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教学网生物教学教改课改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生物教学» 正文

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生物教学

[03-23 14:59:51]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教改课改   阅读:8270

概要:在复习课中,构建概念图可以帮助学生复习以前的知识、整合和连贯新旧知识,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因此可以把概念图作为专题复习的导引和框架。5.注意对基础知识的复习要做到多层次多角度的理解和把握在一轮复习时对每一个知识点,教师必须有目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多角度多层次的发问和引导思考分析,然后配上典型题目的练习,通过典型题目来训练和巩固,加深记忆。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灵活运用并能成功迁移的能力。6.注意教材中“模型”的知识《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首次将“模型”知识列为课程的知识目标,这是新课程的特点之一,也说明更重视对学生科学方法的教育。模型的形式有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其中的数学模型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索新规律的有效途径。例如:利用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界中种群增长情况;解释外来物种入侵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解释控制鼠害的方法;理解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等。www.wenxue9.com 八.作业布置应注意的问题作业是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是反馈、调控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也是在

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生物教学,标签:生物教改,生物课改,http://www.wenxue9.com
在复习课中,构建概念图可以帮助学生复习以前的知识、整合和连贯新旧知识,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因此可以把概念图作为专题复习的导引和框架。
5.注意对基础知识的复习要做到多层次多角度的理解和把握
在一轮复习时对每一个知识点,教师必须有目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多角度多层次的发问和引导思考分析,然后配上典型题目的练习,通过典型题目来训练和巩固,加深记忆。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灵活运用并能成功迁移的能力。
6.注意教材中“模型”的知识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首次将“模型”知识列为课程的知识目标,这是新课程的特点之一,也说明更重视对学生科学方法的教育。模型的形式有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其中的数学模型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索新规律的有效途径。例如:利用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界中种群增长情况;解释外来物种入侵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解释控制鼠害的方法;理解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等。

www.wenxue9.com 八.作业布置应注意的问题
作业是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是反馈、调控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也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运用和亲自体验知识、技能的教育过程。它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形成熟练的技能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然而在现实的教学中,作业却成了学生的“包袱”,成了负担。不管是在发达文明的城市,还是在偏僻落后的乡村,不管是在中学还是小学,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过重的作业负担,大大超出国家教育部提出的每天学习时间量的规定。学生作业量过重的问题已成了教育界挥之不去的阴影。一方面,学校领导和老师们想通过加大学生的作业量来提高教学成绩;另一方面,学生强烈反对老师给学生布置太多的课外作业,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更是三令五申地强调要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这显然是一对矛盾。
而且更为严重的是,学生为了应付各类作业,普遍存在着作业抄袭、不交、不订正的现象,这种现象不仅常常发生在我们称之为“差生”的身上,而且也会不经意的发生在我们所谓的好学生身上。学生不交作业的现象令老师很伤脑筋,甚至感到很失望,不少老师对此现象不理解,往往会很生气地质问学生:“全班那么多同学都能够认认真真的按时完成,为什么就你们完成不了呢?”不少老师针对不能够按时完成作业的同学,常使用的办法就是批评,甚至有的老师采用停课补做和加倍做当次的作业的办法加以惩罚。由此造成学生作业负担加重,害怕心理加剧,以致使抄袭现象更为隐蔽、更为严重。抄袭使教师不能真实地了解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进行补救,造成知识的“负积累”;还有的教师一再埋怨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等等,从而造成负担加重,形成恶性循环。尽管我们不少的老师也经常静下心来认真地思考过此问题,但是作业问题,特别是不能按时交作业的问题和抄袭作业的问题,依然时刻困扰着我们。
同时过重的作业负担,使学生没有了双休日和节假日,没有了社会实践活动,没有了和大自然接触的机会,他们只能被困在教室里或家里写作业,从而也束缚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因此,如何解决好这个矛盾是一个非常现实、非常社会和非常重要的问题。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下,作业设计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兼顾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能力的发展,正确处理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让学生在练习与评价中获得满足、愉悦和成功的体验,对后续学习更有信心。新课程当中提出的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注意培养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我们还要培养学生与他人团结协作的精神与能力。
根据这一新课程理念,结合本人在教学工作中的实践经验,我认为教师在设计、布置作业时应该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㈠处理好质量与数量的关系,从关注量向重视质转变。
多数教师认为,只有让学生多做作业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成绩。有这类想法的教师认为作业的类型并不重要,关键是要有一定的量,量变必定能导致质变。可是,只注重量而不重视质的作业负面效果更明显,危害更大:它会压跨学生,并使他们感到厌烦,没时间去从事更为主动的追求,并导致学生为按时完成作业而作弊或抄袭。如果教师不加筛选地、随意地、盲目地加大学生的作业量,往往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当前,各类学习辅导材料铺天盖地且良莠不齐,很多资料又是大同小异。因此,教师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应适量。这样,才能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充分发展他们的天性,锻炼他们的能力。在质方面,教师应进行认真地筛选,考虑什么类型的作业有利于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成绩;什么类型的作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什么类型的作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应挑选那些具有代表性、典型性、趣味性和富有生活气息、充满时代感的作业,力求少而精,力争给学生的作业能够“以一当十,举一反三”,做到质高而量精。这样,既能保证学习效果,又能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量。

㈡处理好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承认差异,分层布置作业。  
1、布置学生作业应因人而异。新课程观认为: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有它特殊性的一面,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同时特殊性也意味着差异性,学生间的差异客观存在。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一内容时,实际具备的认知基础和情感准备以及学习能力倾向不同,也就决定了不同的学生对同样的内容、任务的学习速度和掌握它所需要的时间及所需要的帮助不同。如果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求所有的学生必须在同样的时间内,运用同样的学习条件,以同样的学习速度掌握同样的学习内容,并要求达到同样的学习水平和质量,就必然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有的学生根本不知从何“入口”。因此,教师布置作业就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水平,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因班而异,因人而异。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要有梯度和区分度,要分开层次,不拿同样的作业去对待所有的学生。比如,将作业分为课堂独立完成作业和课外思考作业;也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把学生分成几个不同层次的组,然后分层布置作业,分成必做题(基础题)和选做题(提高题);有的同学要全做,有的同学可以只做基础题,少做或不做提高题。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才能让不同情况、不同程度的同学都得到提高,都感到满意。如果一概而论,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必然造成一些程度好的学生“吃不饱”,而基础不实、程度不高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一些学有困难的同学,对于一时没能理解或无法解决的问题不能真正理解,都会因种种原因不去向他人求教,最终只能是不做或者迫于教师的压力而抄袭他人的作业。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Tag:教改课改生物教改,生物课改生物教学 - 教改课改


上一篇:高中生物新课标的课程结构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