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教学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考复习资料专题复习   文言文**实词、虚词及翻译 (苏教版高三必修)» 正文

专题复习   文言文**实词、虚词及翻译 (苏教版高三必修)

[10-18 21:03:12]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高考复习资料   阅读:8426

概要:B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代词, 他们,指五人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作语气助词,用于句末。(也可用在句中,表停顿) D于是余有叹焉。 兼词, 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对这件事。E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哪里,怎么F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作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可译为“地”“......的样子”例8、阅读下文,答题。 昔周人有仕数不遇,年老白首,泣涕于途者。人或问之:“何为泣乎?”对曰:“吾仕数不遇,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人曰:“仕奈何不一遇也?”对曰:“吾年少之时,学为文,文德成就,始欲仕宦,人君好用老,用老主亡,后主又用武。吾更为武,武节(泛指武艺兵法)始就,武主又亡。少主始立,好用少年,吾年又老。是以未尝一遇。”⑴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A自伤年老失时 伤:悲哀B学为文,文德成就 成就:取得的成绩 (应为动词,取得成功)C吾更为武 更:改D是以未尝一遇 是以:因此⑵ 与“人或问之: 何为泣乎? ”的“何”用法相同的是AA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

专题复习   文言文**实词、虚词及翻译 (苏教版高三必修),标签:高考复习计划,http://www.wenxue9.com
B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代词, 他们,指五人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作语气助词,用于句末。(也可用在句中,表停顿)
 D于是余有叹焉。  兼词, 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对这件事。
E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哪里,怎么
F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作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可译为“地”“......的样子”
例8、阅读下文,答题。
  昔周人有仕数不遇,年老白首,泣涕于途者。人或问之:“何为泣乎?”对曰:“吾仕数不遇,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人曰:“仕奈何不一遇也?”对曰:“吾年少之时,学为文,文德成就,始欲仕宦,人君好用老,用老主亡,后主又用武。吾更为武,武节(泛指武艺兵法)始就,武主又亡。少主始立,好用少年,吾年又老。是以未尝一遇。”
⑴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
A自伤年老失时     伤:悲哀
B学为文,文德成就   成就:取得的成绩   (应为动词,取得成功)
C吾更为武    更:改
D是以未尝一遇    是以:因此
⑵ 与“人或问之: 何为泣乎? ”的“何”用法相同的是A
A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疑问代词  译为 “什么”
B  丞相祠堂何处寻?     疑问代词,何处、哪里 
C徐公何能及君也       疑问副词(作状语) 译为  怎么
D入门两眼何悲凉      副词,  多么
例9、阅读下文,答题。
  伍员亡,荆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郑曰:“盖是国也,地险而民多知;其主,俗主也,不足与举。”去郑而之许,见许公而问所之。许公不应,东南向而唾。伍员再拜受赐,曰:“吾知所之矣。”因如吴。过于荆,至江上,欲涉,见一丈人,乘小船,方将渔,从而请焉。丈人度之,绝江。
⑴与“因如吴”的“因”用法相同的是B
A变法者因时而化。               依靠,凭借。 这里有随着的意思  
B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于是,就。
C不如因而厚遇之               趁着,趁此
D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通过,经由
E后因伐木,始见此山。        因为。
F  因遗策,蒙故业。         沿袭
⑵  去郑而之许,见许公而问所之。
翻译:(伍员)离开郑国到了许国,见到许国国君,问自己(该)去的地方。(所之,所字结构)
【方法指导】积累归纳,比较异同。无论是文言实词,还是文言虚词都应当有通过阅读 实践,结合典型例句,不断丰富。将常见的意义和用法归纳整理出来,集中比较, 系统掌握。

二、正确理解并翻译句子。 
  【方法指导】“正确理解并翻译句子”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含义,二是翻译文中的句子。
“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含义”要整体把握全文;要调动已有的知识,进行比较;要充分利用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并开结构来理解句意;对复杂的句子可分析句子成分,分析句子间的关系。
翻译句子要注意重点词语的意义,注意原句中有无特殊句式,注意词类活用,注意译文是否通顺。
翻译句子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翻译的五种技巧:留、换、补(补出原句省略的内容)、调、放(放弃无实在意义的助词、语气词)
例10、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句子。
景公问于晏子曰:“为政何患?”晏子对曰:“患善恶之不分。”公曰:“何以察之?”对曰:“审择左右,则百僚各得其所宜,而善恶分。”
孔子闻之曰:“此言也信矣!善进,善进,则不善无由入矣;不善进,则善无由入矣。”
⑴何以察之?
  靠什么明察这个问题?
⑵此言也信矣!善进,善进,则不善无由入矣
  这话,确实啊!善的得到进用,那么不善的就无从进入朝廷了。
例11、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句子。
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忧色。申公巫臣进曰:“君退朝而有忧色,何也?”楚王曰:“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今以不谷之不肖而



www.wenxue9.com
议于朝,而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
不谷:古代君王自称的谦词。
⑴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
诸侯能自己选择老师的就能称王;能自己选择朋友的就能称霸;自满自足而群臣比不上他的,就会亡国。
⑵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
我们国家大概接近灭亡了吧,我因此现出了忧愁的神色。
例12、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句子。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意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有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君有赐,不我骄,我能勿畏乎?”终不受。
⑴反复往,又不受。
使者去了又回来,曾子还是不接受。   反,同“返”
⑵纵君有赐,不我骄,我能勿畏乎?
即使鲁君赠给我,这不是骄纵我,我又怎么能不害怕呢?
例13、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句子。
     魏文侯问李克曰:“吴之所以亡者何也?”李克对曰:“数战数胜。”文侯曰:“数战数胜,国之福也,其以此亡者何也?”李克曰:“数战则民疲,数胜则主骄,以骄主汉疲民,此其所以亡也。是故好战穷兵,未有不亡者也。”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高考复习资料高考复习计划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考复习资料


上一篇:正确使用成语教学案(高三)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