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概要:梁山伯与祝英台之死让人们惋惜了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考古学家在微山湖畔发现了梁祝的合葬及珍贵的墓志。墓志记载着祝英台“悲伤之死”,后面有这样三句话“愁烟满室,飞鸟哀鸣,闻者惊骇”。那是一种怎样的绝望!一种怎样的悲伤!一种怎样的痛苦让她这样一位风华正茂的女子终止了生命!她本来可以用她那灿烂的生命开始新的生活,她更知道,死,意味着永远沉入孤独而又黑暗的深渊,但她最后还是从容赴死。祝英台以死诠释着爱情的专一和忠诚。台湾著名言情作家琼瑶说:“收获了爱情的女子,又岂能畏惧死亡。”死,也是明智,也是对封建礼教的反抗。爱情与生命永远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过分的圆满总让人有些迟疑。带了一丝的缺憾,才叫人痛彻心肺。无望的爱情本身就是一种动人的凄美。而天平的那一头一旦加上生命的砝码,什么似水流年,什么沧海桑田,都无可挽回地湮灭下去。哀婉悲壮的梁祝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千古绝唱。千百年来在烈焰中熬煎,在血液中流淌。梁祝传说成了忠贞爱情的代表。然而,他们最终被封建礼教拆散。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会比对美的摧残更令人扼腕?你可以摧残美,却无法毁灭美。阴阳之界又怎能阻碍他们并行的脚步?也许今天,不是每一个现
梁山伯与祝英台之死让人们惋惜了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考古学家在微山湖畔发现了梁祝的合葬及珍贵的墓志。墓志记载着祝英台“悲伤之死”,后面有这样三句话“愁烟满室,飞鸟哀鸣,闻者惊骇”。那是一种怎样的绝望!一种怎样的悲伤!一种怎样的痛苦让她这样一位风华正茂的女子终止了生命!她本来可以用她那灿烂的生命开始新的生活,她更知道,死,意味着永远沉入孤独而又黑暗的深渊,但她最后还是从容赴死。祝英台以死诠释着爱情的专一和忠诚。台湾著名言情作家琼瑶说:“收获了爱情的女子,又岂能畏惧死亡。”死,也是明智,也是对封建礼教的反抗。爱情与生命永远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过分的圆满总让人有些迟疑。带了一丝的缺憾,才叫人痛彻心肺。无望的爱情本身就是一种动人的凄美。而天平的那一头一旦加上生命的砝码,什么似水流年,什么沧海桑田,都无可挽回地湮灭下去。哀婉悲壮的梁祝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千古绝唱。千百年来在烈焰中熬煎,在血液中流淌。梁祝传说成了忠贞爱情的代表。然而,他们最终被封建礼教拆散。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会比对美的摧残更令人扼腕?你可以摧残美,却无法毁灭美。阴阳之界又怎能阻碍他们并行的脚步?
也许今天,不是每一个现代人都能拥有一段刻骨铭心,浪漫美满的爱情,但是只要曾经深深地哭过痛过,曾经深深地感动过已经足够。因为从那以后世界上就有一对中国的蝴蝶飞舞在天地之间。
(五)永恒的微笑
似风,捎来恬淡宁静,拂醒了人们迷乱的心灵;似雾,笼着神秘的羞怯,遮掩了你我飘渺的遐思;似那炫目骄阳,尽管那并不强烈却蓄着十分的热力;似那含蓄的钩月,虽然看似脆弱却透着隐隐的柔韧。
那是蒙娜丽莎的微笑——世上最明白易懂而又最深远难测,最易让人呼吸凝滞而又最易引发人们翩翩遐思的微笑。是的,蒙娜丽莎的微笑——永无标准的答案。
一个稚气的孩子看着她,晶亮的黑眸写满迷惑:“这位阿姨只是奇怪地扯动着嘴角。”他的母亲,一位端庄的少妇,秀丽的脸庞隐着一丝激动:“她一定想起了她亲爱的丈夫。”
旁边的一位年轻小姐,玉兰般光洁的面颊上浮起两朵红云:“她是如此娴雅,淑女就应该像她一样。”
架着黑边眼镜的学者,煞有介事地为旁人作介绍:“她只是听到了自己心仪的乐曲才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一位飘泊已久的浪子走近,抬起他疲倦的眼睛,被岁月刻满沧桑的脸上渐渐展开了笑靥:“她的笑就像我母亲的那样,带着家乡的柔情。”
修女露出了藏匿在紧密黑袍后的激情,虔诚地握紧手中的十字架:“她的笑像玛丽亚般圣洁,阿门!”
为了生存而疲于奔命的小职员仔细地看过后,早已呆滞的眼神散发了些许神采:“她使我心灵如被洗涤滤过般宁静。”
衣着前卫的小伙,听完狂躁的摇滚,观赏过奇异的抽象画,最后看到了这份古典,由衷地说了一句:“虽然我不解她的含义,但我读懂了她的美丽。”
……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一千个欣赏者,就有一千个蒙娜丽莎的微笑。
我,见过蒙娜丽莎的微笑,在画中,在梦中,在我的心中。我曾经不解,曾经武断地认为她的魅力在于诠释达·芬奇对面部肌肉活动的潜心钻研及艺术大师的敏锐与才华。
现在,我懂了,她的魅力在于永恒。
(六)听蛙声一片
经常往来于钢筋混凝土的楼群中,穿梭在刺耳的金属碰撞和摩擦声里,心中逐渐濡染了灰色的文明——单调、冷漠和孤独。夜梦中的蛙鸣,点击出老家平静水面上的涟漪。
赏蛙声,平心境。
老家,出门能见河,转弯就坑。每至盛夏,暴雨初歇,河水盈岸,珠滚荷叶。蛙声顺水飘荡,夹带着两岸的豆叶香。我常坐在岸边,静心地欣赏这阕自然乐章。清而不尖,脆而不短。由低到高,由缓到急,犹如奶奶酿制的小米酒。直到母亲那悠长的“吃饭喽——”才惊醒沉醉于蛙声的我。
那蛙声——清新、朴实。
袅袅炊烟惊羞了夕阳,习习凉风吹断了躁人的蝉叫。没电的农村,窗台上的煤油灯亮了,蛙声响了。我躺在开满紫色扁豆花的篱笆下的老碾盘上,细心听着自然的心跳声。那蛙声时而独亢高歌,时而齐吟众唱;东低西高,前应后合,就像幕后演奏的音乐。庄稼人用蒲扇扇来了稻花香,用烟袋锅点亮了星星。突然煤油灯深处响起了唢呐声,喔,明天二柱哥娶媳妇……
那蛙声——真挚、平和。
儿时,一提起玩,说去就去。兴尽路迷,太阳依然拉下了脸。只剩下我们傻乎乎地站在那儿,一支手提着用荷叶兜着的两眼靠尾巴的鱼,一支手攥着刚掉光莲花瓣的莲花。天黑了,蛙声此起彼伏。蛙声、哭鼻子声连成一片。直到看见远处那熟悉的灯笼,“娘——”跑着迎过去。回家的路上,那欢快的蛙声就像伙伴调皮的嘲笑声。脸一红,骂到:“去,讨厌鬼!”接着传来一阵惊慌失措的“扑通,扑通”的跳水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