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概要:在阅卷过程中,发现学生的答题有几种情况比较突出:1.对文本的理解浮于表面。如第13题出现这样的答案:a.因为我的大哥和二哥都是这样过来的,所以父母已经见惯不惊了;b.手磨破了长了茧子就不会疼了,要想成为真正的农人就要这样。这样的答案知识就事论事,而没有触及文章的内涵。第16题出现这样的答案:材料一:由于自暴自弃、抑郁寡欢,遇到困难,不少青少年都走上了犯罪道路;材料二中由于自己的自强不息精神,使自己走上了成功的道路。这个答案只是把材料复述一下,而没有经过自己的分析整合。2.答案模式化。如第13题:表现了父母对子女的疼惜、爱怜的心理。这个答案学生显然没有好好地阅读文章,看到题目中“父母的心理”就想当然应该是对子女的关心等,而本文内涵与父母关爱是没有关系的。3.答案脱离文本,或要点不明确。如第16题:a.我认为现在大多数青少年缺少自我劳动能力,我们青少年应从小多实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b.成长的过程是美好的,我们现在拥有的一切都值得珍惜、收藏,也许多年以后回忆起来是那么美好,我们应该把握自己的青春,为青春而奋斗。这样的答案是空话、套话,脱离了文本,也与问题不一致。
常州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评卷,标签:初中其他教学参考,http://www.wenxue9.com在阅卷过程中,发现学生的答题有几种情况比较突出:
1.对文本的理解浮于表面。
如第13题出现这样的答案:a.因为我的大哥和二哥都是这样过来的,所以父母已经见惯不惊了;b.手磨破了长了茧子就不会疼了,要想成为真正的农人就要这样。这样的答案知识就事论事,而没有触及文章的内涵。
第16题出现这样的答案:材料一:由于自暴自弃、抑郁寡欢,遇到困难,不少青少年都走上了犯罪道路;材料二中由于自己的自强不息精神,使自己走上了成功的道路。这个答案只是把材料复述一下,而没有经过自己的分析整合。
2.答案模式化。
如第13题:表现了父母对子女的疼惜、爱怜的心理。这个答案学生显然没有好好地阅读文章,看到题目中“父母的心理”就想当然应该是对子女的关心等,而本文内涵与父母关爱是没有关系的。
3.答案脱离文本,或要点不明确。
如第16题:a.我认为现在大多数青少年缺少自我劳动能力,我们青少年应从小多实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b.成长的过程是美好的,我们现在拥有的一切都值得珍惜、收藏,也许多年以后回忆起来是那么美好,我们应该把握自己的青春,为青春而奋斗。这样的答案是空话、套话,脱离了文本,也与问题不一致。
4.审题不清,答题不规范。
如第13题: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坚强面对才能塑造完美记忆。这样的答案与问题“划线句表明了父母的一种什么心理”不一致,显然是答非所问,文不对题,而在学生的答案中因审题不清、表述不准确而出现的错误比比皆是。
以上出现的问题其实也是现在阅读理解题中非常普遍的问题,因此我认为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抓住文本
文本是语文的根本,语文课堂应该是教师引导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对文本咀嚼品味的过程,所以课堂上应把学生引向课文,让学生养成答题时以文本为依据、紧抓住文本的好习惯。
2.多元而有界
在学生的答案中,出现很多天马行空、不着边际的答案,我想这与现在的阅读提倡多元拓展是分不开的。但文章在诞生的那一刻就已经打上了作者的烙印,首先读懂作者的思想是很重要的,而我们的多元阅读也应该是合理的、有依据的。所以在课堂上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多元阅读。
3.注意规范表达
阅读理解题也应该是有答题的规范的,如审题抓住题干、表述准确简洁等,这应该在日常的语文课堂中、在学生的每一次回答问题中逐步的训练起来的。
情况概述:
第14、15题分值6分,整体得分率58%左右。
第14题要求考生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发挥想象能力,填写一段文字。考生大多能够按照题目要求进行填写,答题的思路大多为:树木受到伤害——顽强地生存——形成坚硬的木节。得分率为60%。
第15题为填表题。第一空要求根据提供的句子深层含义的理解,填写相对应的句子;得分率相对较高;后两个空要求填写两个句子深层含义的理解,得分相对较低。此题的得分率为57%左右。
典型案例:
第14题:
(1)正确答案内容要点为:树木经受自然界风雨的吹打、大雪的压迫,导致受伤仍坚强不屈,倔强挺立。还有可以从人对树的破坏切入,再写到树的坚强、形成坚硬的木节。
如:“狂风过后,树看着自己流着“血”的身体,一阵阵痛楚涌上心头,但小树忍着伤痛挺立着。不久之后,伤处坚硬如铁。”
考生用了拟人的修辞,生动地表现了经受磨难后的小树的坚强形象,很好地切合了文章的语境,与上下文融为一体。
相当一部分考生只写其受到的伤害,没有写木节的形成,造成失分。很多答案的语言的形象性及通畅性不够。
如:“有些人在树上狠命地用刀砍着、刻着、在树上留下一道道伤痕。树仍然活着。不久,有农民把它砍倒了,做成了锄柄。”
部分考生未能很好地阅读文章,对木节形成原因未作很好的理解,思路混乱,按照“树被砍断了,留下树桩,形成木节”思路作答,或者写树木被砍下,做成锄柄,后来形成木节。
还有考生对文章主题理解不清,由此,写成了保护环境、保护树木的抒情片断。
2、第15题:
第一个填空的答案要点为:(疤痕)极像木头长出的眼睛。对原句稍作改动不扣分,但有部分学生把整个小节作为答案,甚至范围更大。改进表格下两句的句子特点,句子过多显然有“撒大网”的嫌疑。
第二个填空的评分要点是要扣住“纯正的农人必须经过抗争和磨难,才能成长成熟,才能看穿苦难和贫穷”。关键是要强调磨难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或者磨难的意义所在。
如:“人只有经受磨难,才能真正地成长成熟”,“只有这双眼睛能一眼看穿苦难和贫穷”,“成长必须经历磨练,才能获得成功”,“这茧子能一眼看穿苦难和贫穷,磨练农人的性格”。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