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概要:连贯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每年都设题,或是选择题,或是简答题。占3—6分左右。1、话题要一致话题一致,是说主语或陈述对象要一致。要围绕中心去说明、描写、叙述。例如:填到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句是( )小明爬到床底下,偷偷躲了起来,________ 从床下拽了出来,送到幼儿园去了。A.妈妈找了好久,最后才发现他,B.但后来还是让妈妈给找到了,C.使妈妈找了好久,终于把他找到了,D.但妈妈毕竟发现了他,原句的陈述对象是“小明”,A、D两项主语是“妈妈”,衔接稍欠紧凑;C项前半部分的主语是“小明”,后半部分的主语却偷换成了“妈妈”,不通。只有B项用承前省主语的被动句法,保持了叙述角度的一致,句意顺畅。上述情况也不是绝对的,如果后一个句子的主语与前一个句子的宾语一致,类似“顶真”,则不仅能衔接紧凑,而且能使话题更突出。2、句序要合理句序的合理性是指语段内部的句子排列顺序根据语意的组合,具有不可随意更改的逻辑性。当然,句序的排列是有一定规律的:以空间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以时间为序,按时间的先后发展变化;以人们的认识规律为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因到果,由现
2017高考语文素材:简明、连贯、得体知识清单,标签:高考复习计划,http://www.wenxue9.com1、话题要一致
话题一致,是说主语或陈述对象要一致。要围绕中心去说明、描写、叙述。
例如:填到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句是( )
小明爬到床底下,偷偷躲了起来,________ 从床下拽了出来,送到幼儿园去了。
A.妈妈找了好久,最后才发现他,
B.但后来还是让妈妈给找到了,
C.使妈妈找了好久,终于把他找到了,
D.但妈妈毕竟发现了他,
原句的陈述对象是“小明”,A、D两项主语是“妈妈”,衔接稍欠紧凑;C项前半部分的主语是“小明”,后半部分的主语却偷换成了“妈妈”,不通。只有B项用承前省主语的被动句法,保持了叙述角度的一致,句意顺畅。
上述情况也不是绝对的,如果后一个句子的主语与前一个句子的宾语一致,类似“顶真”,则不仅能衔接紧凑,而且能使话题更突出。
2、句序要合理
句序的合理性是指语段内部的句子排列顺序根据语意的组合,具有不可随意更改的逻辑性。当然,句序的排列是有一定规律的:以空间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以时间为序,按时间的先后发展变化;以人们的认识规律为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因到果,由现象到本质。
例如: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春夜,一轮晕月映着灿烂的垂樱,这就是闻名于世的园山夜樱花。我早就神往于这般美景了。这天,我赶到园山公园的时候,还见不到月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花仰望着月,月俯视着花,瞬间,一切都陡然静止下来,在这清丽的天地间只有月和花。
①近景是一株身着淡红色盛装的垂樱树
②远景是暮色苍茫的东山
③山顶上渐渐发亮,月亮悄悄地升上淡紫色的夜空
④地上竟然没有一瓣落花
A.④①②③ B.①④③② C.②①④③ D.①②③④
这一段文字叙述了月亮的变化(时间)以及眼前所见景色(空间),从“还见不到月亮”之时所见的“远景”到“近景”再到“地上”,视角从上到下;从“暮色苍茫”到月亮升空,时间在向前推移,因此答案为C。
3、语言的衔接和呼应
(1).前后衔接,语脉贯通
上下文要注意一致,前后协调。
(2).对应全面,过渡自然
句子之间要前后照应,句中成分要彼此兼顾,过渡时要有必要的话语,这样才能使语句不矛盾,不脱节。问答照应。设问句中,有问有答。如果问句中有两个问题,则答句要兼顾两个问题作出正确回答。答非所问、一概否定或一概肯定,都会造成语句不连贯。
3.指代清楚,衔接紧密
在语段中代词使用得当,会使上下文衔接紧密;而指代不明或指代落空都会使语句不连贯。
(三)得体
1、称呼的不得体
复习语言得体类试题首先应熟悉一些习惯用语的含义和用法,如谦称和敬称、自称和他称、褒义和贬义、口语与书面语,等等。还要考虑说话的外部语言环境——场合、对象、时间。最后还要考虑文体特点,如工具书、演讲稿、个人书信等。举例如下:
(1).称呼要得体。
(2).书面语与口语不一样。
(3.)说话要看对象。
(4).说话要看场合。
(5).说话要看时间。
(6).转述不是简单的重复。
2、词语使用的不得体
3、应用文中的不得体
例如:
王力教授:
为了办好刊授大学,吸收全国更多的自学者参加刊大学习,搞好自学,决定聘请您担任刊授大学顾问,盼望今后能得到您更多的关怀、帮助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