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教学网语文教学语文阅读教学散文教学如何写散文» 正文

如何写散文

[01-18 18:02:05]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散文教学   阅读:8366

概要:(2)将初稿中的“你走到阁上,倚着栏杆一望”,改为“你倚在阁上”,既交待出观景的地点,又写出观景者悠然自得的情趣;而将那“一望”的动作留给下文:“一望那海天茫茫……”这就写出了那种放眼远望的开阔气势;又将“空明清碧”改为“空明澄碧”,而“清”作“澄”,不仅词义更加精确,而且读起来也感到音调更加铿锵和谐了。 不难看出:初稿的文字不够准确、简炼;定稿的文字,则十分简洁,故其文体也显得短小精悍了。 三是表意的透彻。透彻,这是更深刻的精确。散文的状物写景,表情达意,不只要求一般的清晰、准确,而且还总是力求做到非常的强劲、透彻。所写的内容,不光使人一目了然,而且还要有“力透七札”之感。这种透彻,也就是老舍说的“一针见血”地把事物写出来的功夫。读透彻的描写,会使人感到有着“剥去一层”的明晰,古人云:“剥去一层,方有至理可言”,犹如“凿开顽璞,方始见玉”。 散文家的文字,不论是抒情、描写或议论,都应当有这种开璞见玉的透彻。 透彻同真正的含蓄并不矛盾。真正的含蓄,可以说是透彻的极致,是透彻的一种“变形”的表现。批评家们认为:艺术上的“朦胧”,是一种“深奥之明白”;“幽默”,实在是一

如何写散文,标签:散文教学大全,http://www.wenxue9.com

  (2)将初稿中的“你走到阁上,倚着栏杆一望”,改为“你倚在阁上”,既交待出观景的地点,又写出观景者悠然自得的情趣;而将那“一望”的动作留给下文:“一望那海天茫茫……”这就写出了那种放眼远望的开阔气势;又将“空明清碧”改为“空明澄碧”,而“清”作“澄”,不仅词义更加精确,而且读起来也感到音调更加铿锵和谐了。

  不难看出:初稿的文字不够准确、简炼;定稿的文字,则十分简洁,故其文体也显得短小精悍了。

  三是表意的透彻。透彻,这是更深刻的精确。散文的状物写景,表情达意,不只要求一般的清晰、准确,而且还总是力求做到非常的强劲、透彻。所写的内容,不光使人一目了然,而且还要有“力透七札”之感。这种透彻,也就是老舍说的“一针见血”地把事物写出来的功夫。读透彻的描写,会使人感到有着“剥去一层”的明晰,古人云:“剥去一层,方有至理可言”,犹如“凿开顽璞,方始见玉”。

  散文家的文字,不论是抒情、描写或议论,都应当有这种开璞见玉的透彻。

  透彻同真正的含蓄并不矛盾。真正的含蓄,可以说是透彻的极致,是透彻的一种“变形”的表现。批评家们认为:艺术上的“朦胧”,是一种“深奥之明白”;“幽默”,实在是一种非凡的“机智”;“反语”,正是把真相看穿的产物。

  总之,上面所说的“集中”、“精确”、‘“透彻”,乃为文体精悍的三要求。



www.wenxue9.com
  散文文体应当是清新的美好的文体给予读者的感觉,总是十分清新的。就象郑振择所描述的那样:譬若清新的朝曙,皎洁的夜月,翠绿的森林,澄明的碧湖,今天看他是如此的可爱,明天看他也是如此的可爱,今年看他是如此的美丽,明年乃至无数年之后看他,也固是如此的美丽。……

  如何得此清新之文体呢?主要途径有二:

  一是洗去陈词滥调。一篇散文,如果文字中夹杂一些陈词滥调,就象是皎洁的夜月被云彩遮掩,澄碧的湖面漂着一些纸屑、油垢,其皎月。碧湖给人的清新之感,便消失了。

  二是不断创造新的形式和文体。郑振择在《新与旧》一文里,着重谈的就是新形式的创造。他说:我们称某某体的文艺为新的文艺,乃是说,这种文体是新鲜的,是尚待大作家去运用他的,他的声是清新的,他的形是特异的,可以使厌见厌闻陈腐文体的人,心神为之一爽,并不是说所有这种新的某某体的作品都是好的。

  他的文章里,还批判了所谓“旧皮袋装新酒”的观点,他说:“我们要知道旧的形式既已弃敝而使人厌倦,即使有天才极高的人,有意境极高的想象,而一放在旧形式中,亦觉的拘束掣肘,蒙上了一层枯腐的灰色尘,把意境和文才都毁坏无遗”。

  清新的文体,常使人耳目为之一新,精神为之一爽,具有引人人胜的魁力和长久的生命力。那些散文名字的文体,之所以使人“可爱”,甚至有不少人争相模仿,其原因就在它是“清新”的,不仅在语言文字上,务去陈词滥调,而且在构思上,结构上,描写手法上,……都有自己的创新。当前,我们散文创作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文体上的进一步解放和创新。读者渴望读到文体清新的散文;作者应当在对于那些散文名家优秀文体认真研讨、借鉴的基础上,努力创造出自己的新文体。

  散文文体应当是流动的散文的文体,应当象是一泓清泉那样的活泼流动的,而决不能如一潭死水那样的停滞和沉闷。

  文体的流动,这是作者思想感情在语言文字中的有节奏的前进。我们正是伴随着这种有节奏的流动,感受着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曲折、起伏的。使人有时人新地。时见新意之感。

 构成文体流动美的因素,主要是语句的变化。

  短句的排比,给人以快速的流动感,象:卷地的狂风,爽利的冰雹,倾落的骤雨,震惊的疾雷,呵呵!千万铁甲中的金鼓的鸣声,无量数的健儿呐喊……

  这种急促的节奏,快速的流动,使人强烈地感受到急风暴雨、电闪雷呜、瞬息变幻的气氛。再如: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我对于这死亡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活。死亡的生命已经朽腐。我对于这朽腐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

  这种流动不仅是快速的,而且是有力的,它简直象是一道急流,打着漩涡向前流去。

  长而散的句式,给人的流动感是缓慢的。这种流动,是很适合于娓娓叙事和绵绵抒情的,如:进屋里来便见你的影子更显得黯淡了,我就取笔在你的影子周围描出一个轮廓,你的影子渐渐的模模糊糊地,朦朦胧胧地化为缕缕的青灰的雾痕袅移着,我凝目望那烟子直扯着一根线穿出了窗棂以后,才觉到有些什么失掉了。我惘然对着你遗留下的黑曲线的轮廓掉下一滴泪来。

  这种缓慢的流动,好似一根扯不断的长丝那样袅娜、缠绵。

  句子的省略,或倒置,又常常给人以跳动、闪烁感。如:“这笑容仿佛在那儿看见过似的,什么时候,我曾……”我不知不觉的便坐在窗口下想,默默的想。作者在“我曾”后面使用了省略号;后面,不说“便坐在窗口下默默的想”,而将一个“想”字,分成两个层次,在第一个“想”字后,跟进一个“默默的想”,形成一种流动的跳荡和闪烁,维妙维肖地表现出作者独自默想时的思绪活动状态。再如:在这艳丽的日辉中,只见愉悦与欢舞与生趣,希望,闪烁的希望,在荡漾,在无穷的碧空中,在绿叶的光泽里,在虫鸟的歌吟中,在青草的摇曳中夏之荣华,春之成功。春光与希望,是长驻的;自然与人生,是调谐。

  这里,排比、倒装、省略的句式造成一种跳荡、闪烁而又湍急的流动美。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散文教学散文教学大全语文教学 - 语文阅读教学 - 散文教学


上一篇:小说教学以写促读法
《如何写散文》相关文章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