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教学网语文教学语文阅读教学诗词教学2017高考备考:高考古典诗词鉴赏专题复习资料» 正文

2017高考备考:高考古典诗词鉴赏专题复习资料

[05-16 15:43:47]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诗词教学   阅读:8441

概要: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的身影越来越远,最后完全消失,滚滚的江水有如对友人的不断思念。托物言志 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 托物言志,写柳树独处荒园无人观赏,抒发人才被埋没的感慨。 古典诗歌鉴赏题是历年高考的必考题,2002年以前,该考点一直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从2002年开始采用主观题的形式,答题的难度相对地有一定的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一定的鉴赏理论知识,具有阅读分析、鉴赏的实际能力。但只要我们熟读课内古典诗词,多诵读一些课外同类作品,掌握一定的规律方法,该题应该是“踮踮脚,够得着”的题目。一、考查的内容及命题形式5【考点要求】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

2017高考备考:高考古典诗词鉴赏专题复习资料,标签:诗词教学大全,http://www.wenxue9.com

借景/抒情

融情/于景

        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的身影越来越远,最后完全消失,滚滚的江水有如对友人的不断思念。

托物

言志

        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

        托物言志,写柳树独处荒园无人观赏,抒发人才被埋没的感慨。

 

 

 

古典诗歌鉴赏题是历年高考的必考题,2002年以前,该考点一直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从2002年开始采用主观题的形式,答题的难度相对地有一定的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一定的鉴赏理论知识,具有阅读分析、鉴赏的实际能力。但只要我们熟读课内古典诗词,多诵读一些课外同类作品,掌握一定的规律方法,该题应该是“踮踮脚,够得着”的题目。

一、考查的内容及命题形式5

【考点要求】

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点阐释】

1.鉴赏作品中的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2.鉴赏作品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

3.赏析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修辞技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表现技巧。

4.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

古代诗歌的考查,主要包括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所谓初步鉴赏指的是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作概要的赏析,无需引经据典,也不需要拿试卷以外的作品进行比较,只需对作品本身的特点进行鉴赏。在命题上,上述四方面可以是综合设题,也可以就某一方面设问。

二、解读古典诗歌必备的基本常识5

解答古典诗歌阅读鉴赏题的第一步是读懂原作,再在此基础上,根据所设置的题目答题。要读懂一首古典诗词,当然要求具备一定的文言字词知识,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了解古典诗歌创作中的一些特殊手法,以便帮助我们准确地理解作品。

1.知晓“活用”,理解词句。

许多文言文作品都存在词类活用的现象,古典诗歌也不例外。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要详加分辨。例如:何逊“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王维“下马饮君酒”(《送别》王维)、“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王维)、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破山寺后禅院》)、王昌龄“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 、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我们的古人惯于活用词语,形容词,名词,都可作动词,且一作就作的鲜活生动,呼之欲出。就如“雨肥梅子”一句,又经了几场雨呢?那该是从“小雨纤纤风细细”,到“拂堤杨柳醉春烟”,到“一枝红杏出墙来”,再到“花褪残红青杏小”,最后还是在雨里丰肥。写出了动态,写出了形态,想那梅子从青青小小的羞涩,到黄黄肥肥的圆甜,那黄中晕红的丰润,怎不叫人垂涎!)  以上各句中的“暗”、“饮”、“冷”、“悦”、“空”、“淡”、“绿”、“红”、“绿”、“老”、“肥”,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些词语各有妙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

其它如:                                   

①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绿”本是形容词,在此活用为使动词,意为“使……变绿”(吹绿),诗句因这一字,动态感强烈。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Tag:诗词教学诗词教学大全语文教学 - 语文阅读教学 - 诗词教学


上一篇:听评课的四个维度,20个观察视角,68个观察点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