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教学网语文教学语文阅读教学散文教学散文的形象与抽象» 正文

散文的形象与抽象

[01-18 16:57:40]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散文教学   阅读:8166

概要:1言为心悟,有话便说,既不教导,也不自显,有信心而不自傲,具觉悟但不张扬。表述可文可白的,宜白;引文可有可无的,宜无;篇幅可长可短的,宜短;做法可繁可简的,宜简,思想则务求深刻。长有长的难处,短有短的局促。惟其难,才有大匠应运出来,众山里独峙一峰,以补青天之漏。纳须弥于芥子,邀星汉作掌上观,小中见大,此诚乃散文体制所制约,乐于就范于此种制约的,大致容易成功;而大中见小,须弥山上寻蚂蚁,往往事倍功半。2散文的理论,同任何理论一样,说深也深,说浅也浅,说多也多,说少也少。说深呢,不可测度;说浅呢,不淹鱼梁;说多呢,百万字不足于蕴涵,说少呢,仅几句话而已。立足点愈高,看得愈简单,立足点愈低,便愈纷纭复杂,公婆之理,各执一端,互不相容。我以为,散文的理论,可用四个字概括:发现,表现。就是向哲学要发现,向文学要表现;用另外四个字概括:自然,自由。就是运笔自然,心灵自由;用另外四个字概括:善感,善说。就是心灵敏感,表述切当;还有四个字:有限,无限。就是凭借有限的笔墨,说些同无限相关的话。3质朴平易的作品使人亲近,外柔内刚的作品使人回味,阵马风樯的作品使人动容,色厉内荏的作

散文的形象与抽象,标签:散文教学大全,http://www.wenxue9.com

  1言为心悟,有话便说,既不教导,也不自显,有信心而不自傲,具觉悟但不张扬。表述可文可白的,宜白;引文可有可无的,宜无;篇幅可长可短的,宜短;做法可繁可简的,宜简,思想则务求深刻。长有长的难处,短有短的局促。惟其难,才有大匠应运出来,众山里独峙一峰,以补青天之漏。纳须弥于芥子,邀星汉作掌上观,小中见大,此诚乃散文体制所制约,乐于就范于此种制约的,大致容易成功;而大中见小,须弥山上寻蚂蚁,往往事倍功半。
  2散文的理论,同任何理论一样,说深也深,说浅也浅,说多也多,说少也少。说深呢,不可测度;说浅呢,不淹鱼梁;说多呢,百万字不足于蕴涵,说少呢,仅几句话而已。立足点愈高,看得愈简单,立足点愈低,便愈纷纭复杂,公婆之理,各执一端,互不相容。
  我以为,散文的理论,可用四个字概括:发现,表现。就是向哲学要发现,向文学要表现;用另外四个字概括:自然,自由。就是运笔自然,心灵自由;用另外四个字概括:善感,善说。就是心灵敏感,表述切当;还有四个字:有限,无限。就是凭借有限的笔墨,说些同无限相关的话。
  3质朴平易的作品使人亲近,外柔内刚的作品使人回味,阵马风樯的作品使人动容,色厉内荏的作品使人隔膜,高高在上的作品使人腻烦。散文家无论如何改良汉字和章节的拼接方法,甚至在汉字的音韵上下忒多的工夫,只要读者不亲近,有隔膜,便不读或少读。出新、出奇都是必要的,然而说到底,句子新,诚不若文意深也,舌粲莲,终不如根拒污也。中国是举世公认的散文大国,不事写作而深谙散文三昧者,多若恒河沙数。这些不顶冠冕的业余评论家,虽然较少知道文学艺术新术语,但对于作品的批评,往往比专职评论家更少利害关涉,因而可能更关痛痒,更公平,更透彻。作品优劣,最终还是他们说了算。历史喜欢听取这些人的闲聊,却爱开职业专门家的玩笑。同专门家相比,他们往往是稳坐钓鱼船的最后的赢家。历史确认作家层次从来都是不慌不忙,甚至懒洋洋的,作家自己却等不及。
  4好作品是什么?就是一大堆赋予了深刻思想的有序的漂亮话。这“漂亮话”未必是华丽的,也未必是朴素的,却一定是得体的,适度的,如果暂时把握不到“度”在何处,因而不能适度,那就宁“不及”也不过“度”,留下三言两语给聪慧的读者去找。
  语言是作家艺术家思想感受的最直接的外显,在一定意义上又是作家艺术家外在的思想。对于字词的不同选择和组合,一方面区分着作家艺术家的风格和天性,另一方面也区分着作家艺术家的手段和匠心。写过《葛莱齐拉》的法国作家拉马丁说:作家“所写下的语言,好像一枚镜子,他需得将他自己在镜子里认一认,方能证明他的存在不虚”。作家艺术家使用字词为自己画像,每一幅画都不是他,每一幅画里都有他,在许多幅画之中,之上,有一个真的他。不过,在自己的镜子里认不出自己,也是有的,有的作家重读自己某些作品时会惊讶:“这是我写的么?我能写成这个样子么?”
  5散文创作,打从有了“形散神不散”的说法,也就有主张“形散神也散”的。这两句话,相对而生,相牵制而存在,对于“形散”,没有异议,至于“神”,就分歧了。
  这个“神”,究竟“散”好呢?“不散”好呢?都有道理,不存在战场上一方吃掉一方的结局。这两句话原是散文这条绳子的两个端点。依照几何学理义,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没有散文这条线也没有这两个端点。由是观之,“形散神不散”和“形散神也散”,表面看是各执一端,一家人说了两家话,甚至自家人不认识自家人;洞穿了看,其实是互补的,是一个大家庭之中出了两件事。
  笔者也凑趣谈一点认识。一是,“散”与“不散”是相对的,绝对的“散”和绝对的“不散”是不存在的。二是,从散文创作实践看,相对的“散”和相对的“不散”都可以成为好文章。三是,一篇散文,其“神”相对“散”或相对“不散”,既要看作家脾性,也要看作品本身要求。
  相对“不散”易于深刻,犹如方寸之地掘井,节省材料气力而见效快捷,易得甘泉,易沟通地脉,然须防文气过于直露;相对“散”导向多义,引人揣摩,也须防文气过于迂曲。军队围城,一个将军一个令,打法不同,都是要把城池拿下来。
  由“散”和“不散”想到农民种地来了。你说土壤“散”长粮食还是“不散”长粮食?“散”到一盘散沙,保持不住水和养分,不长;“不散”到板结,铁石一般,也不长。有的农民喜欢在“二性土”上稼穑,不无道理。
  6《散文》的来稿,记游约占半数。春日记百卉,夏日记绿潭,秋日记红叶,冬日记瑞雪,几乎年年如此。风、花、雪、月、山川、森林、日月、穹空……乃造物之精英,上苍之尤物。文学所缘借的,以自然物为多。孔子论诗,便要人“多识乎鸟兽草木之名”。
  高明的作家喜欢将自家身体剖一为二,做身体的和精神的两个方面遨游。神游牵动身游,身游反倒成了神游的印证了。自然的山川在他们面前无非是不会讲话的奴仆,而作家便以奴仆而命风月,以庭院而视莽原。见山说山,无非山的照相;见山而推及交友,推及阅世,推及一场未了的情缘,推及阅读《史记》的一章《本纪》,推及破译史前世界一个重要密码,记游文字也许会别具风味。再好的景致,倘只是身游而不神游,身入而不神入,也难得动人。川端康成谈到东山魁夷时说:“他一面把旅行当作人生,当作艺术,把流转无常看成人类的命运,另一方面又将孤独与忧愁深埋心底,对万物抱着肯定的意志,并努力加以贯彻,经常从自然中获取新鲜的感受,始终生活在谦虚诚实的情爱之中。”东山魁夷是画家。画家同散文家对于自然有深刻的共识。川端康成寥寥数语将这共识点化出来。读之,品之,果真有余音绕梁的好处。
  7自然的山水,被作家看过,写下了,已经不是自然的山水了,而是作家的山水了。原因是作家凭自己的好恶对山水进行了删改——扩充或压缩——再以他所喜欢的样子,将零星的真实景物,以及他所梦想的景物,拌和起来,这已经不客观了。任何一个作家,他写出的景物跟实际景物,都是有出入的,并且,愈是大作家愈会“造假”,结果呢,大家都“造假”,孤峰成群峰。艺术,用民间俗话诠释,就是“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缪塞曾很谦虚地说:“我的杯子不大,但我用我的杯子喝水。”

[1] [2] [3] [4]  下一页


Tag:散文教学散文教学大全语文教学 - 语文阅读教学 - 散文教学


上一篇:散说散文
《散文的形象与抽象》相关文章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