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教学网语文教学语文阅读教学散文教学中国古今散文辨迹» 正文

中国古今散文辨迹

[01-18 16:58:08]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散文教学   阅读:8337

概要:散文之所以不取泛称,而特意取义为“中国散文”,是因为眼下作家的散文一经排斥或叛离“中国式”,写出的散文在事实上既被外国人压根儿就不曾看重过,也势必不被中国人自己果真认可。道理很简单:若是不具有中国个性(包括思想个性或语言个性),仅仅因为其失去个性就很难存在于世界;中国文化品(包括散文),具有悠久而特殊的优质品格,一经轻率而肆意地否定它、瓦解它,无论怎样自称“突破”,其实与无知无识、无文无采无异。单就汉语本身来说,那种很个性化的表述特点就近于难以仿制和拟制,你如果硬要马虎一下,结果怎样?其意其韵都会损失大半,乃至更多。打个比方说,《红楼梦》有这样一段话:“却说那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十二丈见方、二十四丈大(高)的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这段话在英译本的《红楼梦》中却变成了另外的样子:“很久以前,当女神女娲正在修理天空时,她熔化了大量的岩石,并在巨大的荒山、连名字也考证不出的山崖上,把这混合物捏成36501块巨石,每块72英尺×144英尺见方。”这段话,外国人读了英译本,或是中国人读了英语复译成的汉语本,我看双方都颇扫兴。正如中国的诗也如此,要想走向

中国古今散文辨迹,标签:散文教学大全,http://www.wenxue9.com

  散文之所以不取泛称,而特意取义为“中国散文”,是因为眼下作家的散文一经排斥或叛离“中国式”,写出的散文在事实上既被外国人压根儿就不曾看重过,也势必不被中国人自己果真认可。道理很简单:若是不具有中国个性(包括思想个性或语言个性),仅仅因为其失去个性就很难存在于世界;中国文化品(包括散文),具有悠久而特殊的优质品格,一经轻率而肆意地否定它、瓦解它,无论怎样自称“突破”,其实与无知无识、无文无采无异。
  单就汉语本身来说,那种很个性化的表述特点就近于难以仿制和拟制,你如果硬要马虎一下,结果怎样?其意其韵都会损失大半,乃至更多。打个比方说,《红楼梦》有这样一段话:“却说那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十二丈见方、二十四丈大(高)的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这段话在英译本的《红楼梦》中却变成了另外的样子:“很久以前,当女神女娲正在修理天空时,她熔化了大量的岩石,并在巨大的荒山、连名字也考证不出的山崖上,把这混合物捏成36501块巨石,每块72英尺×144英尺见方。”
  这段话,外国人读了英译本,或是中国人读了英语复译成的汉语本,我看双方都颇扫兴。正如中国的诗也如此,要想走向世界,做到举世叫好也很难。即使以王维的那两句诗“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为例,无论怎样译成外语——哪怕俗解成中国的白话,无非是“先生多喝一点吧,到了关外边儿,就看不到什么熟人儿了”。我看那诗意也就淡得很。
  在中国文学史上要比文学上的老大,恕我直言应首推广义的散文。不信就在通读中国文学史的基础上数一数中国文学名家的数量,散文名家绝对占去五分之四!即使是诗人、小说家、戏剧家、文学评论家,也大抵同时是散文家。
  中国的散文,从古至今,就其发育成长至成熟衰老的轨迹而论,可依序为:
  一 散文的胎动期
  所谓胎动期,用个通俗的比方来说就是母亲已经怀孕,虽然可以有了母亲称号,听到了胎音,但只有母亲自己在那里且喊且唱、且哭且笑,而尚未真切触到婴儿本身的实体模样。
  不用说,中国散文的第一生母(或曰孕妇)是汉字——是否是由仓颉造的姑且不论。这位老妈弄出一些字,并注进了字意,才使胎而能动,有了胎音。我看,从甲骨的卜辞,《周易》的筮辞,钟鼎铜器的铭文,直到《尚书》、《逸周书》,只能算是中国散文的母动与胎动,算不得散文本身。例如《尚书》现存的《商书》5篇,《周书》19篇,《虞夏书》4篇,我看对童子、学子来说,认字的价值多于解意的价值。说那是散文,不如说是散字。
  二 散文的问世期
  中国散文的出生,第一声啼哭就很经典,就饱含着高智能、高智商。因为这个婴儿不是别人,而是在传说中于母体中孕育了800年的老子即李耳先生。你读读《老子》,看看那思维智能,那表述能力,真是绝了!难怪在《世界图书概览》中统计,全世界各种译本的总量居于发行榜首位的两家中就包括《老子》(第二位是《圣经》)。
  这才是天下无双、世上绝少的散文!它是奇迹中的奇迹!值得中国人骄傲的,除了老子式的卓越思维,还得力于中国的汉语品格。要想看看什么叫语言精炼么?那才是!说到“五四”新文化时,我总认为它有“正绩”也有“负绩”,后者就指对汉语的淡化、浅化、俗化。为了说明这一点,我想举一段文言文让你猜猜作者的年纪。此文中的一段是:
  
  夫我国之中,寸土之地,皆我祖宗披荆斩棘,沐风栉雨,以积德而累功,以保世而滋大,不知若何艰难也!而今强国鲸吞鼓颐,吞食张吻,掠我土毛,腥我天地……
  我辈当如烈火烧心,众镝之丛体,芒刺之负背……
  
  这样的文章,竟然是“五四”运动前十四五年一位11岁小学生写的话,此人名叫任弼时。那样的小学生和今天的小学生在素质上相比,如何?
  话说回来,还谈中国散文,还是依照时间顺序来谈。
  三 散文的迅长期
  先秦诸子百家中的“子”、“家”,从散文角度来看,老子之后的诸子、诸家,都算不得祖师辈,但都具有比“祖辈”更强健更有青春感的生气。自《论语》、《孟子》、《庄子》、《墨子》、《孙子》直至《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的杂言,以及屈、宋等人的骚赋,再至两汉的宏文,如西汉时陆贾、贾谊、晁错、枚乘、司马迁、桓宽和东汉的班固、王充、桓谭、仲长统等人的散文,明显地看出从老子式、孔孟式哲理散文向政治散文、时论散文的转化和升发。
  我说中国的古典散文是硬质散文,近年来的散文是软质散文,不讳地说,就指的是前者具有很强的政治品格。这是一种文化优质;若怕政治,能写出上乘散文么?《文心雕龙》有言“安有丈夫学文而不达于政事者哉!彼扬、马之徒,有文无质,所以终居乎下位也”。
  先秦诸子的散文(与杂文同义)与两汉名家的散文在思想质量、文化质量上相比,恕我直言,颇有今不如昔之感。所谓“东西二汉两司马”,其实只有一个司马(迁)继承了前辈的硬质散文。
  但我仍然将先秦至两汉的散文看成“迅长期”,其中的“迅”主要指骨架子大了,肉多了,但骨质是否日益坚实,很难说。
  四 散文的无序期
  苏轼恭称韩愈的“文起八代之衰”,所说的“八代”,主要指魏晋到隋那一段时间,他以“衰”字叹之是有一定道理的。自魏晋到隋,其间的四百年,基本上是“武人时代”,文人苦得可以。虽有“建安七子”、“竹林七贤”两伙文士撑了门面,以及后来如陶渊明、谢灵运、江淹、庾信那样的才人逞了才气,但散文所显示出的“政骨”比起它的“雅气”来,前者显然逊色于后者。这一时代中,曹操堪称杰中之杰。鲁迅称他为“改造文章的祖师爷”,我看主要指他政绩上的出色和以文言政时的坦率。他之所以讨厌另一类文人,如被他讥为“狂士”且又借故杀掉的祢衡,就包括他对“纯文人”只会犯狂、犯酸而又不甚通政的鄙夷。
  三曹中就文章而论,历来有个偏见,过分地推崇曹植,有“天下才高一石,子建独居八斗”之誉。其实正确的排行应该是:曹操第一,曹丕第二,曹植第三即老末(与人的老少、长幼无关)。

[1] [2] [3]  下一页


Tag:散文教学散文教学大全语文教学 - 语文阅读教学 - 散文教学


上一篇:新散文现象和散文新观念
《中国古今散文辨迹》相关文章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