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教学网语文教学初中语文中考复习资料2017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训练之一» 正文

2017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训练之一

[05-16 15:43:47]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中考复习资料   阅读:8478

概要: 家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食之不能尽其材( )(2)策之不以其道( )(3)伯乐虽善知马( )(4)不为虚语矣( )3.[乙]文中的“良马”和[甲]文中哪个词语的意思相同?都喻指什么? www.wenxue9.com 4.[甲]文中的“天下无马”和[乙]文中的“马群遂空”的含义有何不同? 5.[甲]文中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请简要阐述。 参考答案:(十一)1.①给,给予 ②同“德”,动词,感激恩德 ③到,去,往 ④制止(或阻止,劝阻,劝止)(共4分,每小题1分,意对即可

2017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训练之一,标签:中考复习计划,http://www.wenxue9.com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食之不能尽其材(  )(2)策之不以其道(    )(3)伯乐虽善知马(   )(4)不为虚语矣(    

3.[乙]文中的“良马”和[甲]文中哪个词语的意思相同?都喻指什么?                                                                         



www.wenxue9.com
  

4.[甲]文中的“天下无马”和[乙]文中的“马群遂空”的含义有何不同?                                                                            

5.[甲]文中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请简要阐述。                           

 

参考答案:

(十一)1.①给,给予  ②同“德”,动词,感激恩德  ③到,去,往  ④制止(或阻止,劝阻,劝止)(共4分,每小题1分,意对即可)

2.①万钟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它,万钟的俸禄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共2分,其中“则”和“加”没有翻译正确的,每个扣1分)②现在你欺骗他(儿子),这是教他欺骗啊。(共2分,其中“子”和“欺”译错的,每个扣1分)

3.示例:文天祥宁可为民族利益而死,也决不投降元朝做官;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共4分,写出人名得1分,写出其事迹,且能体现“舍生取义”得1分)

4.言行一致;或言而有信;或父母对孩子要起到表率、示范作用(3分,意对即可)

(十二)1.(1)手指/ 不可屈伸(1分) (2)夫/ 人 好学 (画出此处即可。每小题1分)

2.(1)汤:热水 (2)衾:被子 (3)负:背,背着 (4)为:做,做成(每题1分)

3.(1)抄完了,赶紧(或跑着)把书还给人家。(2)人如果不好好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或“成就事业”)?(关键词翻译准确,语言通顺)(每小题2分)

4.都表现了从师学习时不惧险阻,不图物质享受,勤奋好学的精神。(三点“精神”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即可给3分。只答 “从师学习”,给1分)

(十三)1.该题考的是理解常用的文言词。(4分)

    (1)击鼓(进军)   (2)已经   (3)认为    (4)埋

2.该题考的是理解句子的意思(括号内内容也应译出)。(4分)

    (1)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消耗尽了。(意思对即可)(2分)

    (2)赵括曾经和他的父亲谈兵事,他的父亲不能驳倒他,却不说(赵括)善于打仗。(2分)

3.该题考的是成语。(3分)参考答案:纸上谈兵(1分)在文字上谈用兵策略,比喻不联系实际情况,发空议论。(2分)(没有比喻义,只给1分)

4.此题为开放题,答案不唯一。(4分)       答案示例:曹刿的“论战”源自于他对战场情况、形势的仔细观察与准确分析,源自于他丰富的实践经验;而赵括的“谈兵” 只抱书本知识,没有实践经验,只会夸夸其谈,没有实践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各2分)

(十四)1.①比;②这(样);③ 受蒙蔽; ④连词,表修饰关系可译成“地”。

2.①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

②(他)每每在朝廷上向我谏争,侮辱我使我非常不自在。

3.共同点:启发,诱导委婉劝谏,有针对性,使人容易接受。

  更欣赏谁及理由:更欣赏文德皇后,对皇帝的错误言行,文德皇后没有正面批评,而且从另一方面盛赞皇帝:主圣臣忠(圣上圣明,臣子才忠贞),使皇帝明白自己的过错,这种向皇上委婉进谏的方式比正面批评,更让人容易接受(忠言顺耳)(也可以从勇敢进谏与邹忌的妄害怕心理进行比较)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Tag:中考复习资料中考复习计划语文教学 - 初中语文 - 中考复习资料


上一篇:2017中考考点梳理二十一:文学作品阅读 小说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