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授 课 人:重庆市万州上海中学·周钢生授课班级:高三(2)班授课时间:2004年2月24日教学目的: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2003年语文高考说明》对文言文分析综合的要求,要求学生在基本读懂原文的基础上,对文中的信息进行综合提炼,并能加以正确的判断和推理,分析概括出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增强学生阅读、分析文言文的能力。教学重点:通过综合运用文言文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提炼信息的能力。教学方法: 启发式、实践导学式教学过程:一、引言前面我们重点复习了文言文的常见实词和虚词,并根据同学们的实际情况,串讲式地复习了文言文的句式及句子的翻译。这些基础知识的复习,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同学们,提高分析综合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下面,我们就来集中复习文言文阅读的分析综合能力。二、揭示课题:文言文的分析综合(板书)三、考试要求: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今年高考对文言文分析综合能力的要求:1、筛选文中的信息:在基本读懂原文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各种信息——加以正确的判断。(板书)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对文中信息进行提炼和综合——进行逻辑思路分析——概括
文言文分析综合复习课教案,标签:高考复习计划,http://www.wenxue9.com
授 课 人:重庆市万州上海中学·周钢生
授课班级:高三(2)班
授课时间:2004年2月24日
教学目的:
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2003年语文高考说明》对文言文分析综合的要求,要求学生在基本读懂原文的基础上,对文中的信息进行综合提炼,并能加以正确的判断和推理,分析概括出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增强学生阅读、分析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综合运用文言文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提炼信息的能力。
教学方法:
启发式、实践导学式
教学过程:
一、引言
前面我们重点复习了文言文的常见实词和虚词,并根据同学们的实际情况,串讲式地复习了文言文的句式及句子的翻译。这些基础知识的复习,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同学们,提高分析综合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下面,我们就来集中复习----文言文阅读的分析综合能力。
二、揭示课题:
文言文的分析综合(板书)
三、考试要求: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今年高考对文言文分析综合能力的要求:
1、筛选文中的信息:在基本读懂原文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各种信息——加以正确的判断。(板书)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对文中信息进行提炼和综合——进行逻辑思路分析——概括出人物形象特点及主题。(板书)
3、分析概括出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概括出作者对某一事件或道理的观点态度。(板书)
小结:
根据对高考说明的分析理解,我们不难看出:加强阅读,提高文言词句的理解、疏通能力,是增强我们提高阅读文言文分析综合能力的前提。
因此,我们首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对文言词句的理解疏通能力。
四、阅读下面语段,分组设擂翻译
要 求:
1、以组为单位,全班分为二组,每组选1---2人为组长。
2、每组各读一遍。(读得准确、流畅的,计5分;相对的,计3分)
3、以设擂台的形式,相互设疑、相互翻译。以翻译数量的多少和正误与否,确定胜负。每组最多只能设二句。(每句5分。翻译正误分。计:5、3、0分)
4、简述解题思路和方法。(每句5分。口述正误分。计:5、3、0分)
5、最后分组计总分,以总分高的为胜者,负者必须表演1---2个节目。
6、暂不参考课内、外资料。违者计:“0”分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分之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出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选自:司马迁·《报任安书》
A、阅 读:( 略 )
B、翻 译:( 略 :参黑板 )
C、简 述:( 略: 参口述 )
归纳总结:
翻译文言文的方法。一般采取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方法。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到译文中,保持与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意译难以直译的情况下,按照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特点,译出它的意思。
文言文的翻译要求是:信(忠实、准确)——达(通达、通顺)——雅(优雅、优美)。
我们认为翻译文言文只要把握了三个要素,就能解决以上两个问题,文言文的翻译能力一定会提高。
实词:方法:组词、换同义词、推敲含义(见附表)
关键词 前提—信
虚词:方法:判断词性(用法),推敲含义(见附表)
文言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
文言翻译“三要素 单句 纽带—达
(板书) 现代句式:陈述句、祈使句、感叹句、疑问句等
[1] [2] 下一页
Tag:高考复习资料,高考复习计划,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考复习资料
上一篇: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一例——让“描写”给文章插上“丰富”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