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作文导写 深夜,一个中国人走进德国某小镇的车站理发室。理发师热情地接待了他,却不愿意为他理发。理由是,这里只能为手里有车票的旅客理发。中国人说反正现在没有其他顾客,是不是可以来个例外?理发师说虽然是夜里也没有别的人,我们也得遵守规则。无奈之中,中国人买了一张离这儿最近的车票,当他拿着车票第二次走进理发室时,理发师很遗憾地对他说,如果你只是为了理发才买这张车票的话,真的很抱歉,我还是不能为您服务。 请你以“规则”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切入提示 这里牵涉到这样一个问题:规则能不能变通,该不该具有灵活性?有的人认为,既然有了规则,就要认真执行,不能有随意性,就像这个德国的理发师一样;有人却不以为然,认为规则是死的,而人是活的,可以视情况灵活用之。你对这个事情怎么看,可以有不同的思维,但要注意言之成理,且能以理服人。四、虚题实做 有时话题是虚拟的,我们一时捉摸不准,无从下手,这时可以化虚为实。 1999年高考文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是一个虚拟性话题,要写成针对现实、发表见解、抒发真情实感的文章,则要虚题实做。要
高考作文的切入技巧(高三),标签:高考复习计划,http://www.wenxue9.com
作文导写
深夜,一个中国人走进德国某小镇的车站理发室。理发师热情地接待了他,却不愿意为他理发。理由是,这里只能为手里有车票的旅客理发。中国人说反正现在没有其他顾客,是不是可以来个例外?理发师说虽然是夜里也没有别的人,我们也得遵守规则。无奈之中,中国人买了一张离这儿最近的车票,当他拿着车票第二次走进理发室时,理发师很遗憾地对他说,如果你只是为了理发才买这张车票的话,真的很抱歉,我还是不能为您服务。
请你以“规则”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切入提示
这里牵涉到这样一个问题:规则能不能变通,该不该具有灵活性?有的人认为,既然有了规则,就要认真执行,不能有随意性,就像这个德国的理发师一样;有人却不以为然,认为规则是死的,而人是活的,可以视情况灵活用之。你对这个事情怎么看,可以有不同的思维,但要注意言之成理,且能以理服人。
四、虚题实做
有时话题是虚拟的,我们一时捉摸不准,无从下手,这时可以化虚为实。
1999年高考文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是一个虚拟性话题,要写成针对现实、发表见解、抒发真情实感的文章,则要虚题实做。要从“实”字切入。许多考生就从社会的现实生活谈移植名人名家记忆的影响、从自己人生的感受谈假如移植记忆的体会入题。
模拟题目一
有三只老鼠想偷油喝。可是油缸非常深,谁也没法喝到油。后来商定:一只咬着另一只的尾巴,吊下缸底去喝,大家轮着喝,谁都不能单独享用。吊在最下端的老鼠想,这么一点油大家喝,谁都不过隐,不如自己喝个痛快。吊在中间的老鼠想,油根本就没多少,万一它喝光了,我岂不是要喝西北风。我干吗这样辛辛苦苦地吊在中间,干脆自己跳下去喝个痛快。吊在缸沿上的老鼠想,油这么少,还不够下边这两个嘴谗的家伙喝呢,哪还有我的份,倒不如放了它们,自己跳到缸底猛喝一阵再说。
于是,它们松开了嘴里的尾巴,争先恐后地跳到了油缸里,浑身湿透,一副狼狈不堪的样子,加上脚滑缸深,它们再也没有逃出那个油缸。
三只老鼠集思广益,想出了一个很棒的喝油方法,如果它们协同一致,都能品尝到那缸油的香味,取得“双赢”的结果;
但在“利益”面前都先想到自己,从一己私利出发决定自己的行动,不再信守“合作”的诺言,终于难逃失败的结局。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联想和看法?请结合生活实际,以“合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1)文体自选;(2)标题自拟;(3)立意自定;(4)不得抄袭
切入提示
以“合作”为话题,要弄清三个问题:
(1)什么是合作?
合作就是个人或集体之间为达到某一确定的目标,彼此通过协调而形成的联合行动。合作是以双赢为目的的,目标相同,成果共享。
(2)为什么合作?
合作是时代的需要。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民族、国家,都需要吸收先进的精神与物质的文明。随着人们相互依赖程度的加深,合作与团队精神变得空前重要。善于与人合作,才能扬长避短,互惠互利,达到双方原本不能达到的目的。有时,帮助别人就是强大自己。
(3)怎样合作?学会合作共处,要了解自身,发现他人,尊重他人;要学会关心,学会分享;学会平等对话,互相交流。还要学会保持距离,把握分寸,协调合作。
写记叙文,可用日记体写一个你熟悉的人(父母、老师、同学等)是如何学会交流与合作的。也可以选择寓言的形式,将深刻的道理寓含在形象生动的故事之
写议论文,有三种思路和结构方式
(1)并列式。列举古今中外有关合作的事例,论证新形势下增强合作意识的必要性;
(2)对照式。列举性质相反有关合作的事例,阐明不重视合作的危害和善于合作的好处;
(3)递进式。从分析我国现阶段教育状况入手,摆出不善于合作所造成的严峻局面,提出培养合作意识进而提高能力的途径,文章更有现实的针对性。
五、旧题新做
对一些已经不再新鲜的老话题,我们要善于联系社会大背景,紧跟时代步伐,进行多维分析,从“新”切入,写出新意。
如以“鱼”为话题写作,这是一个老话题,写过“鱼”的说明文,写过“鱼”的记叙文。但有个同学想到了春秋时的鲁国丞相公孙仪吃鱼的故事:
公孙仪喜欢吃鱼,但人们送的鱼却一概拒收,理由是收人之鱼,必去迁就别人,徇情枉法,最终导致罢官免职,连自己吃鱼的机会也没有了。
由此联系社会现实,借用公孙仪的故事,告诫掌权者不要贪“鱼”而落水,应像公孙仪那样严于律己,才能长久地买“鱼”吃。作者进而把思维伸向纵深,我们应该建立这样的机制:该办的事,不送“鱼”也照办;不该办的事,送鱼也不办。
模拟题目一
窗是人类的一大发明。窗子的种类很多,用途很多,关于窗子的比喻、联想也很多。比如学习之窗、心灵之窗、电脑视窗等。
请围绕‘窗”字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切入提示
这虽然是一个老话题,但要求在老话题上写出新意。
只要开一扇窗,眼前就会有一片风景。由于性格不同,思维有别,知识结构不一样,喜怒哀乐的心情不一致,注意力、观察角度、看问题的用心程度也不会完全相同。这道题目的关键,就是看你能不能在寻常事物中发现不同、写出个性。
可以参考如下思路:
1.有的人从“窗”的功能方面看到,“窗”能透进阳光、新鲜空气,挡住寒流,开关自如,是人类的一大发明……
2.从“窗”的历史、结构、材料,看出窗的变化与社会发展、生活变化的关系……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高考复习资料,高考复习计划,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考复习资料
上一篇:正确使用标点符号(逗号、顿号、分号)--高三一轮复习教案(人教版高三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