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教学网语文教学语文辅导大全高考专项复习之成语运用» 正文

高考专项复习之成语运用

[10-18 21:02:44]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语文辅导大全   阅读:8559

概要:练习:1、他往四周一看,就有了出奇制胜叛军的妙计了。解析:“出奇制胜”意为“用奇兵奇计制服对方,取得胜利”,可作谓语、宾语,其后不带宾语。句中带了宾语“对方”不当。2、这则笑话,因为对旧中国办事推诿,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当事诸公”,讽刺得很有力量,在民间广为流传。解析:“漠不关心”,多作谓语,谓语前常有介宾短语作状语,后面也不能带宾语,句子带上了“人民疾苦”不当。3、记者赶到他生前的单位,耳濡目染了许多平凡而又动人的故事。解析:“耳濡目染”指见很多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中受到影响,而该句表达非此意思。4、局长的发言确实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5、你有什么困难尽管说出来,我们一定鼎力相助。大力支持帮助。一般用语请人帮助的客气话。这是个敬词,一般用在请托或感谢对方的场合,如“请(你)鼎力相助”、“感谢你的鼎力相助”。6、他就是这种认准了,就执迷不悟地把路走到底的人。解析:“执迷不悟”本为“坚持错误而不觉悟。”句子作褒义词用显然不当。7、发展生产力是当前首当其冲的大事,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解析:“首当其冲”不是“首要的”之

高考专项复习之成语运用,标签:语文辅导知识,http://www.wenxue9.com
练习:
1、他往四周一看,就有了出奇制胜叛军的妙计了。
解析:“出奇制胜”意为“用奇兵奇计制服对方,取得胜利”,可作谓语、宾语,其后不带宾语。句中带了宾语“对方”不当。
2、这则笑话,因为对旧中国办事推诿,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当事诸公”,讽刺得很有力量,在民间广为流传。
解析:“漠不关心”,多作谓语,谓语前常有介宾短语作状语,后面也不能带宾语,句子带上了“人民疾苦”不当。
3、记者赶到他生前的单位,耳濡目染了许多平凡而又动人的故事。
解析:“耳濡目染”指见很多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中受到影响,而该句表达非此意思。
4、局长的发言确实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
5、你有什么困难尽管说出来,我们一定鼎力相助。
大力支持帮助。一般用语请人帮助的客气话。这是个敬词,一般用在请托或感谢对方的场合,如“请(你)鼎力相助”、“感谢你的鼎力相助”。
6、他就是这种认准了,就执迷不悟地把路走到底的人。
解析:“执迷不悟”本为“坚持错误而不觉悟。”句子作褒义词用显然不当。
7、发展生产力是当前首当其冲的大事,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解析:“首当其冲”不是“首要的”之意,它比喻最先受到冲击、压力、攻击或首先蒙受灾难。
8、三人成虎,人多为王;这似乎成了宗派主义者们的信条。
解析:“三人成虎”与“人多为王”不同义,它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会使人信以为真。
9、也许有人认为唐代王维除了作诗之外别无长物,其实,王维的画也是作得不错的。
解析:“别无长物”不是说“别无长处”,而是指“形容家贫,一无所有”。
10、主观主义者的滥调文章实属不刊之论。
解析:“不刊之论”也不是“不能刊登的言论”,而是指“不能改动的言论”’“形容绝对正确”。
11、体育馆内万余名观众的掌声经久不息,振聋发聩,淹没了馆外的惊雷。
解析:“振聋发聩”本意是“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却被误解为“声音大得震聋了耳朵。”改为“震耳欲聋”即可。
12、如果上海有一家银行人均创收达四万元,谁都会不以为然。
解析:“不以为然”原意为“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的成语改为短语“不以为奇”就行了。
13、一过春节,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去了;偌大一个村庄只落得万人空巷,好不清冷。
解析:句中“万人空巷”,意即“很多人走出巷而聚集在一块,形容人多,场面热烈”。
14、南京大屠杀铁证如山,有口皆碑,不容抹杀。
解析:句中“有口皆碑”,意即“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记功碑,比喻到处受到赞扬”。
15、离家出走的小燕来到公园电话亭:“妈,我成了断线风筝,无家可归了。”
解析:“断线风筝”,喻一去不返,杳无音信。而句中“小燕”却在“打电话给妈妈”,显然自相矛盾。
16、从风格上看,李诗飘逸豪放,杖诗沉郁顿挫,孰优孰劣,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解析:“半斤八两”,彼此一样,形容差不多;“各有千秋”:各有特长,应删掉“半斤八两”。
17、各种花卉,争奇斗研;若用国色天香来形容,实不为过。
解析:句中“国色天香”,原指色香俱备的牡丹花,不用于“各种花卉”。
例②民谣云:“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足见贾府金玉之多,简直达到了汗牛充栋的地步。
解析:句中“汗牛充栋”,形容图书很多。不用指金玉之类
18、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解析:句中“巧夺天工”,意为“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而“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本身就是天然,不在“人工”之列。
19、坐在笔者身边的一位外国记者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起来了。
解析:句中“忍俊不禁”本已有“忍不住发笑”的意思,与后面“笑起来”重复。
20、华西村在海内外遐迩闻名。
解析:成语中“遐迩”与前面“在海内外”重复。
21、厂长的发言确定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解析:句中“抛砖引玉”,用于第一人称谦让之辞,不适用以第三人称叙述。
22、在家里,爸爸做事总是先斩后奏,什么事情都是做了以后才让我们知道。
解析:句中“先斩后奏”,用于下级把事情处理完后再向上级报告,不适用于平辈关系或上对下。
23、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解析:句中“不耻下问”,意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24、正值老教授八十寿辰之际,晚辈们集体送去了一块匾额,上面写着“恭祝您老长命富贵”。
解析:句中“长命富贵”,旧时用于对小孩的祝福。
25、菊花盛开,姹紫嫣红,煞是好看。
解析:句中“姹紫嫣红”,形容各种花卉鲜艳娇美。而“菊花”并不代表各种花卉。
26、大家齐聚一堂,欢迎这位从海外归来的莘莘学子。
解析:句中“莘莘学子”,指众多的学生。而“这位”并不等于“众多”学子。








附二:成语使用错误分析175例
1. 在十四届亚运会女子100米蛙泳比赛中,名将罗雪娟不孚众望,以1分06秒84的成绩刷了新的亚洲纪录,并且为中国队再添一金。(不孚众望,不使群众信服。意思反了。改为“深孚众望”或“不负众望”。)
2.这次商品博览会,聚集了全国各地各种各样的新产品,真可谓浩如烟海,应有尽有。(浩如烟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不能形容商品。) 
3.两位阔别多年的老友意外地在一条小巷里狭路相逢,两人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多高兴了。(狭路相逢,多用来指仇人相见,彼此都不肯轻易放过。不可用于老友见面。) 
4.这则笑话因为对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官员讽刺得很有力量,在民间流传很广,影响极大。(漠不关心,不能带宾语。要说成“对……漠不关心”。) 
5. 近一段时间来,巴以暴力流血冲突持续加剧,巴以和平面临空前绝后的威胁。(“巴以和平面临的威胁”是空前的,但今后可能更严重,不会“绝后”。)
6.这次举行法律知识考试,有些人竟对“法人”“行政处罚”等法律基本知识素昧平生。(素昧平生,指与某人从来不认识。不用于知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Tag:语文辅导大全语文辅导知识语文教学 - 语文辅导大全


上一篇:“课外练笔的实践操作与理论探索”结题报告
《高考专项复习之成语运用》相关文章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