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教学网语文教学语文辅导大全“练熟还生”:一个语文教学现象» 正文

“练熟还生”:一个语文教学现象

[10-18 21:03:12]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语文辅导大全   阅读:8903

概要: 三、“练熟还生”现象对语文教学的启示 基于以上现象的透视与理论参照,我们再来分析当前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与写作。无可否认,时至今日,我们还是悲哀地发现,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写作教学,都始终徘徊于低效的边缘。究其根源,这与我们长期囿于陈旧的教学内容、惯性的教学思维不无关系。鉴于此,透视“练熟还生”现象,从中发掘规律,或许能启示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推陈出新,变习见为新知,化腐朽为神奇。 1.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练熟还生”的阅读意识 当下,中学语文界对“文本解读”的讨论似乎掩盖了“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其实,“文本解读”不等于“阅读教学”。文本解读,注重的是解读的结论;阅读教学,偏向的是阅读的过程。阅读教学并不止于让学生掌握N种解读结论,哪怕这结论中不乏真知灼见。因为,阅读教学注重的是培育学生的“阅读能力”,养就其探索未知的“阅读意识”,而“练熟还生”就是一个不断追求创新的过程,就是一种不断启发个体认识、改造世界的意识。譬如我们对经典文本《项链》(法国莫泊桑)的阅读教学,过去学生在教师的牵引下“读出了”玛蒂尔德的“虚荣”,此外就寻不出其它内容了。而在当下“多元解读”的浪潮启发

“练熟还生”:一个语文教学现象,标签:语文辅导知识,http://www.wenxue9.com

 

三、“练熟还生”现象对语文教学的启示

 

基于以上现象的透视与理论参照,我们再来分析当前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与写作。无可否认,时至今日,我们还是悲哀地发现,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写作教学,都始终徘徊于低效的边缘。究其根源,这与我们长期囿于陈旧的教学内容、惯性的教学思维不无关系。鉴于此,透视“练熟还生”现象,从中发掘规律,或许能启示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推陈出新,变习见为新知,化腐朽为神奇。

 

1.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练熟还生”的阅读意识

 

当下,中学语文界对“文本解读”的讨论似乎掩盖了“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其实,“文本解读”不等于“阅读教学”。文本解读,注重的是解读的结论;阅读教学,偏向的是阅读的过程。阅读教学并不止于让学生掌握N种解读结论,哪怕这结论中不乏真知灼见。因为,阅读教学注重的是培育学生的“阅读能力”,养就其探索未知的“阅读意识”,而“练熟还生”就是一个不断追求创新的过程,就是一种不断启发个体认识、改造世界的意识。

譬如我们对经典文本《项链》(法国莫泊桑)的阅读教学,过去学生在教师的牵引下“读出了”玛蒂尔德的“虚荣”,此外就寻不出其它内容了。而在当下“多元解读”的浪潮启发下,人们终于读出了“玛蒂尔德诚实守信的品质”、“路瓦栽珍爱妻子的宽容大度”、“佛来思节夫人真诚善良”……其实仔细想想,这些所谓“多元解读”结论,与“玛蒂尔德的虚荣”并无本质差别,因为这都是从人之“伦理”视角来解读文本。如此观之,我们不得不感慨于自身阅读视界之狭小,教学知识之贫瘠。因为长期以来,人们似乎习惯于从“伦理学”视角看文本,跳不出以人伦关照文学的思维定势。古人云“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日常语文课堂,若总是以一种单极思维方式进行教学,不敢想象,学生是否有创新思维的发展。

鉴于此,我们语文课堂上若能坚持“练熟还生”式教学,不断追求创造性阅读,突破教材文本解读的“高原”区,或许能提升自身解读文本(尤其是经典文本)的能力,培育学生探究未知的意识。或许有人质疑何其难也!下面,笔者就以“语文味”倡导者程少堂先生的《荷花淀》教学为例,具体阐释对经典文本进行“练熟还生”式的教学尝试。

众所周知,孙犁的小说《荷花淀》是语文教材中的传统名篇。过去人们总是习惯于从文章学、社会学甚至政治学视角解读文本,日积月累,将其成就为“经典名篇”,以至于在教学内容选择上进入了“高原”区。但程少堂先生却另辟蹊径,上了一堂题为《用另一种眼光读孙犁:从<荷花淀>看中国文化》的语文课。

在具体教学中,老师先从中西文化差异入手,以“中国人和美国人在表达感情上有什么不同”为切入口,打开学生阅读视野,然后再让学生反复品读小说开头三段景物描写,让学生思索:这里人与自然是什么关系?并引导学生将其与高尔基的《海燕》作比较,从而得出结论:西方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对立关系;中国文化则主张人和大自然和谐交融,呈现出一种天人合一的和谐美。接着,老师旁征博引,从“芦苇”到诗经中的“蒹葭”,借此告诉学生:跳动在女人怀中的芦苇正是中国女人爱情的象征。至此,女人心中美好的情感在荷花淀的诗意环境中达到了和谐统一,而就在这诗意品味中老师顺势引导学生思考了小说主题:抗战如此残酷,孙犁为何要写这种如诗如画的荷花淀?在理解小说主题后,师生紧扣文本,着重分析了夫妻关系、父子关系以及女人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明白小说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无不渗透着一种和谐美。最后,师生研读小说中女人们探夫不遇情节,得出了中国人处理人与自我(心灵)之间的关系是中国文化的处理方式:含蓄且内敛,即和谐适中。

纵观课例,老师抓住“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三重关系,以文化的视角重新解读《荷花淀》。无论是整篇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局部具体细节的品味,无不渗透着中国文化的气息。虽然这堂课也有争议,但其对于经典名篇“练熟还生”式的解读,这一别开生面的课堂教学,“但开风气不为师”,极大激发了学生重读经典文本的新思维、新意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语文辅导大全语文辅导知识语文教学 - 语文辅导大全


上一篇:新课标初中三年所有古诗集锦
《“练熟还生”:一个语文教学现象》相关文章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