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教学网语文教学初中语文中考复习资料2017中考语文复习资料:课外文言文应对技巧» 正文

2017中考语文复习资料:课外文言文应对技巧

[05-16 15:43:47]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中考复习资料   阅读:8196

概要:例如:河东一模试题:动筒尝于国学中看博士论难云:孔子弟子达者有七十二人。动筒因问曰:达者七十二人,几人已着冠?几人未着冠?博士曰:经传无文。动筒曰:先生读书,岂合不解孔子弟子着冠有三十人,未着冠者有四十二人?博士曰据何文,以知之?动筒曰《论语》云:冠者五六人',五六三十也,'童子六七人',六七四十二也,岂非七十二人?坐中大笑。博士无以对。18题解词中考了经和对,这两个实词都可以用组词法来解释。经组词为经典,再根据前后文判断词性为名词,进一步解释为经典著作即可;而对可组词解释为应对。19题考据何文,以知之?的译句,这里面据字也可组词解释为根据。再例如有这样一个小语段:祖士少好财,阮遥集好屐①,并恒自经营。同是一累,而未判其得失。人有诣祖,见料视财物,客至,屏当②未尽,余两小簏③,著背后,倾身障之,意未能平。或有诣阮,见自吹火蜡屐,因叹曰:未知一生当著几量④履?神色闲畅,于是胜负始分。其中考到倾身障之的障字。那我们就可以先组词为障碍,再根据文意判断此时障应为动词,就可以把解释调整为遮挡,这样就解释出来了。所以,遇到自己没见过的实词不要慌张,有意识

2017中考语文复习资料:课外文言文应对技巧,标签:中考复习计划,http://www.wenxue9.com

  例如:河东一模试题:
  动筒尝于国学中看博士论难云:孔子弟子达者有七十二人。动筒因问曰:达者七十二人,几人已着冠?几人未着冠?博士曰:经传无文。动筒曰:先生读书,岂合不解孔子弟子着冠有三十人,未着冠者有四十二人?博士曰据何文,以知之?动筒曰《论语》云:冠者五六人',五六三十也,'童子六七人',六七四十二也,岂非七十二人?坐中大笑。博士无以对。
  18题解词中考了经和对,这两个实词都可以用组词法来解释。经组词为经典,再根据前后文判断词性为名词,进一步解释为经典著作即可;而对可组词解释为应对。
  19题考据何文,以知之?的译句,这里面据字也可组词解释为根据。
  再例如有这样一个小语段:
  祖士少好财,阮遥集好屐①,并恒自经营。同是一累,而未判其得失。人有诣祖,见料视财物,客至,屏当②未尽,余两小簏③,著背后,倾身障之,意未能平。或有诣阮,见自吹火蜡屐,因叹曰:未知一生当著几量④履?神色闲畅,于是胜负始分。
  其中考到倾身障之的障字。那我们就可以先组词为障碍,再根据文意判断此时障应为动词,就可以把解释调整为遮挡,这样就解释出来了。
  所以,遇到自己没见过的实词不要慌张,有意识地使用组词法,大部分都可以迎刃而解。
  猜测法,根据前后文合理揣度词义
  有的文言实词现在的词义和古代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那么用组词法可能就不灵验了。这时候建议大家用猜测法。很多文言小段的前后文都有很强的照应关系,要么前后文出现相似内容,要么前后文出现相对的内容或者相反的内容。那么找到照应的词语,就可以猜测出所考实词的词义。
  例如:还是上面那个小语段,考到意未能平的意字。那么大家看,这里谈到两个人,是有对比的意图的,两人的表现就有照应的地方。见料视财物,客至,屏当②未尽,余两小簏③,著背后,倾身障之照应了见自吹火蜡屐,因叹曰这是写二人的动作:意未能平就应该照应神色闲畅。根据神色闲畅我们就可以判断出这是写二人表情的,那么意就可以猜测为神色,表情。
  而见自吹火蜡屐中的蜡字如果考解释该怎么猜测呢?看蜡字前面是吹火,那么蜡大家应该可以先猜测是蜡烛,然后猜测火和蜡烛这之间有什么关联呢?火可以熔化蜡烛,蜡字在句中判断应该为动词,那么熔化后的蜡烛可以做什么呢?这样就可以猜测为涂蜡。
  以上这些方法都可以帮助大家去理解课外文言语段中的实词解释。在考试中,面对不懂的实词,不要慌张,冷静地运用这些方法,相信大家都可以解释出来。



Tag:中考复习资料中考复习计划语文教学 - 初中语文 - 中考复习资料


上一篇:2017中考语文复习资料:司马光好学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