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概要:“球员们心中的石头一扫而光。”“球员们的情绪顿时高涨起来。”“球员们心中的烦恼顿时消失了。”“信心的火焰重新燃烧起来。”“球员们心中悬着的石头飞得更高。”“球员们的心平静的像块石头坐落在地上。”……以上语句其实都不能与当时的氛围吻合。有的改过之后,反而更加不合适了,如“球员们心中的石头一扫而光”、“球员们心中的烦恼顿时消失了”,人的情感转变,不至于如此迅速吧?3、部分学生字迹模糊,无法辨认,影响分数。4、改错过程中又出错。“失之交壁”中的“壁”字,学生知道错了,却不会写,误写成了“避,璧,擘”,还有学生把“臂”的左上角多写一点,是不是受书法练字的影响?“不负众望”中的“众”误作“重”;“重整旗鼓”中的“整”误作“振”;“谴责”的“谴”误作“遣”。5、不注意题目要求要求“修改3~4处”,但有学生全面开花,肆意修改,意在乱中取胜,最多修改达13处。其实是弄巧成拙,因为修改超过4处的,从第5处起开始就不得分了。因此,忽略了题目要求是出力不讨好的事情。三、两点建议1、语段中的第7句,没有任何语病,但很多学生却多花时间在上面修改。能否删除这一句呢?2、语段修改,在我们平常教学
常州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评卷,标签:初中其他教学参考,http://www.wenxue9.com“球员们心中的石头一扫而光。”
“球员们的情绪顿时高涨起来。”
“球员们心中的烦恼顿时消失了。”
“信心的火焰重新燃烧起来。”
“球员们心中悬着的石头飞得更高。”
“球员们的心平静的像块石头坐落在地上。”
……
以上语句其实都不能与当时的氛围吻合。有的改过之后,反而更加不合适了,如“球员们心中的石头一扫而光”、“球员们心中的烦恼顿时消失了”,人的情感转变,不至于如此迅速吧?
3、部分学生字迹模糊,无法辨认,影响分数。
4、改错过程中又出错。
“失之交壁”中的“壁”字,学生知道错了,却不会写,误写成了“避,璧,擘”,还有学生把“臂”的左上角多写一点,是不是受书法练字的影响?
“不负众望”中的“众”误作“重”;“重整旗鼓”中的“整”误作“振”;“谴责”的“谴”误作“遣”。
5、不注意题目要求
要求“修改3~4处”,但有学生全面开花,肆意修改,意在乱中取胜,最多修改达13处。其实是弄巧成拙,因为修改超过4处的,从第5处起开始就不得分了。因此,忽略了题目要求是出力不讨好的事情。
三、两点建议
1、语段中的第7句,没有任何语病,但很多学生却多花时间在上面修改。能否删除这一句呢?
2、语段修改,在我们平常教学中也深感问题严重,在历次考试中失分率一直居高不下,这次中考中也反映了这一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恳请教师和教研室专家一起来商讨解决问题的良策。
【概述】
本小组共阅卷42815份,9、10题总分6分,每题3分。平均值3.5分,其中第9题1.5分,第10题2分。
【典型问题及分析】
答题不全面:
这是第9题出现的最大问题,按答案要求学生答出“青少年”“不上网”“多读书”三点,每点一分,而超过半数的同学只能答出其中的一至二点。
究其原因:学生答题有很大的思维惯性,如找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常常会只注目于题目、开头、结尾,从而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就如本题,很多学生照抄了题目“关掉你那个浏览器”,或照抄结尾“珍爱你的青春,关掉你那个破浏览器”。
审题不细致,忽略关键词。
第9题出现照抄题目、结尾的一大原因也在于审题不细致,学生没有注意题干中“通读全文”“概况”这两个关键词;
其次,也有不少学生忽略了“用一句话”这一要求,出现了这样的答案——“①知识共享要有可以接受知识能力的前提;②真正的体验靠自己。”
文体意识淡薄。
《关掉你那个浏览器》是一篇结构清晰、论点鲜明的议论文,且第9题明确要求学生概况中心论点,但即便如此,当学生面对第十题事实论据的作用时,依然出现下列答案:
①、④段用了例举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来……
第①段说明了……
第④段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
①、④段生动形象准确地说明了……
第④段作用:说明要想有成果,需要自己品味。
据不完整统计,近30%的考生在答案中出现了“说明”“告诉……道理”“生动形象地描写……”等字样,相反,“提出观点”“证明观点”这种比较准确的术语倒反而被较少提及;
对议论文结构认识模糊。
初中学生对议论文存在读得少、写得更少的问题,因此对议论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认识并不清晰,所以很多考生答题时,对第①第④段的作用往往以:“证明中心论点”一言以蔽之。而不能逐条回答。
思路混乱,答题缺少条理。
教师评卷,一般为踩点给分、逐条计分,所以学生答题最好能根据要求逐条回答。如第10题:“第①④段中的事实论据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作简要说明。”最佳答法莫过于“(1)第①段……;(2)第④段……”而近20%的学生没有分条答题,而是笼而统之地回答:“两段事实论据证明了青少年要远离网络,多读书。”
【反思评价】
反思:试卷关注到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对议论文教学不够重视、对文体知识缺乏强调的弱项,可以促进语文教学的改善。
评价:试卷注重考生答题习惯、审题能力、思维逻辑的考察,让真正个体素质强、习惯好的同学出尖拔萃,这一点值得肯定。
【一点迷茫】
在我的议论文教学中,通常让学生特别注重题目、开头、结尾或开头现象论述后的分析,并指出:中心论点很多时候在这里即可窥见一斑。而此次考试无疑打破了这一套路,那是否以后的议论文教学除整体阅读外将无捷径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