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教学网语文教学初中语文中考复习资料2017中考考点梳理二十一:文学作品阅读 散文(2)» 正文

2017中考考点梳理二十一:文学作品阅读 散文(2)

[05-16 15:43:47]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中考复习资料   阅读:8340

概要:香山,这个神清气朗的冬日。(选自东方出版社《把栏杆拍遍》)1.文章着力在描写冬日的香山,为什么反复写到春日、夏日和秋日的香山景象?其用意是什么?2.作者对香山景物的称呼不同,称“灌木”为“它”,称松树为“他”,观察冬景有了感悟以后又称香山为“她”。结合文章内容,想一想作者如此表达的用意。3.由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你会想到苏轼的哪一篇文章?你能默写出苏轼在文中描写“寺的明净”的句子吗?篇名:《 》写“寺的明净”的句子:4.作家写景绘形往往不在于物,而在于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感情。读后想一想,文章想要表达的究竟是什么?5.本文在写作手法、语言表达等方面都很有特点,请任选其一进行赏析。参考答案:一、散文阅读Ⅰ中考试题精编(一)1.熟透熟识 熟悉 2.(1)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游子归家心切,对回家过年的渴盼。(2)形象地写出了故乡在"我"心中的重要地位和"我"对故乡的崇敬之情。 3.通过对动物的描写来烘托(突出、强调)故乡的温暖和亲人的喜悦。4.对故乡、亲人的爱 落寞(或忧愁、孤单等) 温暖(或快乐、安逸等) 5.篇末点题、揭示中心等

2017中考考点梳理二十一:文学作品阅读 散文(2),标签:中考复习计划,http://www.wenxue9.com
  香山,这个神清气朗的冬日。
  (选自东方出版社《把栏杆拍遍》)
  1.文章着力在描写冬日的香山,为什么反复写到春日、夏日和秋日的香山景象?其用意是什么?
  2.作者对香山景物的称呼不同,称“灌木”为“它”,称松树为“他”,观察冬景有了感悟以后又称香山为“她”。结合文章内容,想一想作者如此表达的用意。
  3.由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你会想到苏轼的哪一篇文章?你能默写出苏轼在文中描写“寺的明净”的句子吗?
  篇名:《        
  写“寺的明净”的句子:
  4.作家写景绘形往往不在于物,而在于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感情。读后想一想,文章想要表达的究竟是什么?
  5.本文在写作手法、语言表达等方面都很有特点,请任选其一进行赏析。

参考答案:

  一、散文阅读
  Ⅰ中考试题精编
  (一)1.熟透熟识 熟悉 2.(1)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游子归家心切,对回家过年的渴盼。(2)形象地写出了故乡在"我"心中的重要地位和"我"对故乡的崇敬之情。 3.通过对动物的描写来烘托(突出、强调)故乡的温暖和亲人的喜悦。4.对故乡、亲人的爱 落寞(或忧愁、孤单等) 温暖(或快乐、安逸等) 5.篇末点题、揭示中心等。 6.略
  (二)1.登临郁孤台 步出郁孤台(踱步古城墙) 回眸郁孤台。 2.历史的霉点:既指敌寇入侵留下的斑驳伤痕,更指南宋王朝苟且偷安留下的耻辱印记。 3.第⑥段开头引用"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两句诗,承上启下。上段写辛弃疾,自然引出他的诗句,由他的诗句再引出对南宋屈辱历史的回顾。引用诗句,在内容上一是丰富了文章,更好地表现了辛弃疾爱国的情感,二是增添了文章的文化意蕴与历史积淀。 4.(1)南宋王朝苟且偷安,辛弃疾力主抗金,却只能空怀报国志,唏嘘、长叹;古城墙甘愿御敌,同样遭遇冷落,只能和辛公"一样唏嘘,一样长叹"。(2)更多的人记住了辛弃疾,记住了这首词,记住了郁孤台,并且融入了心中,他们脚踩历史足印,心念古今人事。郁孤台若有知,当倍感欣慰。 5.开放性试题,答出古建筑物名、古代名人、相关的名诗名句,表述连贯即可。
  (三)1.怀揣对大自然奇妙的幻想,仰望夜空听夜莺的歌唱,在流淌中观赏两岸艳丽的花朵。 2.阳光的鼓舞,生活真理的支撑,自身的拼搏寻觅。 3.在前行中遭遇挫折,在挫折中顽强拼搏,在拼搏中思索寻觅。4."窜"指自然状态下的小溪从石缝中流溢而出;"跳"指拼搏状态下的小溪从地底下喷涌而出。 5.明确目标奋然前行;面对挫折顽强拼搏;携手并进涌向大海。 6.思路提示:要懂得生活的真理,明确前进的方向;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面对挫折,要有承受挫折的能力。
  (四)1.看到柳树的自然之美 感受儿子的成长 听到乞儿感恩的故事 幸福的感觉 2.(1)指内心受到突如其来、深入心灵的触动。(2)指孩子由需要照料到学会简单自理的巨大进步。 3.这句话生动形象地把社会比喻为需要清扫的房间,表达了自己有责任有义务把世界变得更美好的愿望。注意:答案中应包含比喻手法和句子的含义。 4.评分标准:只是摘抄原文语句("感动,仿佛纯棉呵护我们的身心,让我们常住在体贴入微的幸福家园之中"或者"无论是幸存柳树的自然之美,一个幼儿成长
  的细枝末节,还是人间辛酸唤起的援助,都是感动这花开
  放的枝丫,为我们结出幸福的果实")给1分;阐明"感动是幸福的前提,幸福是通过对感动的体悟而获得的结果",给2分;既阐述感动与幸福的关系,又表明"人要关注生活,发现感动的细节",给3分。 5.示例:《水浒传》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故事令我感动,鲁达除暴安良、粗中有细的性情让我敬佩,我从中学会了做人的道理,从而感到幸福。
  Ⅱ专项模拟训练
  (一)1.文章题目提示了记叙和描写的重点人物是"父亲",而他工作和生活的地方是在"雪山上",从文章中的描写看,这是海拔最高、自然环境最恶劣的地方。但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父亲却将其当作生养自己的故乡一样热爱它,守卫它,并为之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因此,雪山虽高,但父亲的形象高过雪山,他永远屹立于雪山之上。 2.两个不同的词语表达的是相同的意思,都是指此处地理条件十分恶劣,经过此地,随时都可能有生命危险。 3.父亲工作和生活的地方海拔很高 4.(1)此处景物描写将雪域高原的景色与父亲家乡



www.wenxue9.com
的景色巧妙地结合起来,含蓄地揭示出父亲喜爱高原并为其奉献了一切的原因。(2)此处如实地描写了高原景色的美丽,也暗示了"我"更加真切地理解了父亲。 5."疑问"是父亲为什么长期坚守在雪域高原这一条件特别艰苦的地方而不愿回到高楼林立霓虹闪烁的故乡;答案是"守卫高原,就是守卫圣洁,守卫尊严;守卫高原,就是守卫收成,守卫故乡"。 6.雪山上也有一条美丽的深圳河 献身雪域高原
  (二)1.文章赞颂的是守卫在祖国边防的解放军战士。他们有着高尚的精神品质:不畏艰难困苦,对祖国有深沉的热爱,对人民有真挚的感情。 2.(1)将边防比作田野,将巡逻比作耕耘,其实是将边防军人和他们的岗位比作农人和土地之间的关系。农人离不开土地,在土地上生产,收获;而边防军人的工作和职责就是在祖国的边防线上,在他们日夜守卫的哨所上作出自己无私的奉献。(2)边关哨所永远有一代又一代边防军人的身影,祖国的边防线上永远有边防军人不停巡逻的脚印。 3.气候恶劣,海拔很高,荒无人烟,生活十分单调而寂寞。 4.林海雪原在画家和诗人的笔下是美丽的,可以成为作画和写诗的素材,也可以从这景物中演绎出一段美丽的故事,但边疆的林海雪原在边防军人的眼里则是祖国疆土的一部分。 5.指的是在寂寞山岗守卫的年轻哨兵谱写的动人乐章。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是"单调"的,但他们的决心和步伐是"铿锵"的。
  (三)1.同里建筑上的特点 退思园 2.作者早就想去看同里,一直没有成行,所以心里总觉得有一件事没有完成。 3.有两层含义:一是退思园在建筑上值得游览和描写,二是其名称引起了作者深刻的思考。 4.作者承认"退"而思过比"退"了还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问题要强得多,但是,作者更主张在不退的时候就常常思考自己的过失,这样就能避免做错事。 5.第一句写"退思园",接着将"退"和"思"分开来写,退出园子,有了思绪。形式上是总分,表达巧妙。最后又点出同里区别于其他江南小镇的缘由,就在于其中有一个园子--退思园。 6.此篇散文不是仅仅把重点放在写耳闻目睹的景物上,而是由景物又写了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含蓄地提醒世人应该从古人身上吸取教训。这样就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中考复习资料中考复习计划语文教学 - 初中语文 - 中考复习资料


上一篇:2017中考考点梳理二十一:文学作品阅读 散文一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