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概要:[小结] 最佳角度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是要有新颖性。它要能概括这个材料的主旨。它能写出与众不同的观点。第二,是具有概括性。能概括这个材料的主旨第三,是要有针对性。每一个材料它基本上是要和我们的生活,和我们学生的实际有关。关于最佳角度的理解:①关于最佳角度。最佳角度当然很重要,但我们在作文的时候往往抓不住它,这个问题的确是一个难题。确实,在一个材料看完以后会想到很多个观点,那么哪一个是最佳的角度呢?我觉得对大家平时作文来说,最佳角度的理解应该宽泛一点,我们不要把最佳角度理解为唯一正确的一个角度,就好象有一句广告词说的,提炼观点“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对最佳角度宜作宽泛的理解:在所提炼的几个观点中(幻灯片)最能反映材料本质含义的观点。自己感受最深、最能阐述清楚的观点最具有现实针对性的观点。第一指在所提炼的几种观点中,最能反映材料本质含义的观点。一般人的理解往往是把第一种当作是最佳角度。但是后面两种不能说错,只能说相对而言第一种更好。还是那句广告词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比如说有这样一个材料:俄国大作家契诃夫的一个短篇小说,把他的故事压缩下来,基本情形是这样的:有一个银行家
“议论文观点的提炼”教学设计,标签:高考复习计划,http://www.wenxue9.com[小结] 最佳角度要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是要有新颖性。它要能概括这个材料的主旨。它能写出与众不同的观点。
第二,是具有概括性。能概括这个材料的主旨
第三,是要有针对性。每一个材料它基本上是要和我们的生活,和我们学生的实际有关。
关于最佳角度的理解:
①关于最佳角度。最佳角度当然很重要,但我们在作文的时候往往抓不住它,这个问题的确是一个难题。确实,在一个材料看完以后会想到很多个观点,那么哪一个是最佳的角度呢?我觉得对大家平时作文来说,最佳角度的理解应该宽泛一点,我们不要把最佳角度理解为唯一正确的一个角度,就好象有一句广告词说的,提炼观点“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对最佳角度宜作宽泛的理解:在所提炼的几个观点中(幻灯片)
最能反映材料本质含义的观点。
自己感受最深、最能阐述清楚的观点
最具有现实针对性的观点。
第一指在所提炼的几种观点中,最能反映材料本质含义的观点。一般人的理解往往是把第一种当作是最佳角度。但是后面两种不能说错,只能说相对而言第一种更好。还是那句广告词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比如说有这样一个材料:
俄国大作家契诃夫的一个短篇小说,把他的故事压缩下来,基本情形是这样的:
有一个银行家,他忽然心血来潮,要跟人打赌,谁愿意在规定的房间里呆上十五年。干什么?就是看书,不能够与外界接触,不能跟别人交谈,那么我愿意付给他一大笔巨款,把这个想法写了一个公告,谁愿意来跟我签这个合同。有一个文化人一看,我愿意。行,我们签约吧,签了以后,把他关起来,在一个房间里,就跟他说,你的任务是在这个房间看书,看十五年。你要是看什么书,你要换什么衣服,你要吃什么东西,不准讲话,写个条子,放在窗口,第二天一定有人给你送来。他就在房间里看,开头是什么都看,没有什么计划,后来逐渐就有选择了,他看小说,看历史,看传记,不仅看这些,还看哲学、自然科学著作,快到十五年的时候,这个在房间里看书的文化人经过一番深思,毅然离开房间,结束了这场赌博。
[提问] 材料就是这么一个故事,要问,这个故事能提炼什么观点呢?
最多的说是关在里面不好受,能出来多好。于是第一种观点出来了,自由比金钱重要。你不能说他错。
第二种观点说,他感到钱是次要的,他在将近十五年的时间里,看了很多书,增长了很多知识,这是比金钱更宝贵的。也不能说他错。
但是恐怕它不是最佳的。这样想,有几处是关键的,他看小说,看历史,看传记,看哲学,这一处,不要小看这一句,因为看的内容都可以引发出思考,看小说可以领悟人生,看历史,可以知道社会发展,看传记,更有体会了,我们一般的人不能写传记的,都是名人、伟人,那么这些人都对社会做出过巨大贡献,或者更准确地来说,他们这些人曾经给社会作出过贡献,所以才给他们写传记,然后他还看哲学,用我们通俗的话来说,哲学是使人聪明的学问,它能够帮助他分析问题,他看自然科学,那么更进一步地去解释社会社怎么发展过来的。这个一想就很有味道了,在加上后面离开前他有一句话在那里,“经过一番深思”,他不是随便就决定的,他是经过一番思考,而且思考得很深刻,正因为思考了,他才结束了这场赌博。这样一想,他就想到,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传记里的人就是他的榜样啊。所以最完整的,最准确的、最全面的一个观点应该是:
知识比金钱重要,只有用所学的知识造福社会,才能创造一个有价值的人生。
不然关在屋里能够做什么贡献呢?这样想起来,前面两个观点虽然不错,但是还浅了一些,相对来说第三个观点就比较完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最佳角度。
我再举个例子:
1915年,当时欧洲的一位传教士,来到了大洋州上的一个岛,他这个传教站附近有一个原始部落,他一看,他们的生产力很低,出于好心,于是就写信给本国,然后有人就把一批钢斧无代价地赠送给当地土人,因为他想,你用我这个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力就提高了,哪知道不仅没有提高,唯一的结果是增加了当地土人睡眠的时间。
有人一看,马上想到一个观点,说这些传教士不会教人,你不应该只教给他工具,还应该教给他方法。这个观点没有错。是有一定道理的。
还有人说,这些土人本来就是不开化的,而且很难跟上时代步伐,你就不要管他。这个写来不怎么样。
但是很少有同学从生产力这个特定概念去思考,生产力包括生产工具和人,我们实际上学过的,在你们政治经济学概念当中,生产力包含劳动者和生产关系,而这个两个因素当中,劳动者是最生动、最活跃的一个因素,要提高生产力,当然要改进工具,同时更应该提高这些人的素质。现在我们不是常说素质教育吗?这样想,一比较,你的观点就出来了。所以这个材料告诉我们,要提高生产力,首先要提高人的素质。这就是一个最佳角度。
第三个例子,我看到一段对话,这个对话很生动。
它的要求是,根据下面的对话,提炼一个观点,自拟标题,写一篇字数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戴维爵士为介绍法拉第进入英国皇家学院工作,找他作了一次谈话。戴维说:“年轻人,可能因为你没有到实验室干过,所以才愿意到这里来。科学太艰苦,要求付出极大的劳动,而只有微薄的报酬。”法拉第说:“但是只要能做这件工作,本身就是一种报酬。“戴维说:”哈哈!你再看看我眼边的伤疤,这是氢和氧实验引起的一次爆炸留下的。我想,你装订的那些书籍总不曾将你弹疼、让你出血、或者把你打昏吧!“法拉第回答:”是的,不曾有过。但是,每当我翻开装订的科学书籍,它的目录常常使我目瞪口呆,神魂颠倒。”
[参考观点] ①科学要付出极大劳动②科学报酬并不多。这两个都可以算是这个材料的观点。但都不是要害。
[明确] 能从事科学本身就是一种报酬。这个观点既用了原文,又抓住了最关键的话,也就是说,我,法拉第愿意献身科学,就是歌颂的这种为科学自动献身的精神。相比之下,前面两个观点尽管也不错,又用这句广告词,“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那么更好一点的就是第三个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