诗作,与畅当的诗相比,王之涣的诗胜一筹。你认为王之涣的诗的优越之处在哪里。”“通过咏月抒发了什么感情”。如果一个老师在上课时没有任何引导与铺垫就提这样笼统的问题,评课时肯定会被批的。题目在语言表述上不亲切,喜欢搬弄术语,如“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目前在网上出现的诗歌鉴赏答题模式“新八股”备受欢迎,这也不无这样题目设置的功劳。

相比之下,最先在诗歌鉴赏题中出现主观题的上海卷,其诗歌鉴赏题自2001年来一直设置为三个小题,第一题用填空题来考查诗歌的文体常识及文化常识、第二题用选择题来考查赏析、第三题要求考生按要求写一段鉴赏性文字。这样设计题型更灵活、考查更有梯度,不至于让考生都是“半斤八两”,可谓构思精巧,用心良苦。作为一位一线教师,作为一位古诗词的爱好者,我喜欢上海卷的诗歌鉴赏题。




Tag:高中阅读题及答案高中阅读语文教学 - 语文阅读教学 - 高中阅读题及答案


上一篇: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专题研究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