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教学网语文教学语文辅导大全2017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掌握诗歌鉴赏术语(粤教版高三)» 正文

2017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掌握诗歌鉴赏术语(粤教版高三)

[05-16 15:43:47]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语文辅导大全   阅读:8805

概要: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六、分析手法类(一)、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 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A、抒情手法: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B、描写手法: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白描工笔等。 3、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渲染、比兴、烘托、重章叠句、联想想象、以乐景写哀情。 4、行文结构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欲扬先抑。(二)、具体手法简析——1、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感情。直接抒情,尤见出豪爽与飘逸这风。2、借物抒情:宕开一笔,似有意似无意更显多情。3、托物言志:似在咏物,实为表志;物耶人耶,融为一体。4、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5、以乐景写哀情: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际上借此来表达一

2017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掌握诗歌鉴赏术语(粤教版高三),标签:语文辅导知识,http://www.wenxue9.com
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六、分析手法类
(一)、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 
1、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
A、抒情手法: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B、描写手法: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白描工笔等。 
3、表现手法
对比、衬托、象征、渲染、比兴、烘托、重章叠句、联想想象、以乐景写哀情。 
4、行文结构
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欲扬先抑。
(二)、具体手法简析——
1、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感情。直接抒情,尤见出豪爽与飘逸这风。
2、借物抒情:宕开一笔,似有意似无意更显多情。
3、托物言志:似在咏物,实为表志;物耶人耶,融为一体。
4、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
5、以乐景写哀情: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际上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
如欧阳修的《踏莎行》“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以散发芳香的青草与和暖的春风这种乐景反衬词人无穷的离愁别绪这一哀情。又如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昔日游上苑时的热闹与美好正显示了今日处境的凄凉。
6、动静结合:诗中诗人、事、景的动静有机地结合,画面更和谐。
7、虚实结合:虚与实互相联系,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有时能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有时能产生渲染烘托的作用,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心。
8、色彩丰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往往一体,
9、白描与工笔:白描手法,只用线条勾画,不加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乍一见平淡无奇,细嚼之如饮醉酒,回味无穷。工笔是指对事物注重细部,进行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
10、对比:让事物、形象、情感表现更鲜明、突出。
11、渲染: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的行为、心理的描写、形容或烘托,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12、衬托: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衬托手法又分两种:一种是正衬,一种是反衬。正衬是用相同的东西来衬托,如白居易的《长恨歌》,写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以美衬美;反衬是用相反的东西来衬托,有以动衬静,以美衬丑,以乐衬苦等,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等都是以闹衬静。
13、抑扬:指的是在褒贬人、事、物的时候,为了使人信服,或预先防止别人的反驳,常对要褒的先写其不足,对要贬的先写其长处,这种手法就是抑扬。
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14、曲笔:曲笔是写文章时故意离开本题而不直书其事的写法,使诗歌更含蓄。
15、重章叠句: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语言更具有音乐美,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
如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上片写的是年轻时候无所事事,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写的是而今关怀国事报国无门的“哀愁”。上下两片采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在反复咏唱中,既使语言具有音乐美,又在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
16、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17、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让情感的表达更深沉。
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开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字,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凄苦、复杂而深切的心理状态,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孤独的感情基调。
18、比兴:以物起兴或以物为喻,更显形象具体。
如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云”,将妻子比作沧海和巫山,极见深情。
19、双关: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获得双重意义,使语言更加含蓄、风趣。
如刘禹锡的《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20、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
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1、以景结情:离情入景,以景托之,其实景中见情。
如王昌龄的“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秋月高照下的长城壮阔悲凉,此景撩动人心,此情难以言传,故“以不尽尽之”。
七、关于意象
所谓意象,是指融入了主观情感的物象。古典诗歌中的形象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意旨,寄托着复杂的情感,暗示着深刻的哲理,承载着诗人强烈的主观色彩。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

常用意象含义——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语文辅导大全语文辅导知识语文教学 - 语文辅导大全


上一篇:高考诗歌鉴赏解题先误例谈(人教版高三必修)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