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教学网语文教学初中语文中考复习资料2017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训练之一» 正文

2017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训练之一

[05-16 15:43:47]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中考复习资料   阅读:8478

概要: 5.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景物描写方法上的异同。 200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训练参考答案(一)答案:1.(3分)(1)“全”或 “都” (2)“不要说”或“更不必说” (3)钓鱼2.(4分)(1)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2)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3.(4分)世外桃源与民同乐4.(4分)共同之处:①人民生活安逸。②民风淳朴。③人与人和乐相处。(二)1.讲信修睦 货恶其弃于地也 2.交错相通 门 3.描写 阐述 4.老有所终 幼有所长 5.描写了桃花源优美的环境和幸福的生活(三)答案:1. (2分)(1)他的(2)这2. (2分)B 3. (4分)(1)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2分)(2)何必要用严厉的刑罚呢?4.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分)(2)去奢省费,轻摇薄赋,选用廉吏((1分)(3)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

2017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训练之一,标签:中考复习计划,http://www.wenxue9.com
            

5.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景物描写方法上的异同。                                                                       

 

 

200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训练参考答案

(一)答案:1.(3分)(1)“全”或 “都” (2)“不要说”或“更不必说” (3)钓鱼 2.(4分)(1)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2)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3.(4分)世外桃源与民同乐4.(4分)共同之处:①人民生活安逸。②民风淳朴。③人与人和乐相处。

(二)1.讲信修睦 货恶其弃于地也  2.交错相通  门  3.描写  阐述  4.老有所终  幼有所长  5.描写了桃花源优美的环境和幸福的生活

(三)答案:1. (2分)(1)他的(2)这2. (2分)B  3. (4分)(1)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2分)(2)何必要用严厉的刑罚呢?4.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分)(2)去奢省费,轻摇薄赋,选用廉吏((1分)(3)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1分)

(四)答案:1.(3分)(1)日光 (2)景象  (3)季节

2. (1)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2)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3 [甲]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答“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也可得分)[乙]而乐亦无穷也(答“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也可得分)  4.①[甲]是写水景,[乙]是写山景; ②[甲]写了朝暮之景,[乙]既写了朝暮之景又写了四时之景; ③[甲]写景突出其阔大壮观,[乙]写景突出其秀美多变。

(五)1.①滋长 ②命名 2.①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②于是经常同滁州人(在这里)抬头望山,低头听泉水声。  3.乐其岁物之丰成;安此丰年之乐。 4.与民共乐(或:与民同乐) 5.同:两文都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来描写,语句凝练,笔墨传神。甲文以“香”言春,以“繁”状夏,以“洁”喻秋,以“水”写冬,无不情状俱备,精确熨帖。乙文以“掇幽芳”言春,以“荫乔木”指夏,以“风霜冰雪”“刻露清秀”概括秋冬之景象,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异:乙文用散句描写。甲文则多用对偶句,句式变化,错落有致;且巧用虚词“而”“也”,增添了回环咏叹的意味。

第六文段(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珠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氏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南宋·康与之《昨梦录》)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1)渔人甚异之(         )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老人引杨氏入山(         )   (4)迫暮,与老人同出(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忘路之远近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      B、以耕以蚕      以塞忠谏之路也

C、杨氏谢而从之    水落而石出者             D、不可取食于人也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Tag:中考复习资料中考复习计划语文教学 - 初中语文 - 中考复习资料


上一篇:2017中考考点梳理二十一:文学作品阅读 小说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