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教学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考复习资料现代文阅读课时复习计划(1—1)(人教版九年级)» 正文

现代文阅读课时复习计划(1—1)(人教版九年级)

[10-18 21:03:12]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高考复习资料   阅读:8735

概要:⑤陶公柳,是宽容的树木。在一棵棵、一排排陶公柳下,有草坪、月季、小黄杨等,它们和睦相处、团结友爱,共同抗击严寒酷暑。 ⑥陶公柳,是质朴的树木。它没有松柏之风、翠竹之节,也不像腊梅暗香浮动、牡丹婀娜娇艳。它质朴无华,恬静淡泊,不事张扬,默默奉献。它浑身是宝:枝条可制成柳篮、柳筐和柳箱等,树干可加工成桌、椅、床、柜等家具,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叶、茎、皮、根皆可入药,具有很高的医药价值;它可以净化空气,绿化环境,使青山常在、碧水长流,具有良好的环保价值。⑦陶公柳,本是一种很普通的大众树木,但它早已融合到中华历史文化之中,历尽千年沧桑却依然美丽。⑧陶公柳是鄂州的象征,我爱江南的陶公柳。[2007年河北省试验区] 1.简述“陶公柳”这个名称的来历。2.文章第③段引用古人吟咏“陶公柳”的诗句有什么作用?3.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剖析]这是一篇较有文化含量的散文。第1题通过对名称来历的探寻,考查对指定内容的感知。第2题通过对引用诗句的考查,理解引用在全文中的作用。第3题考查对作品感情倾向的把握。解答第1题的关键在于寻找答案所在的段落,通过阅读,可以锁定第3自然段

现代文阅读课时复习计划(1—1)(人教版九年级),标签:高考复习计划,http://www.wenxue9.com
⑤陶公柳,是宽容的树木。在一棵棵、一排排陶公柳下,有草坪、月季、小黄杨等,它们和睦相处、团结友爱,共同抗击严寒酷暑。  
⑥陶公柳,是质朴的树木。它没有松柏之风、翠竹之节,也不像腊梅暗香浮动、牡丹婀娜娇艳。它质朴无华,恬静淡泊,不事张扬,默默奉献。它浑身是宝:枝条可制成柳篮、柳筐和柳箱等,树干可加工成桌、椅、床、柜等家具,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叶、茎、皮、根皆可入药,具有很高的医药价值;它可以净化空气,绿化环境,使青山常在、碧水长流,具有良好的环保价值。
⑦陶公柳,本是一种很普通的大众树木,但它早已融合到中华历史文化之中,历尽千年沧桑却依然美丽。
⑧陶公柳是鄂州的象征,我爱江南的陶公柳。[2007年河北省试验区]
    
1.简述“陶公柳”这个名称的来历。

2.文章第③段引用古人吟咏“陶公柳”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3.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剖析]这是一篇较有文化含量的散文。第1题通过对名称来历的探寻,考查对指定内容的感知。第2题通过对引用诗句的考查,理解引用在全文中的作用。第3题考查对作品感情倾向的把握。解答第1题的关键在于寻找答案所在的段落,通过阅读,可以锁定第3自然段中“在鄂州期间,他曾带领官吏和百姓植树造林,在武昌城四周广植柳树。‘陶公柳’、‘武昌柳’之名由此而来。”这句话。这时,只要用自己的语言稍微改动一下,答案就出来了。解答第2题的关键在于对“引用”作用的理解。细读原文我们发现,这些句子不仅赞美了“陶公柳”的美丽风姿,让读者受到优美诗句的熏陶,而且也印证了“陶公柳”“武昌柳”的名称由来已久。解答第3题的关键在于把握文中的抒情句,而文章中“陶公柳,本是一种很普通的大众树木,但它早已融合到中华历史文化之中,历尽千年沧桑却依然美丽。”和“陶公柳是鄂州的象征,我爱江南的陶公柳。”这些都是直接抒情的句子,据此,我们可以肯定地写出答案。
参考答案:1. 晋代陶侃在武昌(今鄂州)期间带领官吏和百姓广植柳树,人们为了缅怀(纪念)他,把他所种的柳树称为陶公柳。2. 印证“陶公柳”“武昌柳”的名称由来已久;增加文章的文化内涵;赞美了(“武昌柳”)的风姿,表达了对陶公的怀念之情。3. 表达了作者对陶公柳的赞颂和热爱的思想感情。

二、概括提炼
第一课时
一.设计构想:本课时通过对中考现代文阅读命题走向的学习,达到对现代文阅读命题规律的全面把握。同时,我们还将通过对概括提炼的一般方法和常见考点的学习,切实掌握解题技巧和考查的常见角度。如果说“走向”是一位向导的话,那么“方法和考点”就是一张蓝图。紧紧跟随着向导,我们将会更加清楚地了解现代文阅读的命题规律;牢牢把握住蓝图,我们将会设计出许多我们不曾设计过的精彩方案。
二.教学目标:1. 中考现代文阅读命题走向。2.掌握整体感知的一般方法。3.掌握概括提炼的常见考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1. 中考现代文阅读命题走向。2.掌握整体感知的一般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中考现代文阅读命题走向
中考现代文阅读能力的考查是检验学生语文素养高低的一项重要内容。研究中考现代文阅读命题走向与对策,不仅对学生考好语文有直接的作用,而且对改革阅读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适应未来社会需要,迎接时代挑战,有着重要意义。
1.权重——趋于稳定。
江西省近几年的现代文阅读一直赋30分,占全卷分数的四分之一。今后几年可能还会稳定在这个分数上,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因为阅读不仅是学好语文的基础,也是学好其它学科的基础,所以这个分数也是较为合适的分数。阅读对于积累知识、开拓视野、陶冶情操、提高写作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前面提到,《语文课程标准》关于现代文阅读教学与考查有很详细的论述,这里不再赘述。
2.体裁——趋于淡化。
为了全面测试学生的阅读能力,中考试题一直注意兼顾各种文体,但在具体命题的时候,命题人员有意避开纯粹的文体知识考查,注重通过能力立意,淡化文体意识。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切实把握这一变化。一方面,我们要讲解一些文体知识,因为它是知识的起点。另一方面,我们又要超越文体,从阅读的整体观念上指导复习。
3.选材——侧重人文性。
近几年,江西省现代文选材来自课外这早已人人皆知,似乎选文可以天马行空,让人摸不着边际,其实,我们换一个角度一看,便会豁然开朗,任何一年的选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时文,都特别强调人文性。如2007年第一篇现代文《看山老爹》,虽是一篇小说,但充满着人文气息。即使第二篇《“植物大熊猫”——四合木》这样的说明文,也意在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仍然是充满着人文气息的小品文。
4.重点——注重整体性。
近几年,江西省中考现代文阅读的试题设计,很少围绕孤零的知识点设计试题,特别重视从整体出发,全面把握文意的题目。因为,《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整体把握的能力。
(二)概括提炼的一般方法。
我们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讲解概括提炼的一般方法。
从宏观层面来讲,概括提炼的一般方法是:
第一步:通读全文,把握要点。这一步要读过程中,我们要把握全文的要点,弄清全文主要意思,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不同文体的特点。
第二步:审读题目,锁定区间。这一步要认真审读题目,根据题干要求,锁定阅读区间,并作进一步的细致阅读。
第三步:细心探究,寻找标志。阅读要善于发现文中的标志性语句。如文章的标题、主旨句、中心句、开头句、结尾句、过渡句、抒情句、议论句等,它们往往在文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四步:比较辨别,提炼要点。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肯定会有很多相关信息涌入眼底,但只有通过比较和辨别,提炼要点,才能做到要点全面。另外,还要特别注意挖掘出一些隐性信息。
第五步:简洁明了,表述准确。在上一步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推敲要点,使答案既简洁明了、概括全面,又表述准确。
从宏微观面来讲,概括提炼的一般方法是: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Tag:高考复习资料高考复习计划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考复习资料


上一篇:古诗鉴赏——炼字(人教版高三)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