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概要:②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镜”原是名词,句中活用为动词,即“照镜子”。③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溅”与“惊”本是不及物动词,其后不能带宾语,在此活用为使动词,变成了可带宾语的及物动词。诗句的意思是:因感伤国事,春花使我泪飞溅;因恨别离之苦,鸟声使我心惊。2.留意“互文”,参互理解。所谓互文,是指古代诗文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使上下文有关词语互相辉映、暗示,收到意思全面而行文简洁的效果。碰到互文现象,应上下补充,参互理解,不能孤立地理解诗句意思。例如:①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齡《出塞》)第一句中“秦”与“汉”是互相补充的,意思是“秦汉时代的明月秦汉时代的关塞”,因受字数限制,不得不拆开来说,解释时必须把它们合起来讲才完整,此即所谓“互文见义”。不可把“秦”“汉”两字割裂,孤立地理解为“春朝时代的明月”和“汉朝时代的关塞”。②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首句应理解为“烟月笼罩着寒水烟月笼罩着沙”。③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沁园春·雪》)应
2017高考备考:高考古典诗词鉴赏专题复习资料,标签:诗词教学大全,http://www.wenxue9.com②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镜”原是名词,句中活用为动词,即“照镜子”。
③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溅”与“惊”本是不及物动词,其后不能带宾语,在此活用为使动词,变成了可带宾语的及物动词。诗句的意思是:因感伤国事,春花使我泪飞溅;因恨别离之苦,鸟声使我心惊。
2.留意“互文”,参互理解。
所谓互文,是指古代诗文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使上下文有关词语互相辉映、暗示,收到意思全面而行文简洁的效果。碰到互文现象,应上下补充,参互理解,不能孤立地理解诗句意思。例如:
①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齡《出塞》)
第一句中“秦”与“汉”是互相补充的,意思是“秦汉时代的明月秦汉时代的关塞”,因受字数限制,不得不拆开来说,解释时必须把它们合起来讲才完整,此即所谓“互文见义”。不可把“秦”“汉”两字割裂,孤立地理解为“春朝时代的明月”和“汉朝时代的关塞”。
②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首句应理解为“烟月笼罩着寒水烟月笼罩着沙”。
③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沁园春·雪》)
应理解为“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即“千万里冰封雪飘”的意思,
3.识别“倒装”,还原语序。
古典诗词由于格律的限制及表意修辞上的特殊要求,写作中某些诗句的词语有时会出现临时错位,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倒装”,阅读时,我们必须把临时错位的句子成分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上,否则就无法准确理解诗句意思,甚至会出现读不通、读不懂的情况。例如:
①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诗句主谓错位。应还原为“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诗句的意思是:洗衣的女子高兴地归来,竹林里传来一片欢声笑语;渔舟顺流而下,莲花在水中轻轻摇动。
②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状语错位。应还原为“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
③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多重错位。应还原为“千古江山,无处觅英雄孙仲谋”。
④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杜甫《秋兴八首》之八)
多重错位。应还原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
4.注意“省略”,添补字词。
古典诗词由于语言的精炼简洁,常存在省略现象,阅读时,要善于将补节略浓缩的字词重新补充出来,以便更好地读懂原句。例如:
①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
“猎”后面省略了介词“于”,理解时应补出。
②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风”、“雨”前省略了比喻词“像”,阅读中应补出。
③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应为:国破(但)山河在,城春(但)草木深。(因)感时(而)花溅泪,(因)恨别(而)鸟惊心。
诗词的省略与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及意象的组合有关。在诗词鉴赏中,根据诗词所规定的“再造条件”进行再造想象,可以补充诗人有意留下的空白,还原诗歌的场景,获得更高的审美享受。所以要利用想象填充省略的部分。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明明是三番问答,至少要六句才能完成对话(问:师往何处去?答:吾师采药去。问:采药在何处?答:只在此山中。问:山前抑山后?答:云深不知处。),作者采用答话包孕问话的方法,精简为二十个字。这就有如电影里蒙太奇手法,一个意象接一个意象,一个画面接一个画面,镜头之间留下大量的空白,让我们的读者根据生活的逻辑、经验的积累、自身的修养去补充完善。杜牧《过华清宫》后两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一骑红尘”和“妃子笑”之间没有任何关联词,直接拼合在一起。可以说是“一骑红尘”逗得“妃子笑”了;也可以说是妃子在“一骑红尘”之中露出了笑脸,好像两个镜头的叠印。两种理解似乎都可以,但又都不太确切。诗人只是把两个具有对比性的意象摆在读者面前,意象之间的联系既要你去想象、补充,又不许将它凝固起来。一旦凝固下来,就失去了诗味;而诗歌的魅力,正在诗的多义。再如欧阳修的《蝶恋花》:“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门掩”和“黄昏”之间省去了联系词,可以理解为黄昏时分将门掩上,也可以理解为将黄昏掩于门外,又可以理解为,在此黄昏时分,将春光掩于门外,或许三方面的意思都有。反正少妇有一个关门的动作,时间又是黄昏,这个动作就表现了他的寂寞、失望和惆怅。
三、鉴赏古典诗歌的基本知识7
(一)表达技巧的鉴赏知识7
1.表达方式的鉴赏知识
诗歌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诗词鉴赏中重点要注意描写、抒情。
⑴
①描写角度——如近景与远景、俯视与仰望等;
②描写顺序——如从外到内、从近到远等;
③描写方法——如正面与侧面、实景与虚景(现实与想象、神话,以实衬虚或以虚衬实)、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粗笔勾勒(白描)与工笔细描、动静结合、远近结合、点面结合、五觉(感觉、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结合、声色结合等。
★动静结合
在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孤立地写动态或静态,往往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若能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则会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王维的名篇《山居秋暝》中就有这样的例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前一句写山上一尘不染的松树,皎洁的月光,以及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班驳的影子,都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受——这是通过静态描写来突出山中的静谧。第二句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这是动态描写,以动衬静,更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