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教学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考复习资料高考作文全程导练---话题作文的审题» 正文

高考作文全程导练---话题作文的审题

[10-18 21:03:12]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高考复习资料   阅读:8131

概要:高考作文全程导练---话题作文的审题 体验话题,深掘内涵——话题作文题的审题知识导学话题作文是各类考试经常采用的新型作文形式。这种作文就是命题时给考生提供一个既开放又限制的话题,只规定写作的话题范围,至于文章的具体体裁、主题、立意、选材、表达方式、写作手法等则由考生自由选择。话题作文写作范围宽泛,表达方式多样,写作手法灵活是其显著的特征。这种作文形式被广泛采用,就因为它能拓展考生思维和想象的空间,便于考生灵活地选择发挥写作特长的内容和形式,充分展示写作才华。话题作文的命题形式一般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寓意深刻的材料。第二部分是导引词,用一段提纲挈领的话概括材料的主旨或题意,框定作文的话题范围,制约作者的写作思路。第三部分是写作的注意事项。话题作文的审题是一个关键环节。只有对于话题作文的这种内在和外在的特征有一个清楚、准确的认识,才能在具体写作时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偏差。方法导引审题时,对话题作文的有关材料和概念进行仔细的探询、审问。我们要谨慎思考的有四个方面:一是围绕材料、话题可以想到些什么现实中的人和事;二是这些人和事可从哪个角度切入;三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或认识

高考作文全程导练---话题作文的审题,标签:高考复习计划,http://www.wenxue9.com


高考作文全程导练---话题作文的审题

 

体验话题,深掘内涵

——话题作文题的审题

知识导学

话题作文是各类考试经常采用的新型作文形式。这种作文就是命题时给考生提供一个既开放又限制的话题,只规定写作的话题范围,至于文章的具体体裁、主题、立意、选材、表达方式、写作手法等则由考生自由选择。话题作文写作范围宽泛,表达方式多样,写作手法灵活是其显著的特征。这种作文形式被广泛采用,就因为它能拓展考生思维和想象的空间,便于考生灵活地选择发挥写作特长的内容和形式,充分展示写作才华。

话题作文的命题形式一般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寓意深刻的材料。第二部分是导引词,用一段提纲挈领的话概括材料的主旨或题意,框定作文的话题范围,制约作者的写作思路。第三部分是写作的注意事项。话题作文的审题是一个关键环节。只有对于话题作文的这种内在和外在的特征有一个清楚、准确的认识,才能在具体写作时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偏差。

方法导引

审题时,对话题作文的有关材料和概念进行仔细的探询、审问。我们要谨慎思考的有四个方面:一是围绕材料、话题可以想到些什么现实中的人和事;二是这些人和事可从哪个角度切入;三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或认识,是记叙描写,还是议论抒情;四是我的思想是不是做到了与时俱进,辩证深入。只有把这四个方面理清了,思路才算明晰了。

1.分析材料,弄清倾向。这一点和材料作文完全一致。

命题材料往往是命题者着意营造的某一种情境,只有审清了材料的思维指向,才能保证准确把握话题。请看下面一则材料:

哲理之于人生,时时相随,事事蕴含,处处显现。“逆境出人才,顺境就出不了人才?”做人坚持“行方”原则,具有润滑功能的“行圆”策略就可抛弃?人生,需要我们认真思辨的哲理太多太多:德与才、苦与乐、美与丑、愚与智、荣与辱……请以“人生哲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我们发现,要求我们谈论的哲理应是矛盾对立的双方,缺少矛盾对立双方的哲理是不符合命题者意图的。如果忽视了背景语中的提示,抓住“哲理”便作文章,就会写成“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等不符合要求的文章。

2.推敲话题的内涵和外延,深入思考话题的隐含条件和限制。    

①比较法。与别的近义词或话题比较,准确把握话题的中心概念。

如2006年高考天津卷的“愿景”,把它与“展望明天”创造明天”“迎接明天”进行比较,就不难发现话题的外延。

再如2005年高考湖南卷“跑的体验”,对“跑”“体”“验”这三个语素的意义进行分析:“跑”即“奔跑”,谈隘意义的跑指具体的“跑”的动作,挖掘潜力有限;宽泛意义的奔跑,是一种实践活动,鸟儿学飞是“跑”,去了某地可以说“跑一趟”,读一本书可以说目光“奔跑”,思考一个复杂的问题可以说思想的野马在“奔跑”等等,挖掘潜力很大。“体”即“亲身经验“体察”,“验”即“检查”“查看”,两者整合指“亲身实践”或“通过实践认识周围事物”。综合起来可理解“跑的体验”就是指“亲身实践的体会或认识”。

②反推法。运用词义相反相对的现象对话题进行分析和推断,明确思考的角度和范围。如2004年上海卷话题“忙”,其反义词就是“闲”,将两者放到一齐来分析,就会发现,“忙”与“闲”不是绝对的,关键取决于个人的心态和思想境界。

③拓展法。用话题的词语来造句,打开理解的思路,准确把握话题的内涵。由单个词或一个短语构成的话题都可用这种方法。如2005年高考山东卷的“双赢的智慧”,我们就可以造出这样一些句子来:他有双赢的智慧,经商中需要双赢的智慧,中国对外交往中双赢的智慧,人际交往中双赢的智慧,集体和个人实现双赢的智慧,双赢的智慧来自共同的需要,双赢的智慧最好的智慧,双赢的智慧实现共同发展……这样有多少造多少,思路得以开阔,对话题的理解也就活了。

④明辨关系法。对关系型话题作文,弄清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审准题的关键。概念间的关系,我们除了套用复句间的关系外,还可考虑辩证关系,发展关系等。2006年江苏高考题作文“人与路”,2005年全国第二套高考语文试题作文题目“位置与价值”,第三套“铭记与忘记”。从总体看三个话题都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但具体分析,还有不同:“人与路”,前面是主体,后面是料件;“位置和价值”,前者是条件,后者是结果;“铭记与忘记”,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选择关系。只有这样深入思考,才能准确审出题意。

3.明确作文的限制条件,明确写作自由度的大小。如“不少于800字,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比如这样一则材料:

人的一生总要与书打交道,在与书的接触过程中,一定会有某些故事发生,之后就会有一些属于自己的思考。请以你与书的交往过程或以对书的思考为内容范围写一篇文章。

提示语中包含着丰富的信息,“你与书的交往过程”隐藏的限制至少有:(1)要写自己的,不能写他人的;(2)要写出过程,最好是写成散文或记叙文。“对书的思考”透露的信息则有:(1)要以写对书的感悟、体验以及书对“我”的启示教益为主;(2)文体上最好写随笔、杂感或议论文。有了上述思考,就可以保证在审题中没有大的失误。而有的同学偏偏离开了“我”的读书经历,“我”的读书体验,泛泛而谈书的作用和好处,写出诸如“书中自有黄金屋”、“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缺少个性的文章。

[1] [2]  下一页


Tag:高考复习资料高考复习计划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考复习资料


上一篇:高考作文全程导练---材料作文的审题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