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教学网政治教学教学设计高二政治坚持内因外因相结合的观点教学设计» 正文

高二政治坚持内因外因相结合的观点教学设计

[05-30 09:18:53]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教学设计   阅读:8811

概要:高二政治坚持内因外因相结合的观点教学设计 第四课、第一节、二、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教 学 内 容 教材处理意见 提问: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原理。 故事:在非洲草原上,有一种不起眼的动物叫吸血蝙蝠。它身体极小,却是野马的天敌。这种蝙蝠靠吸动物的血生存,它在攻击野马时,常附在马腿上,用锋利的牙齿极敏捷地刺破野马的腿,然后用尖尖的嘴吸血。无论野马怎样蹦跳、狂奔,都无法驱逐这种蝙蝠。蝙蝠却可以从容地吸附在野马身上,落在野马头上,直到吸饱吸足,才满意地飞去。而野马常常在暴怒、狂奔、流血中无可奈何地死去。 动物学家在分析这一问题时

高二政治坚持内因外因相结合的观点教学设计,标签:高中政治教学反思,高中政治教学案例,http://www.wenxue9.com
高二政治坚持内因外因相结合的观点教学设计

第四课、第一节、二、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教    学    内   容

教材处理意见

提问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原理。

故事:在非洲草原上,有一种不起眼的动物叫吸血蝙蝠。它身体极小,却是野马的天敌。这种蝙蝠靠吸动物的血生存,它在攻击野马时,常附在马腿上,用锋利的牙齿极敏捷地刺破野马的腿,然后用尖尖的嘴吸血。无论野马怎样蹦跳、狂奔,都无法驱逐这种蝙蝠。蝙蝠却可以从容地吸附在野马身上,落在野马头上,直到吸饱吸足,才满意地飞去。而野马常常在暴怒、狂奔、流血中无可奈何地死去。

          动物学家在分析这一问题时,一致认为吸血蝙蝠所吸的血量是微不足道的,远不会让野马死去,野马的死亡是它暴怒的习性和狂奔所致。

思考:这个故事说明什么道理?

归纳: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在野马的成长过程中,蝙蝠吸血是逆境,只是一种外因,而就是这一外因激发了野马暴怒的习性(内因),最终导致马的死亡。这启示我们在人生的历程中,必然会面临着许许多多的矛盾、困难和挫折,面对这些种种不利因素,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既要看到内因,也要看到外因,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1.2坚持内因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1.在个人成长过程中,要学会正确对待内因和外因

要重视内因的作用

①个人的成长首先要靠自己的主观努力

思考:在同一个班里,有的同学成绩好些,而有的同学成绩则稍为差些;有的同学进步快些,有的进步则慢些,那其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归纳:内因或主观努力不同,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在相同的条件下,个人主观努力的程度不同,所取得的成绩也就会有很大的差距。

每个人的原有基础不同,学习目的、动机和方法不同。所以,当我们成绩不好或者遭遇失败时,首先要从自身去找原因,而不要怨天尤人,灰心丧气。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自己的主观努力,再好的外部条件也是没有用的。

材料一:大家在语文课中学习了一篇文章叫《腾王阁序》,作者是我国唐朝时期的著名文学家王勃,在他小的时候,就有了作诗的才华,被当时的人喻为“神童”,有了这样好的基础,他并没有骄傲自满,而是经过自己不断地勤奋努力,在成长的过程中写出了一篇篇烩灸人口的优美散文,成为了我国一个著名的文学家,名耀千古。

材料二:而另外一个例子,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也是5岁就够“指物作诗”,他父亲却利用他这一点天资贪图小利,“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而他自己呢,也没有充分利用这一良好的先天优势,放弃了勤奋努力,到了20岁后才华尽失,变得平庸无奇。这固然与他父亲的行为有极大的关系,但最根本的还是自己也放弃主观努力。这两个例子说明,如果离开自己的主观努力,再好的条件也是无济于事的。

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

不能忽视外因

材料三:我国每年约有16万名未成年人因违法犯罪而被公安机关查处,其中有3万多人经法院审判成为少年犯。来自北京少管所的数据证实:在压少年犯父母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初中以下文化水平的占80%以上,少年犯们的回答“下述情况对你走向犯罪产生影响”时,回答父母吵架不和的有6%,离婚的23.6%,丧母的6.7%,继父母对其不好的2.6%,父母打骂的40%,溺爱的占19.5%

归纳:从这些统计数据我们可以知道,个人的成长中不能忽视外部环境的影响。

依据: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和的结果,虽然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但仅有内因事物是不可能发展的,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在人生的道路上,外部环境对个人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决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

如何正确对待外因

阅读:P123第三自然段,不能自己选择,可以选择自由选择

在这些外部条件中,对个人的成长既存在有利的因素,也存在着不利的因素,对此我们必须“一分为二”地分析周围的环境。既要看到对我们个人成长、发展有利因素,从而充分利用它们对我们的的促进作用,使自己早日成才,同时也要看到对我们成长、发展的不利因素,克服其不良的影响。

故事:“孟母三迁”。孟子的父亲早逝,母亲带着年幼的孟子守丧在坟地,孟子却学出丧人的口嚎声,无奈之下,孟子的母亲就把家搬到集市,孟子又学到摊贩的叫卖声。孟子的母亲觉得这样不好,就搬到一所学堂旁边。孟子听到读书声,就跟着读书。

归纳:孟子小的时候,母亲为了给孟子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不断地搬迁居住地,经过两次搬迁后,孟母最终选择了在一个学校的附近定居下来,为孟子以后的成长、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讨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是不是近朱者一定赤,近墨者一定黑?

归纳:这一成语告诉我们不可忽视外因的作用,即不同的外部环境对我们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对于外因,我们要作“一分为二”的分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是外部环境对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决不可忽视外因对事物变化发展的作用。这方面,既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名师出高徒”等有益经验,也有“哥们义气害死人”之类的沉痛教训。因此,我们必须对周围的环境作“一分为二”的分析,看到对我们成长的有利因素,并充分发挥这种因素对我们成长的促进作用,力争做到“近朱者赤”,以便早日成才;又要看到对我们成长的不利国家,并尽量抵制、削弱其不良影响,努力做到“近墨者未必黑”。

思考:近朱者必赤,近墨者必黑”,犯了什么错误?

反对外因决定论

材料四:有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炎热国家的人民,就像老头子一样怯懦;寒冷国家的人民,则象青年人一样勇敢。”

归纳:地理环境决定论主张,地理环境(包括气候、土壤、地形、水源、矿藏等)直接决定人类的体质、心理和道德,决定人口的分布、种族的优劣、文化的高低、经济的盛衰、国家的强弱,并由此决定各国社会制度的性质和变化。

把内外因结合起来,正确对待机遇

机遇:就是好的机会和境遇,机遇对一个人的成功有很大的作用,有时甚至会成为一个人的人生转折点,历史上很多著名的人物,正是因为抓住了的机遇,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命运,那么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机遇呢?机遇是一种内因还是外因呢?(是外因)

讲述:机遇只是一种外部条件,是外因,而个人的主观努力才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人若想抓住机遇,首先他要具备善于抓住机遇的能力,否则机遇再好再多也都会像水中月、镜中花一样,与自己相遇却无缘拥有。

材料五:弗莱明发现青霉素的过程P122。(如何抓住机遇)

思考弗莱明如果不是一个细菌学专家或他对葡萄球菌没有经历数年的研究,或者他粗心大意把发了霉的培养液随手倒掉了,那他还能成为青霉素的伟大发现者吗?在牛顿之前不知有多少人看见苹果落地,却没有发明万有引力定律;假如诺贝尔不是一个不怕炸死的人,为了驯服烈性zha药曾数十次和死神擦身而过,他能获得成功并被人们誉为zha药工业之父吗?在现实生活中,当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时,有的人能够挺身而出,不怕流血牺牲成为见义勇为的英雄,而有的人却退避三舍明哲保身,这难道能仅仅归结于英雄的外部机遇吗?

因此,能否把握机遇,往往成为能否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重要一环。但是,机遇毕竟只是事物发展的外因,它在事物发展中不起支配和主导作用。主观努力才是内因,只有通过长期的主观努力,才能培养和具备善于捕捉和利用机遇的能力。机遇的出现对于我们任何一个人来讲都是非常公正的,关键是我们能不能把握住。

思考:如何抓住机遇?

材料六:漫画“机遇为什么总是擦身而过?”

材料七:巴斯德说:“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例如高考、招聘。

思考:这两则材料说明什么道理?

归纳:P124第二自然段,心理品质、思想素质、科学文化水平,勤奋努力。抓住机遇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具有抓住机遇的准备和锲而不舍的精神;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开拓进取的意志;需要广博的知识和聪明才智等各种主观条件。

内外因结合起来,正确地对待人生中的顺境和逆境

材料八:小明的成绩在原来的学校是数一数二的,长期以来,他习惯了老师的赞扬、家长的宠同学们的羡慕,因而对自己一直有着较高的评价。进入重点高中以后,小明才发现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同学们的成绩都不比他差,有的甚至还比他好。由原来的学校尖子变成默默无闻之辈,这种学习位置的变换造成小明内心极大的落差,上课不专心听课,下课就和所谓的“游戏高手”在网吧留恋忘返,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期中考试6门有4门不及格,小明认为这次是自己“运气”不好,同桌劝小明不要跟那些“游戏高手”交往就能提高学习成绩……

议论A.你能帮助小明找出他这次考得不好的原因吗?

B.假如下次小明的“运气”真的到来了,你认为小明能把握它,考出好成绩吗?

C.你认为同桌劝小明不要跟那些“游戏高手”交往就能提高学习成绩的说法有道理吗?

归纳:顺境、逆境都是外因。把自己的成功和失败都归结为顺境和逆境的作用属于外因论。小明首先应该全面科学地分析自己,给自己一个正确的评估,然后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为之努力不懈,这样,小明才能学好知识,为将来做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做贡献。

归纳顺境和逆境也都是一种外部条件,属于外因,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顺利的环境对个人的成长、成功有很大的帮助,当我们身处顺境中的时候,就要充分利用这些良好的外部条件,发挥主观努力,使自己早日成才;如果过分沉溺于其中,不思进取,即使顺境也会转变为逆境。如小明,

逆境则相反,会给个人成长、成功带来种种不利的影响,给人艰难、困苦和挫折。每一个人都不想身处逆境之中,但这又是不可回避、客观存在的事实,这时,就需要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力,即内因的作用,克服因难与挫折,与恶劣的环境用斗争,变压力为动力,也照样能够成功,有时甚至做出意想不到的奇迹和成果,这样的例子在古今中外都不乏其人其事。

材料九:毛驴逃生的故事。一头毛驴在地头一口枯井旁边吃草,不小心掉进井里。毛驴的主人来到井口的时候,毛驴已经忍着疼痛站在井底了。主人想了很多办法加以抢救,但都没成功。天快黑了,毛驴还在井底痛苦地哀号着。主人瘫坐在井边,非常伤心和无奈。周围的乡亲们劝主人不要再折腾了,干脆趁天还没黑之前,将毛驴埋在井里,免得看着它痛苦而难过。主人扭头闪到一边,帮忙的乡亲们开始挖土填井。刚开始的时候,主人听见井里的毛驴叫得很凄惨,但过了一会儿,井里便安静下来。主人以为毛驴已经死了,便来到井边,待探头往井底细看,不由得大吃一惊。原来,灰蒙蒙的井里,毛驴显得格外镇静———它不断地抖掉落在身上的泥土,然后闪在泥土堆的上边!填井的乡亲们感到非常意外,手中的铁锨抡得更欢了。天擦黑的时候,毛驴升到井口,它终于逃离了死亡的威胁。

归纳:毛驴采取“甩土———踩土———上升”的办法来逃生,完全是一种无意识的举动,因为它是没有思想的。不过,毛驴逃生这件事,对于有思想的人类来说,却极富启示意义。

在人的一生中,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时难免遇到困难,甚至陷入困境、险境,遭受厄运。当此之时,若屈服于厄运的“泥土”的压迫,不是像毛驴那样“抖掉”它,并把它踩在脚下,将其化作抬升自己的助力,那么,势必被厄运吃掉。

实际上,古今中外都有挑战厄运、永不言败的硬汉。司马迁说:“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司马迁自己也曾遭遇厄运。他只因替留在匈奴的李陵将军说了几句公道话,便被汉武帝处以腐刑。这可是个奇耻大辱啊,但司马迁并没有绝望,而是抖掉厄运的“泥土”,把它化作激励自己上进的动力,历尽艰辛、创作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煌煌巨著———《史记》。失聪的贝多芬、失明的阿炳,都“抖掉”了厄运的“泥土”,分别创作出《命运交响曲》和《二泉映月》等世界名曲。贝多芬的“扼住命运的咽喉”的誓言,道出了所有抗争厄运的大勇者的不屈的心声。

今天的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不少人遇到了困难,尤其是下岗的厄运降临到一些劳动者头上,若一味消沉,任凭厄运的“泥土”的压迫,则肯定一蹶不振。我们应学习那些厄运临头而不惧的硬汉,冷静地认识自己,分析市场,从而扬长避短,开辟出一条新的人生之路。诚然,这个过程是艰辛而痛苦的,但只要不泄气,“扼住命运的咽喉”,“抖掉”并且“踩住”厄运的“泥土”,就会不仅摆脱困境,而且有可能进入一个更加光明的生活领域。下岗职工经过职场拼搏而成为企业家的事例,在今天并不鲜见。这些人无疑都是踩住厄运的“泥土”而使自己不断提升的勇者和智者。

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内因和外因结合起来

讲述: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必须坚持内因外因相结合的观点,即我们既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又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讨论:用内、外因关系原理分析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及如何处理二者关系。

归纳:内因是根据,自力更生-------立足点;

外因是条件,对外开放----基本国策;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利用外资---平等互利,量力而行。

练习

1.“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这段话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回答:第一,一个人要做成大事就必须克服外界种种因难和挫折等等不利因素。第二,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决定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因,艰难困苦、劳役和饥饿对于个人来说都只是外因,外因只是影响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才会起作用,不会决定事物发展的性质和方向。因此,在我们人生的历程中,必然会面临着许许多多的矛盾、困难和挫折,面对这些种种不利因素,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既要看到内因,也要看到外因,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材料分析法

 

 

 

 

 

 

 

 

 

 

 

读讲议

 

 

 

 

 

 

 

 

 

 

 

 

 

 

 

 

 

 

 

 

 

 

 

 

 

 

 

 

 

 

 

 

 

 

 

讲读法

 

 

 

 

 

 

 

 

 

 

 

 

 

 

 

 

 

 

 

 

 

 

 

 

 

 

 

 

 

 

 

 

 

 

 

 

 

 

 

 

 

 

 

 

 

 

 

 

 

 

 

 

 

 

 

 

 

 

 

 

 

 

 

 

 

 

 

 

 

 

讲读法

 

 

 

 

 

 

 

 

 

 

 

 

 

 

 

 

 

 

 

 

 

 

 

 

 

 

 

 

 

 

 

 

 


Tag:教学设计高中政治教学反思,高中政治教学案例政治教学 - 教学设计


上一篇:高二政治量变与质变教学设计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