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教学网生物教学教改课改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生物教学» 正文

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生物教学

[03-23 14:59:51]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教改课改   阅读:8270

概要:六.新课标下的生物课堂教学策略面对高中生物新教材和最近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课程标准》,中学生物教师应积极构建新型的教育理念,积极调整以往的教学策略,深化生物教学改革,适应新课程标准。㈠由“整齐划一”向“关注学生的个性特性” 转变。课程由整齐划一向关注学生的个性特性的转变,是新一轮课改的一个重要课程理念。在旧的课程体制中,从课题设置,实施评价都是整剂划的,因而有人形象地把这种教育比喻为:将不同个性、不同特长的学生放在一个标准的课程模子里去锻造,放在同一条生产线上去加工。其结果就是将不同个性和特长的学生棱角磨平,变成一个个毫无生气的标准件。显然,这样的教育是与现代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学科教学应当在保证共同基础的前提下,为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创造条件。一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因才施教。因不同学习水平和智力因素的学生设置习题和考试题。课堂提问尽量是开放性问题,答案并非唯一。这样给学生一定的可自由发挥的空间,可以充发调动每个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使学生的发展更有个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如学习&ldqu

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生物教学,标签:生物教改,生物课改,http://www.wenxue9.com

六.新课标下的生物课堂教学策略
面对高中生物新教材和最近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课程标准》,中学生物教师应积极构建新型的教育理念,积极调整以往的教学策略,深化生物教学改革,适应新课程标准。
㈠由“整齐划一”向“关注学生的个性特性” 转变。
课程由整齐划一向关注学生的个性特性的转变,是新一轮课改的一个重要课程理念。在旧的课程体制中,从课题设置,实施评价都是整剂划的,因而有人形象地把这种教育比喻为:将不同个性、不同特长的学生放在一个标准的课程模子里去锻造,放在同一条生产线上去加工。其结果就是将不同个性和特长的学生棱角磨平,变成一个个毫无生气的标准件。显然,这样的教育是与现代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
学科教学应当在保证共同基础的前提下,为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创造条件。一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因才施教。因不同学习水平和智力因素的学生设置习题和考试题。课堂提问尽量是开放性问题,答案并非唯一。这样给学生一定的可自由发挥的空间,可以充发调动每个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使学生的发展更有个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如学习“光合作用”一节新课内容后,我设计了这一样一个开放性问题——假若你家里有一个蔬菜塑料大棚,根据你所学知识,请你提出增加蔬菜产量的具体措施来?二是重视开展丰富多彩的生物学实践活动,如调查、参观、知识讲座、研究性学习,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查询、资料收集与整理的文献研究等,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自主学习和实践的时空,这样可以让所有学生的特长能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得以施展,所有学生的个性能在活动中得以充分的张扬和尽情的发挥。同时,在参与这些活动,也能使同学们理解到生物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使他们受到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热爱祖国美好情感的熏陶,使他们真切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www.wenxue9.com ㈡由“以教师讲授为主”向“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转变。
把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转变为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独立探索、质疑问难、研讨交流的自主学习,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自主学习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一种自觉、主动的学习行为,是个体非智力因素作用于智力活动的一种状态显示。具体表现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参与的意识和积极思考的行为。与自主学习截然不同的是他主学习,在他主学习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学生大脑始终处于“休眠”状态,未被激活,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处于被动地位。在探索“自主学习”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索尝试解决→合作交流形成共识→总结建构延伸拓展”的尝试。在探索实践中,我体会到:
在“自主学习”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恰当的情境,精心设计问题,激发生学的问题意识,这是教学设计的关键,是支撑和激励学生学习的源泉,是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切入点。其二,教师要创设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提供诱导学生思考的素材,鼓励学生大胆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鼓励学生质疑、争辩。总之,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自主探索,尝试解决问题。凡是学生自己能操作、能学习、能领悟的,都尽可能由学生自己去解决,去完成,教师着重从探索方向予以引导,关键之处以点拨。其三,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为学生深入思考、积极探索搭建平台,要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平等、民主、合作的氛围中砥励智慧,分享成功的快乐。其四,在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要抓住时机,做“问题解决”后的提炼和拓展,建立知识结构和体系,明确解决生物学问题的一般方法。

㈢由“注入式”向“学生体验、感悟、探究式学习”转变。
“注入式”的学习,是一种机械、呆板的被动学习方式,学生缺乏创新的激情和活力。建立和形成让“学生体验、感悟、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通过了以下途径建立和形成了“学生体验、感悟、探究式学习”方式。
1、利用生物科学史实、感悟学生。
高中生物新教材增添了大量科学史实的内容。引入生物学史实于课堂教学,不仅使学生学到科学的知识、方法,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了思考、质疑、创造、审美,最终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均有所收获。例如,介绍孟德尔开展对多种动植物的杂交试验,最后选中豌豆,面对繁琐的数据他并没有放弃试验,而且创新地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巨大的数据不厌其烦地进行统计,前后花了整整8年的时间才得出基因分离定律。通过这一史实的介绍,学生会感悟出:科学发现、发明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并且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汗水、克服重重困难才实现的。从而也培养了学生不畏艰难,严谨认真、勇于创新的生物学素养。
2、通过实验,给学生以经历探究和体验。
现行的高中生物新教材共安排实验、实习、动手制等课时15个,占总课时的14.3%(总课时105个),这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获取终生有用的知识和技能提供了条件,也给学生通过实验体验,获取知识提供了舞台。教师要创造条件,选佳最佳的实验时间与传授理论知识相融合,可先让学生实验,再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也可将实验贯穿在理论知识的课堂教学中。如在“酶与代谢”一节新课的理论教学之前,让学生完成实验——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通过这 个实验,学生获得了感性认识:酶的催化效力高于无机催化剂。学生具有了这些感性认识后,再来学习“酶的特性”理论的知识,就有了基础,就避免了老师将酶的特性的知识硬塞给学生和学生苦苦背诵的尴尬局面,同时也使学生明确了知识的发生过程和生物学是一门实验学科的深刻内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Tag:教改课改生物教改,生物课改生物教学 - 教改课改


上一篇:高中生物新课标的课程结构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