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概要:议论文写作训练教案议论要有条有理【训练目标】1、通过训练,进一步明白文章“有条有理”的重要性,并掌握对照式、总分式等论证结构。2、通过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争取做到善于判断文章在结构层次方面的毛病,并能够修改。【知识技能】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结构安排得好、文章才能完整,有序。写好一篇议论文,必须要有合理的论证结构。而合理的安排文章论证结构,也就是要对议论文的全文进行总体设计,做到有条有理,以便更好地阐明中心思想,正确地论证观点。在写作之前,要认真分析和研究文章所要阐述的中心观点和响应的材料,弄清楚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这个材料和那个材料之间的联系,然后形成一个合乎逻辑的思路,进而合理安排文章的论证结构。部分同学在写文章时,往往忽略了观点和材料之间,材料和材料之间的的内在联系,也就无法安排好文章的论证结构,从而削弱了文章的说服力。议论文的论证结构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一般包括三个部分: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引论是文章的开头,用来提出文章的论点或用来点明文章所要议论的问题(即“论题”)。本论是文章的主体,主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结论是文
议论文写作训练教案----议论要有条有理,标签:高考复习计划,http://www.wenxue9.com
议论文写作训练教案----议论要有条有理
【训练目标】
1、通过训练,进一步明白文章“有条有理”的重要性,并掌握对照式、总分式等论证结构。
2、通过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争取做到善于判断文章在结构层次方面的毛病,并能够修改。
【知识技能】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结构安排得好、文章才能完整,有序。写好一篇议论文,必须要有合理的论证结构。而合理的安排文章论证结构,也就是要对议论文的全文进行总体设计,做到有条有理,以便更好地阐明中心思想,正确地论证观点。
在写作之前,要认真分析和研究文章所要阐述的中心观点和响应的材料,弄清楚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这个材料和那个材料之间的联系,然后形成一个合乎逻辑的思路,进而合理安排文章的论证结构。部分同学在写文章时,往往忽略了观点和材料之间,材料和材料之间的的内在联系,也就无法安排好文章的论证结构,从而削弱了文章的说服力。
议论文的论证结构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一般包括三个部分: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引论是文章的开头,用来提出文章的论点或用来点明文章所要议论的问题(即“论题”)。本论是文章的主体,主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结论是文章结尾,或是得出结论,或是进一步强调论点,有时也用来提出希望、要求或解决问题的办法。《谈骨气》一文的结构就属于这种比较典型的“三段式”。文章1~3自然段是引论部分,提出中心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并对“骨气”这一概念加以解释。4~8自然段是本论部分,以三个典型事例证明了中国人民具有“富贵不能yin,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骨气。最末一段是结论,点明中国人的“骨气”在今天的现实意义。
要做到有条有理,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掌握对照式和总分式这两种论证结构。
在议论文中常见的论证结构除了层进式、总分式等结构,还有对照式和总分式:
1、对照式
在论证中,把两种事物(或意思)加以对比,或者是用另一种事物(或意思)来烘托某种事物(或意思),就是对照式。
运用对照式,目的是通过两个方面的对照,突出说明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因此,写作中往往是对一个方面用墨多一点,作为论述的重点,另一个方面却起烘托、陪衬作用。例如下面这篇题为《有志者事竟成》的文章:
站在成功的大门前,弱者未进先怯,妄自菲薄:“我真的没有希望了……”
站在成功的大门前,败者垂头丧气,牢骚满腹:“命运为何如此不公平?又失败了,还有希望吗?”
为何要如此!你们怎么知道自己不行,怎么知道失败之后就没有希望
我要大声疾呼:有志者事竟成!
翻开中外史册,因有“志”而成功者不乏其人。
爱迪生毕生有一万多项发明,可有谁知道幼年的爱迪生为生活所迫只读过一年书?但他有志,不向命运屈服,积极进取,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发明家。
当代的保尔——张海迪是个高位瘫痪的残疾人,她也曾一度轻生过。当吞服了大量安眠药后,未泯的壮志唤起了它的求生欲:怎么能就这样走?赤裸裸而来,赤裸裸而去,不在世界上流下任何痕迹。她呼喊起来:“我要活,我不能死,我还要为人民做事!”于是,她奇迹般地活下来了。全凭“志”这根精神的支柱,使她精通了针灸,小小银针在她手里变神奇了,多少像她一样的残疾人从轮椅上站了起来,耕耘终于有了收获!
还有,上海某地一青年职工原只有小学文化程度,但他不自卑,发愤苦读,跨入了大学的殿堂。
这些不都是有志者事竟成的事例吗?人活着需要勇气,活得有意义是一种能力,有了崇高的志向也正是具备了这种能力。“发明大王”的桂冠何以戴到了爱迪生的头上?又何以有这位保尔式的张海迪和不自卑自弃的上海青年?是“志”战胜了困苦,消灭了自卑,击跨了死神而撑起了生命的绿伞!它也撑起了多少人的信念和决心!
但是也有一些人,他们胸无点志,有着优越的条件不想怎样去利用,庸庸碌碌,终究一事无成。
我们那儿有一个人,高考落榜后,从此消沉。他整天叹息前途渺茫,慨叹岁月蹉跎,一任生活摆布而不思奋进,直到堕落,这又何苦?
诚然,失败挫折令人沮丧,却大不应该自贬自亵,我们应该鼓起信心,毅然开凿前进之路,决不能将人生视为一棵草、一片叶而随意亵玩。失败总是难免,但每个失败的尽头都等着一个成功。只因一次两次的失意就放弃追求和努力,那是可怜的。
眼下,改革的大潮正冲击着我们这个文明古国的每个角落。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条充满诱惑却又极富挑战的路。我们90年代的青少年生逢其时,该以怎样的姿态迎难而上?练就凌云壮志,投入滚滚大潮,不胆怯,不退缩,不怕失败,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明天。
请牢记:有志者事竟成!
这篇文章,在具体论证时,采用了对照式的论证:先从证明列举爱迪生、张海迪以及上海某青年的例子,从证明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观点;然后,文章从反面列举了自己生活中的一个事例,说明了“胸无点志”的危害。这样,正反结合,反面内容为正面内容服务,逻辑严密,论述合理,有力地证明了文章中心观点——“有志者事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