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教学网语文教学初中语文中考复习资料古代诗歌鉴赏» 正文

古代诗歌鉴赏

[10-27 04:04:58]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中考复习资料   阅读:8547

概要:B.李词中“年年柳色”一句,之所以提到“柳”,是因为这里写的是“伤别”的场面——古人有折柳枝送别的习俗。 C.毛词“马蹄声碎,喇叭声咽”两句中,一“碎”字写出了红军行军之急促,一“咽”字则表现了西风中军号声的苍凉和悲壮。 D.毛词中“雄关漫道真如铁”一句应理解为“漫道雄关真如铁”,“漫道”,即“不要说”之意。 ②对两词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从词中所写的人物来看,李词所写的是一位思妇——秦娥;而毛词因为没提到过人物姓名 ,所以词中没有人物活动,纯是一首写景词。 B.从时令上看,李词所交待的是秋季,毛词所交待的是冬季。 C.从气氛的渲染上看,李词渲染的是一种凄凉、冷寂、迷茫的气氛;毛词渲染的则是一种紧张、激烈、悲壮的战斗气氛。 D.两词均是以借景抒情之笔收束,均是借对夕阳下的景物描绘来抒发一种悲壮豪迈之情。 43、下面是元朝吴镇的小令《[南吕]金字经·梅边》。对此曲理解错误的一项是:(答案) 雪岭松边路,月寒湖上村。缥缈梨花入梦云。巡,小檐芳树春。江梅信,翠禽啼向人。 A、第一、二两句勾勒出一幅雪中乡野风景图。 B、第三句写远处的梨花进入作者视野时是虚幻的、飘浮的,

古代诗歌鉴赏,标签:中考复习计划,http://www.wenxue9.com
B.李词中“年年柳色”一句,之所以提到“柳”,是因为这里写的是“伤别”的场面——古人有折柳枝送别的习俗。
C.毛词“马蹄声碎,喇叭声咽”两句中,一“碎”字写出了红军行军之急促,一“咽”字则表现了西风中军号声的苍凉和悲壮。
D.毛词中“雄关漫道真如铁”一句应理解为“漫道雄关真如铁”,“漫道”,即“不要说”之意。
②对两词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从词中所写的人物来看,李词所写的是一位思妇——秦娥;而毛词因为没提到过人物姓名 ,所以词中没有人物活动,纯是一首写景词。
B.从时令上看,李词所交待的是秋季,毛词所交待的是冬季。
C.从气氛的渲染上看,李词渲染的是一种凄凉、冷寂、迷茫的气氛;毛词渲染的则是一种紧张、激烈、悲壮的战斗气氛。
D.两词均是以借景抒情之笔收束,均是借对夕阳下的景物描绘来抒发一种悲壮豪迈之情。

43、下面是元朝吴镇的小令《[南吕]金字经·梅边》。对此曲理解错误的一项是:(答案)
雪岭松边路,月寒湖上村。缥缈梨花入梦云。巡,小檐芳树春。江梅信,翠禽啼向人。
A、第一、二两句勾勒出一幅雪中乡野风景图。
B、第三句写远处的梨花进入作者视野时是虚幻的、飘浮的,给人以朦胧的感觉。
C、最后两句写江梅报告着春天的气息,碧色的鸟儿快乐的向人啼叫。
D、从此曲可以看出作者不是一个失意的、心情凄冷的孤独者。

44.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①一②题。(答案)
问从来谁是英雄?一个农夫,一个渔翁。晦迹南阳,栖身东海,一举成功。八阵图名成卧龙,《六韬》书功在非熊。霸业成空,遗恨无穷。蜀道寒云,渭水秋风。
①对这首元曲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一个农夫,一个渔翁”,隐居南阳的诸葛亮和垂钓于渭水之滨的姜太公吕尚。
B.“八阵图名成卧龙,《六韬》书功在非熊”,指的是诸葛亮及姜尚的才能和功绩。
C.“霸业成空,遗恨无穷”,是说此二人辅佐的霸业最终落了空,给世人留下无尽的遗憾。
D.“蜀道寒云,渭水秋风”,是说臣之功绩,君之霸业,早已成为过眼烟云,而今唯余压天寒云,肃杀秋风。
②关于这首元曲,分析不恰当的是: 
A、前三句作者以设问开卷,点明怀古对象,同时作出评价。
B、“霸业成空”以下,由追寻历史的足迹转入对历史的凭吊。
C、勋业彪炳的姜尚、诸葛亮,历来受到后人的仰慕。但在作者的笔下,却对名标青史的英雄伟绩的意义表示了怀疑。
D、这首元曲于豪放中寓激愤之情,发出了有功而不得善终的感叹。

45.阅读下列一首元曲,完成①一②题。(答案)
[正宫]塞鸿秋
当阳即景
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同“靛”);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①对这首元曲有关词语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在曲中淮山“青如淀”写出草木葱笼,青翠欲滴的优美景象。
B、“箭”写江帆如苇叶轻灵疾飞;“电”是写瀑泉仿佛千尺银河落地,因山势陡峭,故飞如闪电。
C、“新月初学扇”一个“学”字,使月亮变得富有人情,顿显摇曳生姿。
D、“塞鸿”,即塞北鸿雁。“一字”指鸿雁排成一字掠过烟波浩渺的江天。
②对这首元曲文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一、二句写江,写山,是从大处、远处落笔,着重勾勒大江远山之寥廓,是静态画面。
B.三、四句写帆,写泉,分别属长江、淮山中的个体景物,是从近处,细处着眼,侧重描写江帆、山泉之飞奔迅疾,是动态镜头。
C.五、六句写云和月的变化明灭之态,又是整个画面的背景。与前四句相比,笔势则由缓渐急,由柔转刚,呈现出起伏跌宕。
D.全篇45字,却尺幅万里。分则一句一景,宛如七幅山水屏画,合则构成浔阳江山的立体壮观,好似一部名胜风景影片。其间远近高低,动静明暗,声光色态,无不毕备。

46.下面是两首元曲,对它们理解错误的一项是:(答案)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即事
乔吉
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
A、元曲分散曲和杂剧两大类,散曲又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此二首《天净沙》均属小令。
B、《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和《即事》都是曲题名。
C、《天净沙·秋思》全篇28个字,没用一个动词,全由名词和它的修饰语组合而成,但却构成了一幅有机的图画,有一字千金之感。
D、《天净沙·即事》全篇28个字是由14个重叠字构成的,其中没用一个动词,但却处处显示出动态。

47、对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分析不当的一项是:(答案)
枯滕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用具有特点的景物写秋,描绘了一幅绝妙的秋景图。
B、景与情结合,表现了天涯游子的悲凉感情。
C、“夕阳”、“天涯”交代了时间地点。“断肠人”今夜宿谁家?在“小桥流水人家”。
D、读者是随着秋思满腹的主人公的脚步、视线、思绪进入这幅画卷的。

48、对下面一首元曲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答案)
在官时只说闲,得闲也又思官,直到教人做样看。从前的试观,哪一个不遇灾难?百楚大夫行吟泽畔,伍将军血污衣冠,乌江岸消磨了好汉,咸阳市干休了丞相。这几个:般要安不安,怎如俺五柳庄逍遥散诞。
A、首句叙述自己在归隐和为官之间的矛盾心理,但还要在人前故作姿态,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
B、第二句列举历史上屈原、伍子胥、项羽、李斯居官得祸的例子,揭露仕途险恶。
C、最后一句通过对比,总结历史教训,强调为官的痛苦,为表达主旨铺垫。
D、这首词不事雕琢,质朴明畅,句式于参差中见整伤,于整齐中显变化,一韵到底,构成和谐而豪爽的特色。

49.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①一②题。(答案)
功名万里忙如燕,斯文一脉微如线,光阴寸隙流如电,风霜两鬓白如练。尽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见,至今寂寞彭泽县。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Tag:中考复习资料中考复习计划语文教学 - 初中语文 - 中考复习资料


上一篇:《山居秋暝》教案1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