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这样我在花没有开放的时候,就已经先享受到无穷的优雅情趣了。 (2)动词 ①送达 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致敬亭于幕府。(《柳敬亭传》) ——宁南伯左良玉南下,安徽统帅想要结交讨好他,就把柳敬亭送到了他的军中。 ②表达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屈原列传》) ——他思念国君,振兴楚国,想要挽救危局使国家富强起来的意愿,在一篇文章中多次表露出来。 ③招来 致食客三千人。(《信陵君窃符救赵》) ——招来三千食客。 ④取得,得到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家中贫穷,没有办法得到书来看。 ⑤到,达到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过秦论》) ——然而秦凭借着小小的土地,达到了万乘兵车的实力。 ⑥使,致使,导致 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孔雀东南飞》) ——她的品行没有偏差,哪里料想却使您不喜欢呢? (4)形容词,精细 案其狱,皆文致不可得反。(《汉书·严
考纲要求的120个重点文言实词及例句翻译(101—120),标签:高考复习计划,http://www.wenxue9.com
——这样我在花没有开放的时候,就已经先享受到无穷的优雅情趣了。
(2)动词
①送达
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致敬亭于幕府。(《柳敬亭传》)
——宁南伯左良玉南下,安徽统帅想要结交讨好他,就把柳敬亭送到了他的军中。
②表达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屈原列传》)
——他思念国君,振兴楚国,想要挽救危局使国家富强起来的意愿,在一篇文章中多次表露出来。
③招来
致食客三千人。(《信陵君窃符救赵》)
——招来三千食客。
④取得,得到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家中贫穷,没有办法得到书来看。
⑤到,达到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过秦论》)
——然而秦凭借着小小的土地,达到了万乘兵车的实力。
⑥使,致使,导致
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孔雀东南飞》)
——她的品行没有偏差,哪里料想却使您不喜欢呢?
(4)形容词,精细
案其狱,皆文致不可得反。(《汉书·严延年传》)
——检查他裁断的案件,都文理致密,不可推翻。
(4)副词,尽,极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张衡传》)
——张衡擅长研制机械巧妙的东西,特别在天文阴阳历法的研究方面极尽心思。
112.质,zhì
(l)动词
①抵押,作抵押品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触龙说赵太后》)
——于是替长安君准备了一百辆车,到齐国去做人质。
②询问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送东阳马生序》)
——我站着陪侍在老师的跟前,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2)名词
①抵押品。指作为保证的人或物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
——一定要以长安君为人质,救兵才能派出。
②本质,资质
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送东阳马生序》)
——不是天生资质低下,就是心思不如我专注罢了。
③质地,底子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永州的野外出产一种奇异的蛇,周身黑色,上面有白色的花纹。
④通“贽”,古时初次拜见尊长时所送的礼物
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屈原列传》)
——就命令张仪假装离开秦国,把丰厚的礼物献给楚王,表示愿意事奉楚国。
⑤通“鑕”,刑具,杀人时作垫用的砧板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您不如赤膊伏在斧鑕上向大王请罪,那还许侥幸能够免罪。
(3)形容词,质朴
本之《书》,以求其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根据《尚书》来寻求文章的朴实。
(4)副词,正,刚刚
质明,避哨竹林中。(《〈指南录〉后序》)
——天刚亮的时候,在竹林中躲避哨兵。
113.治,zhì
(1)动词
①治理,管理
故治国无法则乱。(《察今》)
——所以治理国家没有法令制度就会混乱。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高考复习资料,高考复习计划,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考复习资料
上一篇:考纲要求的120个重点文言实词及例句翻译(8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