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教学网语文教学语文辅导大全现代文阅读指导(苏教版九年级)» 正文

现代文阅读指导(苏教版九年级)

[10-18 21:02:44]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语文辅导大全   阅读:8442

概要: 九年级语文总复习——专项训练现 代 文 阅 读现代文阅读,必须理清思路,弄清作者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如何,考虑句与句、段与段的先后顺序和逻辑联系等。答题方法主要是寻找、归纳(概括)、运用、理解和迁移等几种。其试题类别及解题要领为: 词语及朗读类别 ●选择一组实词填空 可以考试以下几种可能:1、动作先后顺序;2、词语的搭配习惯(包括动宾之间,定语、状语和中心语之间);3、与前后文内容的呼应;4、与邻词构成近义或反义关系;5、事物的发展顺序;6、其他结合语境的情况。 ●名词理解 联系语境考虑,如《苏州园林》中的“败笔”一词,答题时要考虑与说明事物的特征“图画美”联系起来观察。 ●体会词语使用的准确性 一般是句子中谓语动词前的副词(作状语)或其他修饰限制成分。如:人脑一般重1300到1500克。揣摩用词准确性:先正面回答(同义解释法)写出了什么,再反面回答(删去则不能表示什么意思),最后说体现用词的准确性(也可不说,看情况确定)。 短语、句子与段落类 ●找线索句 1、与文章题目有关;2、文中多次出现的类

现代文阅读指导(苏教版九年级),标签:语文辅导知识,http://www.wenxue9.com

 九年级语文总复习——专项训练
现  代  文  阅  读
现代文阅读,必须理清思路,弄清作者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如何,考虑句与句、段与段的先后顺序和逻辑联系等。答题方法主要是寻找、归纳(概括)、运用、理解和迁移等几种。其试题类别及解题要领为:
    词语及朗读类别
    ●选择一组实词填空  可以考试以下几种可能:1、动作先后顺序;2、词语的搭配习惯(包括动宾之间,定语、状语和中心语之间);3、与前后文内容的呼应;4、与邻词构成近义或反义关系;5、事物的发展顺序;6、其他结合语境的情况。
    ●名词理解  联系语境考虑,如《苏州园林》中的“败笔”一词,答题时要考虑与说明事物的特征“图画美”联系起来观察。
    ●体会词语使用的准确性  一般是句子中谓语动词前的副词(作状语)或其他修饰限制成分。如:人脑一般重1300到1500克。揣摩用词准确性:先正面回答(同义解释法)写出了什么,再反面回答(删去则不能表示什么意思),最后说体现用词的准确性(也可不说,看情况确定)。
    短语、句子与段落类
    ●找线索句  1、与文章题目有关;2、文中多次出现的类似的句子(写物或表达某种感情的句子)。整篇阅读、整体理解后才着手寻找并答题。
    ●概括段意或层意  记叙性语段,思考谁在什么时间地点或什么情况下干了什么事,或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人或事物的,可分成若干块,逐块概括, 然后合并成一句话。说明文与说明事物的特征挂钩。议论文要考虑讲了什么道理或举了什么事实,为了证明什么观点。
    ●句式比较  1、比语气语调;2、比强调的内容、重点;3、比效果(如是否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等)。
●找中心句  先找前,前无才找后。其位置主要有首句、第二句(首句是过渡句或引出下文的句子时)、中间句、结句。先自己归纳主要内容,再找出与主要内容相吻合的句子。
●句子在结构或内容上的作用  开头、中间、结尾情况不同,看具体情况从一点或两点回答,关键词:总领、总起、引出、过渡(承上启下)、线索、分论点、总结、概括、点明主旨等。
●句子的含义  1、表层和深层含义分析法;2、喻体还原成本体法;3、联系文章中心体会法。
体悟主旨类
●给出若干种看法,看是否符合原文内容或思想  要仔细辨别,认真对照原文内容。
●归纳中心意思  通过哪件事的记叙,反映了一种社会生活现象,赞扬或鞭挞主人公的精神品质或恶劣行径。
●写出读后的启发、感受和收获等。
●评论人或事,对某种思想行为发表自己的见解。内容、表达方式、语言形式、乃至字数都须遵循题目的要求。
●读关键词,划关键词句、理解其含义、品味文章的感情。


散文欣赏阅读
[考测点导航]
赏析散文,在初中阶段要求学生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位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知识归纳点拨]
培养学生初步欣赏散文的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在了解散文的概念和分类的基础上,赏析散文通常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理解散文“形散神不散”的重要特点。2、掌握散文的线索。3、理解散文的凝练、优美、精辟的语言。平时阅读时要注意根据上下文细心揣摩重点词句的含义及表达作用,品味作者所用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体会渗透于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赏析散文的意境,理解散文中所运用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体会其艺术效果。
[考题经典]
(一)
人是一本书
人是一本书。
看人如读书。
人的外表,不就是封面吗?
人的内心,不就是内容吗?
有的人,封面与内容同样高雅;有的人,封面与内容同等粗俗。有的人,封面很不起眼,内容却精彩无比;有的人,外表包装得如金似玉,内心却不堪入目。
好人自然是一本好书,你打开扉页就有一缕鲜花的芬芳迎面而来。
坏人自然是一本不好的书,你才揭开封面就能嗅到一股难闻的气味。
(    )的人像一本散文集,(    )的人是一本抒情诗,(    )的人如同一本幽默辞典,(    )的人仿佛一部科学论著。那些祸国殃民最终遗臭万年的民族败类,不就是一套活生生的反面教材吗?而那些为国为民洒尽一腔热血的志士,又多像一卷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啊!
做人如写书。
请不要怪母亲没有给你制出漂亮的封面,也不要怪父亲没有给你做出美丽的插图。①你自己这本书,主要还得靠你自己来写——用你的勇气和力量,用你的聪明和才智,用你的心血和汗珠……
然而,总有一些人把不该删除的真诚删除了,结果自己这本书中没有了纯洁的位置。他们都忘记了:②在生命的版面上,应该写下高尚,应该填上纯真,应该刻画奉献,应该描绘进取。
也许,你写了一生也成不了杰作,也许,你写了一世也成不了名著。但决不能因此而粗制滥造,随便应付,哪怕写出的书无人阅读,也要篇篇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如果有了漂亮的开头,就应该追求完美的结局;如果有了精彩的材料,就应该将它打磨成实在的文章。
如果人们常常把你亲切地朗读,那就是你无上的光荣;如果人们永世把你深情地背诵,那就是你最大的幸福。
1.写法体味——贯串全文的一个比喻句是:
人是一本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Tag:语文辅导大全语文辅导知识语文教学 - 语文辅导大全


上一篇:诗词鉴赏常见易混术语分类解析(二)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