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概要:本节教学设计的主线是:创设情境—猜想设疑—实验探究—小组讨论--得出结论——总结内容--习题巩固。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引导-实验探究、对比的教学方法进行边讲边实验教学。这在教学中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观察能力、对比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一系列猜想、实验、讨论、归纳等活动中完成知识与能力的建构,体验探究实验的无穷乐趣。 在授课时,由于第一次上公开课,我在前面几分钟有些紧张,而且毛病是语速过快。在引导学生设疑进行探究实验前,我提前引导告诉了会有的实验现象,这就改变了当初实验的初衷,从探究式变成了验证式实验。在学生实验前,对“等量比较”的实验原理没有强调好,使得一些学生没有按照学案上的要求实验,进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对比时,加水过多或两支试管加水不一样,而感受不到热量和溶解度的差异。而在进行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有所要求的是稀盐酸的浓度,浓度太大或太小,都无法观察到现象,浓度为0.5 mol/L即可。 在内容处理方面,考虑到学生有预习,且对前面的知识
高中化学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教学设计,标签:高中化学说课稿,高中化学教案,http://www.wenxue9.com在授课时,由于第一次上公开课,我在前面几分钟有些紧张,而且毛病是语速过快。在引导学生设疑进行探究实验前,我提前引导告诉了会有的实验现象,这就改变了当初实验的初衷,从探究式变成了验证式实验。在学生实验前,对“等量比较”的实验原理没有强调好,使得一些学生没有按照学案上的要求实验,进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对比时,加水过多或两支试管加水不一样,而感受不到热量和溶解度的差异。而在进行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有所要求的是稀盐酸的浓度,浓度太大或太小,都无法观察到现象,浓度为0.5 mol/L即可。
在内容处理方面,考虑到学生有预习,且对前面的知识掌握较好,对于4个科学探究,前3个我在20min内就完成。对于碳酸钠与盐酸的互滴,我给学生实验的时间就较多,因为现象要对比慢慢观察。而且对现象的解释慢慢引导,让学生一步步找出答案。最后总结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我让学生总结,既可以看到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又发挥了学生的主导性,在整节课起了个小高潮。时间分配较合理,能在40min完成本课时的内容。
学案的设计较好,有连贯性。关键是引导学生用好学案,很多学生做完实验没有意识去讨论、填写学案,等我用ppt打出答案后,又急急忙忙去抄答案。这一点不好,以后的公开课如果要用到学案,相信会提前发给学生,课前思考解决,课内讨论得到较合适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