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教学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考复习资料巧解“新闻现象概括与评说”题» 正文

巧解“新闻现象概括与评说”题

[10-18 21:03:12]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高考复习资料   阅读:8603

概要:巧解“新闻现象概括与评说”题 如果说04—07年我省自主高考语文卷对“语言表达及运用”这块试验田 “试验”步子还迈得不够大的话,那么,始于08年的“改革”简直可用“大刀阔斧”加以形容。08年自然科学文“堂而皇之”以主观题形式命制,且不说其科学性如何,“面貌大新”是肯定的。而09年再重拳出击,让考生对新闻现象进行概括与评说,强化对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的综合考查。对新闻现象进行概括对考生而言并不陌生,它与此前“拟一句话新闻”考查实质是相仿的,即在阅读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压缩,因此,我们大可用 “拟一句话新闻”的规范指导答题,即抽出新闻材料五要素(时,地,人或物,事,因,果)中的核心二要素人或物及事展开信息重组,形成“何人或物做何事”的概括模式。“重组”方式依材料则数、性质而定:单则的直接进行;两则及以上的,按材料“似”或“异” 的组合展开同或异向合并。如《09考试说明》“参考试卷” 16(1)题,材料一和二的“物”分别是“某大学”和“有的社会团体”,“事”是同质的:已出现“掌托”现象,据此合并拟出答案:社会上已出现“掌托”现象;又如09省单科质检1

巧解“新闻现象概括与评说”题,标签:高考复习计划,http://www.wenxue9.com


巧解“新闻现象概括与评说”题

 

如果说04—07年我省自主高考语文卷对“语言表达及运用”这块试验田 “试验”步子还迈得不够大的话,那么,始于08年的“改革”简直可用“大刀阔斧”加以形容。08年自然科学文“堂而皇之”以主观题形式命制,且不说其科学性如何,“面貌大新”是肯定的。而09年再重拳出击,让考生对新闻现象进行概括与评说,强化对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的综合考查。

对新闻现象进行概括对考生而言并不陌生,它与此前“拟一句话新闻”考查实质是相仿的,即在阅读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压缩,因此,我们大可用 “拟一句话新闻”的规范指导答题,即抽出新闻材料五要素(时,地,人或物,事,因,果)中的核心二要素人或物及事展开信息重组,形成“何人或物做何事”的概括模式。“重组”方式依材料则数、性质而定:单则的直接进行;两则及以上的,按材料“似”或“异” 的组合展开同或异向合并。如《09考试说明》“参考试卷” 16(1)题,材料一和二的“物”分别是“某大学”和“有的社会团体”,“事”是同质的:已出现“掌托”现象,据此合并拟出答案:社会上已出现“掌托”现象;又如09省单科质检16(1)题,材料1、2的“物”分别是名片和名片交换热,“事”分别是中学生分发名片和交换名片成风。重组信息拟成答案:名片热正在中学生中悄然兴起。再如09龙岩单科质检16(1)题,材料一、二异质。“人(物)”分别是科大和30多名小学生,“事”分别是“隐形”资助贫困生和以参观式的慰问资助贫困生,合并成答案:人们以不同观念和做法资助贫困生。当然,以上三题的答案表述大可灵活,但不管怎样,答案都应涉及上述二要素。

     至于评说新闻现象,它实质是考短论写作,对师生来说是全新的,但作答并非无章可循。它大体类似于新闻短评写作,字数在100字左右,因此,无论是观点的提出还是对观点作合理阐发,都只能“带着镣铐跳舞”。具体地说,有一定的行文结构和层次铺展样式。现结合以上三卷相关例文作一番解剖:

1、答案示例① “掌托”现象助长了弄虚作假的不良风气,应当予以治理。(总说作否定观)∣因果  “掌托”们的作用无非是适时引发阵阵掌声,来显示某些味同嚼蜡、言不及义的演讲的“重要”与“精彩’,这是与我们所提倡的诚信相悖的。∣∣递进  而且,其中所折射出的阿谀逢迎之风,就更令人担忧了。(从事件结果角度分说理由)

 答案示例② “掌托”现象不能简单地一概加以否定。(总说作肯定观)∣因果  它是为避免出现冷场的尴尬局面而采取的措施,虽然不尽如人意,但至少体现了主办方对被邀演讲者的尊重,(复句中的层次并列)体现了传统的礼仪观念。(从事件起因角度分说理由)∣因果  对此要适当引导,而不应简单地否定(回应总说再作肯定观)。

2、答案示例① 中学生使用名片无可非议。(总说作肯定观) ∣因果  名片作为一种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工具,能简明而直接地向别人介绍自己。∣∣并列  另外,中学生迟早要进入社会,应学会运用各种方式积极地表现自己,推荐自己。(从事件结果角度分说理由)
     答案示例② 中学生使用名片为时尚早。(总说作否定观)∣因果  中学生的交际范围有限,所接触的人多是自己熟悉的,无须通过名片介绍。∣∣并列  另外,过早地使用名片.也会助长一些人的虚荣心,不利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从事件必要性和结果角度分说理由)
   3、答案示例①资助贫困生要顾及他们的自尊心。(从“施事”角度总说作肯定观)∣因果  如果在给贫困生资助的同时却在客观上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那么,这样的资助会给其内心留下阴影。(从事件结果角度分说理由)∣因果  科大的做法不仅是一种关爱,更体现了一份尊重(从事件做法角度回应总说再作肯定观)。
    答案示例②贫困生接受资助应有平常心。(从“受事”角度总说作肯定观)∣因果  经济上的贫穷并不等于地位的低贱。∣∣递进  再说,他人对你的资助是出于真诚的。(从事件起因做法角度分说理由)∣因果  对此不应有自卑心理(回应总说再作肯定观)。

从“评说”答案示例看,写作中有几点须注意:

一、三卷都以“新闻现象概括”作为“评说”的铺垫,因而考生应先吃准现象才能更好地评说。

二、一般地说,新闻事实重客观陈述,报道者情感重“零度”投入。如参考试卷的,此时考生观点把握完全靠自己。有时,报道者情感还是有所流露的,如09省单科质检材料1中“刮目相看”、“印象深刻”,材料2中“旋风”、“人数比例是相当高的”、“居然”;龙岩单科质检材料二中的“受伤”等意味着报道者对新闻现象评价有褒有贬,这无形给考生观点提炼暗示正反等方向。不过,不管如何出题,考生都应“开放性”地牢固树立正、反、正反结合等多向酝酿观点的写作意识。

三、理论上,短论总体结构展开有总―分、分―总、总—分―总三种形式,但从出卷及阅卷实际说,以直接亮出观点的总―分、总—分―总两种结构为宜。语法层次是因果关系。

四、受答题时间限制,考生亮出观点应旗帜鲜明,决不含糊。可“开放性”地作肯定观、否定观、肯定否定兼及的辨证观;应单刀直入,一针见血,不能有废话和太多的曲折。在分说部分,强调富有逻辑自圆其说地说理,不作事例列举;强调发散思维,联系事件的起因、结果、做法等对事理多从横向及纵深“探究性”地挖掘,铺排语法层次以句群和复句中的并列、递进等关系为主。

五、为更快更好适应“评说”写法,考生宜多阅读新闻短论、杂文、普通议论文等,更好地发挥阅读对写作的引导作用。另外,应更关注时事及自身群体实际,以积极参与的心态“开放且探究”地大胆言说。

[1] [2]  下一页


Tag:高考复习资料高考复习计划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考复习资料


上一篇: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考点精萃
《巧解“新闻现象概括与评说”题》相关文章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