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概要:新课标对口语交际总的要求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个目标体现了现代社会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新要求。当前,我们正面临着一场新的科学技术革命,这场革命正迅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传统习惯。人们的社交活动日益频繁,生活节奏大大加快。很难想象,一个不会听、不会说、不会口语交际的人,在这样的社会里,怎么能够生存下去。新课标适应这个变化,把听和说整合为一个整体,使听和说的目的性更强,并落实到口语交际上。从以上的总要求我们不难看出,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我们应着力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能力和习惯: 1.能认真倾听别人的谈话,了解主要内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2.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3.有表达的信心,能发表自己的意见,努力用语言打动人。4.与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实现以上教学目标不仅要重视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而且要在阅读教学中及各科教学和日常生活中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一、口语交际课中落实口语交际训练
谈对口语交际教学的体会,标签:演讲交际大全,http://www.wenxue9.com1.能认真倾听别人的谈话,了解主要内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有表达的信心,能发表自己的意见,努力用语言打动人。
4.与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实现以上教学目标不仅要重视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而且要在阅读教学中及各科教学和日常生活中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一、口语交际课中落实口语交际训练
1.明确特点,落实训练目标
口语交际的特点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与听话说话来区别。
A.听话、说话常常是单方面的,口语交际则是双向互动的。参与交际的人不仅认真倾听,还要适时接话题,谈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你来我往,言语交锋。这样,在双向互动中实现信息的沟通和交流。
B.口语交际比听话、说话更具有实用性。口语交际的话题来源于学生生活,形式多是当面交谈,与生活实际状况没什么明显的区别,学生课堂上学的,正是生活中要用的,很有实用价值。
C.口语交际需要更全面的表达技巧。既然是面对面的接触、交流,就不仅需要听说技巧,还需要待人处事、举止谈吐、临场应变、传情达意方面的能力和素养。
口语交际的特点决定了它必须由多种因素构成,其中主要因素是:良好的语音能力、敏捷的思维能力、快速的语言组合能力、得体的举止谈吐能力。为人处事的能力等等,这些都是口语交际训练的目标。
2.把握特征,落实训练过程
A.创设良好的交际氛围
要激发学生人人参与交际的热情,良好的氛围是前提。因此要根据每次口语训练要求,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就地取材,创设情境,使之成为说的最佳情境。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训练效果。例如:《有礼貌》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将课文中单一的图片生活化,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
小明一天的生活。
师生分角色扮演,从早上上学时见到“张爷爷”,两人打招呼中,教师巧妙地将使用“您好!”这样的礼貌用语,渗透到表演之中。现将两人的对话列举如下:
师:“小明,你好!”
生:“张爷爷,您好!”
师:“小明主动跟我打招呼,真有礼貌!同学们,你们说,张爷爷喜欢小明吗?为什么呢?”
生:“张爷爷喜欢小明,因为他很懂礼貌。”
师:“对,主动跟别人打招呼的孩子,别人就会喜欢。因为,这说明他很懂礼貌。”
然后,教师就让学生同座之间互相表演,学生的表演活泼可爱。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际的欲望增强,交际的能力得到提高。
情境创设的方式很多,既可用语言描述,也可用图画、幻灯、多媒体等来展现。如教学《小兔运南瓜》、《皮球掉进池塘了》等,既可在教室里模拟,又可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教学。
B.口语交际能力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师与生,生与生双向互动,才能体现“交际”。老师在课堂上营造的是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给学生提供一种自由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情境,鼓励学生了大胆与人交际,从范围来说,是全员,包括每个学生;从时间来说,是全程,从形式上说,应该是听,想、说多样。使学生始终在富有个性和积极思维中进行口语交际活动。
比如《爱吃的水果》一课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谈谈都爱吃些什么水果,这些水果都是怎样的?那么,首先作为学生个体,自身进行了一次对物体的概括、总结性的表述。语言系统进行第一次整合。
随后,教师让学生在小组内,一边观察桌上的水果,一边和组内的同学交流自己观察的结果。在双向,甚至是多向的小组交流过程中,学生一方面要发表自己的观察意见,一方面还要听取别人的意见,并在头脑中将信息进行又一次的整合。
然后,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当众发表看法的机会,让学生将经过两次整合后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这就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而且,教师还相当机智地对学生表述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指点,暗示其他学生表述时应该注意:“把水果的样子说一说。”“它的味道怎么样?”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最后,教师在学生尽情的品味了水果的美味后,还让学生与听课的老师们交流一下,扩大了交流的范围。同时,因交流的对象发生改变,也为交流注入了新的内容。
这样的安排很有层次性,循序渐进,效果良好。关键是教师并不拘泥于水果这一话题,而是将交流的内容进行了活化,由课内引向课外。使学生始终在富有个性和积极思维中进行口语交际活动,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拓宽了渠道,增加了语言实现了机会,体现了口语交际的特点。
C.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创新精神。我国著名教育家刘佛年说:“什么叫创新,我想,只要有一点新思想,新意思,新观念,新意图,新做法就可称得上是创新。我们要把创新的范围看得广一点,不要看得太神秘。”我们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表一点新思想,吐一点新见解,说一点不一样的话。我想,这也是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和的一点培养。
D、要注意规范学生口头语言。
由于小学生生活经历少,口语能力较弱,无论口语交际的内容、方式和语言形式都较生疏,也欠缺良好的交际态度和听说习惯。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听学生说话。随时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教师的指导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努力调动学生生活与语言积累,在此基础上,根据需要适当提示、补充或指导搜集一些有关交际内容方面的材料和语言材料;如以游戏为交际内容补充、搜集一些游戏方式方法材料,以讲礼貌为交际内容提示一些礼貌语言材料等;二是对语言规范、听说习惯、交际方式与态度等进行精当指点,并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形成师评生,生评生的局面,使学生的口头语言变无序为有序。从一句完整的话开始,逐步过渡到说连贯的几句话或一小段话。并且用词准确、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