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教学网语文教学教学活动课外活动活动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正文

活动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01-18 19:20:39]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课外活动   阅读:8385

概要:以上培养目标要体现阶段性与连贯性的统一。其阶段性是指各学段的活动目标在广度和深度上有差异性,其连贯性是指各阶段活动目标的导向具有一致性。各种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都不是孤立的,他们相互联系,是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的一种综合能力的培养。例如活动课程中安排了《爱护人类的母亲——地球》这一类综合式的活动课,涉及到森林保护、水资源的净化、海洋土地合理利用等内容,联系到环境科学、生物科学、化学科学等学科知识,培养了学生观察、思考等综合能力。又如对绿叶的观察,小学低年段主要是懂得绿叶分类、形状、颜色、高年段或初中就要观察绿叶的奥秘,即蒸腾作用、光合作用,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易到难。三、活动课程产生特殊的育人效果活动课程育人效果,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活动内容的综合性、开放性、灵活性,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科课程的知识是根据各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系统组织的,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关注本学科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之间的区别和界限,将学生的思维和认识活动纳入系统学科的轨道。而活动课程的培养目标在于使学生获得三种意识、四种能力的综合发展。因此在活动内容的选择上是以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标签:课外活动教案,http://www.wenxue9.com

以上培养目标要体现阶段性与连贯性的统一。其阶段性是指各学段的活动目标在广度和深度上有差异性,其连贯性是指各阶段活动目标的导向具有一致性。各种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都不是孤立的,他们相互联系,是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的一种综合能力的培养。例如活动课程中安排了《爱护人类的母亲——地球》这一类综合式的活动课,涉及到森林保护、水资源的净化、海洋土地合理利用等内容,联系到环境科学、生物科学、化学科学等学科知识,培养了学生观察、思考等综合能力。又如对绿叶的观察,小学低年段主要是懂得绿叶分类、形状、颜色、高年段或初中就要观察绿叶的奥秘,即蒸腾作用、光合作用,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易到难。

三、活动课程产生特殊的育人效果

活动课程育人效果,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活动内容的综合性、开放性、灵活性,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科课程的知识是根据各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系统组织的,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关注本学科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之间的区别和界限,将学生的思维和认识活动纳入系统学科的轨道。而活动课程的培养目标在于使学生获得三种意识、四种能力的综合发展。因此在活动内容的选择上是以学生的学习兴趣、社会生活以及跨学科的综合性知识为基础,强调学科间的联系、知识的综合运用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如环境、人口、市场经济等都体现出活动课程综合化的特点。由于活动课程的内容有较大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可以根据需要因时因地迅速调整,纳入一些有价值的“即时信息”。在科技活动中,介绍有关的科技新成果,专门安排未知的探索,如《世界神秘区域考察报告会》、《走向未来的生活》、《飞碟探索》等,都是为了教育要面向未来而设计的,激励学生勇于去接触未知领域、开拓未来、创造未来,这样更进一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向纵深方面发展。

二是活动课程的实践性为充分发展学生的基本素质提供有力的保证。活动课以亲身实践为主的体验性学习为主,所关注的是学生如何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强调理论与实际、知识与社会生活和生产实际之间的联系。学生的实践是其身心发展的基础:活动课程中的班团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其他有关活动是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主要基础,学生的科技活动、文学艺术活动等是其智力发展的重要基础,学生参加的有趣的体育卫生活动则是他们强身健骨的可靠保证。《心中楷模》属于主题递进式的活动课,第一层次是学生寻找楷模,第二层次是在小组上谈自己心中的楷模,第三层次是学习楷模做楷模,第四层次是在以后评价时,评出学楷模做楷模的姣姣者,这样学生思想品德素质自然得到了潜移默化的提高。

三是学生活动地位的主体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活动课注重学生的自我组织和互相启发,充分发挥学生自身探索创造精神,学生可以参与从活动设计到评价的全过程,既是活动者也是活动组织者,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向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师生间指导与被指导的纵向的、单向的交流,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促进的多向交流关系所取代。如从小学一年级《做朵红花献父母》到初中三年级的《“军事”远足》都是以学生为主体,这样学生就乐于学习、勤于动脑动手、勇于探索创新。

四是活动评价的过程性和全面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调动学生积极性。在活动课中,学生既是评价的客体,也是评价的主体。活动课程的评价体现了过程性和全面性。所谓活动评价的过程性,即强调评价的主要着眼点应在学习过程而非结果上,过程评价重于结果评价。所谓全面性,即评价应从个体认知、情感、能力等多方面着眼,而评价的标准是非统一的。评价多采用观察记录的方法,以学生自我、相互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其性质是动态和形成性的,评价标准符合教育方针、义务教育的性质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这样大大减轻学生生理和心理的负担,使他们得以生动、活泼地发展。这种评价弃了将学科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取消了损害学生人格的做法,这样的评价工作为学生营造了一个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生动活泼发展的和谐环境。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能通过评价和全面的关心,以激励他们成功。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活动课程如何做好素质教育的载体,如何更好地服务于素质教育,都需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提高,都需要不断研究总结探索。



上一页  [1] [2] 


Tag: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教案语文教学 - 教学活动 - 课外活动


上一篇:活动课程的再认识:问题、实质与目标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