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教学网语文教学教学活动辩论辩论中的十大关系» 正文

辩论中的十大关系

[01-18 19:17:40]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辩论   阅读:8411

概要:识面宽,联想能力丰富,而且要思想活跃,善发刁钻之论。如果具有这样的特质,他在场上常常表现得十分活泼,挥洒自如,如入无人之境,从而在听众和评委中营造出一种新的气氛,并给对方辩手施加心理上的压力,使之措手不及,茫然不知如何应对。“发散者”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因为他能拓展出一个新的知识空间,拓展出辩论赛的深度和广度,然而,归根到底,“发散者”应当服从“收敛者”,紧紧扣住主题来辩论,离开主题来发散,“流动的整体意识”就瓦解了,代之而起的已是五光十色的语言碎片,这乃是辩论之大忌。正如在科学研究中一样,在辩论中,保持收敛式思维和发散式思维之间的“必要的张力”也是至关重要的。辩论运思与哲学运思的关系众所周知,辩论运思的根本特征是追求表达的严密性、一贯性和明晰性,辩论语言常要求能体现出巨大的逻辑力量,犹如章鱼之足把对手、评委和听众紧紧地抓住,使他们乖乖地跟着辩手的思想走。而哲学运思则不同,特别当它达到思辨的境界时,它追求的是一种差异或对立的沟通和融合,常常会体现出辩论运思所达不到的思想高度,使评委和听众产生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即他们不仅在听辩论,而且在思想上接受了某种新的感召。如果说

辩论中的十大关系,标签:辩论资料,http://www.wenxue9.com
识面宽,联想能力丰富,而且要思想活跃,善发刁钻之论。
  如果具有这样的特质,他在场上常常表现得十分活泼,挥洒自如,如入无人之境,从而
在听众和评委中营造出一种新的气氛,并给对方辩手施加心理上的压力,使之措手不及,茫
然不知如何应对。“发散者”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因为他能拓展出一个新的知识空间,拓展
出辩论赛的深度和广度,然而,归根到底,“发散者”应当服从“收敛者”,紧紧扣住主题
来辩论,离开主题来发散,“流动的整体意识”就瓦解了,代之而起的已是五光十色的语言
碎片,这乃是辩论之大忌。
  正如在科学研究中一样,在辩论中,保持收敛式思维和发散式思维之间的“必要的张力”
也是至关重要的。

            辩论运思与哲学运思的关系

  众所周知,辩论运思的根本特征是追求表达的严密性、一贯性和明晰性,辩论语言常要
求能体现出巨大的逻辑力量,犹如章鱼之足把对手、评委和听众紧紧地抓住,使他们乖乖地
跟着辩手的思想走。而哲学运思则不同,特别当它达到思辨的境界时,它追求的是一种差异
或对立的沟通和融合,常常会体现出辩论运思所达不到的思想高度,使评委和听众产生一种
豁然开朗的感觉,即他们不仅在听辩论,而且在思想上接受了某种新的感召。如果说,辩论
运思旨在取胜,因而是一种求器的意识的话,那末哲学运思则旨在展示一种思想意境,因而
是求道的意识。
  当然,要是在辩论中只停留在抽象的、思辨的哲学运思中,这样的辩论是很难吸引普通
的听众的,然而,如果完全缺乏哲学运思,这样的辩论也会显得索然无味。哲学运思不仅能
体现思想的深度,显示思维的伟力,也能帮助辩论运思更透彻地分析并领会辩题。我们不妨
把见之于辩论运思中的哲学运思称作为“辩论中的辩证法”。这一辩证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关
系上。我们先来看辩论双方的辩证关系:

  1.正方与反方

  人所共知,在每一场确定的辩论中,正方和反方都是确定的。一般说来,正方是在明处
,辩题已经规定好了,其任务是对辩题本身进行论证,而反方的见解又不得而知,很难进行
有针对性的准备。所以,正方一般说来比较被动。反之,反方在暗处,其立论不易为正方所
把握①。 比如“人性本善” 这一辩题,反方如果可以自由立论的话,至少有以下三条思路
:第一,人性本恶;第二 ,人性有善有恶;第三,人性无善无恶。因而反方的立场是很难
捉摸的,而正方立论在明处 ,反方可给他有力的进攻。所以,在辩论过程中,反方的主动
性常常是比较强的。但反方也 有弱点,由于受到进攻正方的“诱惑”,对自己的立论的严密
性常常缺乏缜密的思考,一旦 正方反守为攻,反方就不易防守。
  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用辩证的目光来看待正方和反方。如果抽到正方,较易产生防守
心理,为了克服这种心理,可以把自己看作是“反方”,把对方看作是“正方”,这样就能
强化进攻心理,不满足于单纯的防守;反之,如果抽到反方,在进攻心理的支配下,较易忽
略防守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设想自己是“正方”,对方是“反方”,于是,防守意识就
增强了。
  总之,从哲学上看,正方和反方的概念只具有相对的意义,不能把它们抽象化、孤立化
,要善于把对方的心理优势集中起来,以便牢牢地把握辩论的主动权。

  2.强队与弱队

  ①从本届国际大专辩论赛开始,辩题反方也被明确规定,这样一来,反方原来的优势不
但被取消了,而且由于在自由辩论中正方先发言,而四辩总结又把正方放在最后,因而正方
立场显示出愈来愈多的优势。
  一个辩论队是强队还是弱队,是比较容易判别的,这从队员的素质和他们在场上的表现
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来。一般说来,碰到强队,人们既会产生害怕心理,又会扎扎实实地去准
备,务求在比赛中得到较好的成绩;反之,如果碰到弱队的话,人们常常掉以轻心,准备也
不会很认真,因而常会发生“阴沟里翻船”的事件。所以,在辩论中碰到强队未必是坏事,
碰到弱队则未必是好事,要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
  在新加坡辩论中,当我们在初赛中遇到剑桥队这一强劲的对手时,一方面,我们扎扎实
实地做好准备工作,严阵以待;另一方面,我们又深入地分析了该队的弱点,如年龄大,反
应不快,学历高,观点不易统一等,使队员们看到他们“强”中有“弱”,因而确立了必胜
的信念。在半决赛中遭遇到的悉尼队可以说是比较弱的,但只看到对方“弱”的一面,我方
的斗志就会松懈下来,这是很危险的。于是,我们及时地给队员分析了悉尼队的优点,如一
、四辩手陈词恳切,有很大感染力,辩题也有利于他们立论。这样一分析,队员们认识到,
悉尼队既是“弱队”,又是“强队”,决不可大意失荆州。
  上述辩证的分析,使我们处在强队面前“不馁”,处在弱队面前“不骄”,从而在三场
辩论中过关斩将,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3.辩护与反驳

  在辩论双方的关系中,辩护与反驳是一对基本的关系。我们在辩论中经常见到两个极端
:或是只讲辩护,结果辩来辩去,战场都在自己一方,对对方的立论根本不构成任何威胁;
或是只讲反驳,对对方提出的问题采取避而不答的态度,这也会给评委和听众留下这样的印
象,即反驳者从来不敢正面回答对方的问题,至少是心理上胆怯的表现。
  显然,这两种极端都是于辩论不利的。正确的做法是把辩护和反驳有机地结合起来。在
这两者的关系中,辩护是基础。当对方追问我们一些枝节问题时,我们固然可以避而不答,
但当对方对我们的基本立论提出疑问时,采取“绕着走”的方式却是很失策的。在这种情况
下,我们必须简明扼要地回答对方的问题,立即进行自我辩护。辩护之所以必要是为了澄明
我方的基本立场。这样的辩护正是反驳的必要的阶梯,如果抽去必要的辩护,反驳就会显得
强词夺理,苍白无力。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辩护也就是反驳。当然,我方在作了必要的辩
护后,对方如果继续纠缠不清,或对方提出的问题,我方在前面的陈述中早已说得明明白白
,那就没有必要重复地进行辩护,而是要迅速地转移到反驳的层面上,把矛头指向对方的基
本立论和要害问题。
  反驳之所以重要,因为它是进攻性的,而进攻乃是辩论取胜之道。这就像踢足球一样,
光是防守的话,至多不过是对方进不了球,但球却不可能滚进对方的球网中去,只有反驳和
进攻,才有可能把“球”踢进对方的球网中去。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反驳是最有效的辩
护。然而,从辩论的全局来看,既应当有辩护,也应当有反驳,两者的结合才能显出理论上
的从容、严密和大度,也能显出作风上的沉着、儒雅和宽容。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Tag:辩论辩论资料语文教学 - 教学活动 - 辩论


上一篇:余秋雨谈电视辩论
《辩论中的十大关系》相关文章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