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教学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中同步辅导高一同步辅导过秦论参考» 正文

过秦论参考

[01-18 13:50:38]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高一同步辅导   阅读:8743

概要:背景知识1.写作背景 汉文帝时期,是封建时代的所谓“盛世”,即旧史家艳称的“文景之治”的前期。这时,由于秦末衰敝的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得到相对安定,社会呈现出繁荣的景象。但是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加,统治阶级中“yin侈之俗,日日以长”(贾谊《论积贮疏》),权贵豪门大量侵吞农民土地,逼使农民破产流亡,“卖田宅,鬻子孙”(晁错《论贵栗疏》),以至“易子而咬其骨”(贾谊《论积贮疏》)。同时,刑罚苛重,民不聊生。汉文帝“外有轻刑之名,内实杀人”(《资治通鉴》卷十五),表面上废除肉刑,实际上只是改换一些杀人的名目而己。苛重的压迫剥削和酷虐的刑罚,使阶级矛盾日渐激化。而汉文帝周围一些权贵却对此视而不见,麻木不仁,说什么国家“已安已治”。这使得怀有改革时政抱负的贾谊深为不安。为了向汉文帝说明政治形势的严重性,他从关乎汉王朝兴亡的角度,写了著名的《陈政事疏》,又名《治安策》,从正面论析时势,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同时还写了《过秦论》,通过论史讽喻,委婉地批评当时的政治,用秦王朝灭亡的教训,振聋发聩,以引起汉文帝及上层统治者的警觉。 2.基本文言知识1. 词 ( 1 )一词多义

过秦论参考,标签:高一册同步教学,http://www.wenxue9.com

背景知识 1.写作背景

  汉文帝时期,是封建时代的所谓“盛世”,即旧史家艳称的“文景之治”的前期。这时,由于秦末衰敝的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得到相对安定,社会呈现出繁荣的景象。但是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加,统治阶级中“yin侈之俗,日日以长”(贾谊《论积贮疏》),权贵豪门大量侵吞农民土地,逼使农民破产流亡,“卖田宅,鬻子孙”(晁错《论贵栗疏》),以至“易子而咬其骨”(贾谊《论积贮疏》)。同时,刑罚苛重,民不聊生。汉文帝“外有轻刑之名,内实杀人”(《资治通鉴》卷十五),表面上废除肉刑,实际上只是改换一些杀人的名目而己。苛重的压迫剥削和酷虐的刑罚,使阶级矛盾日渐激化。而汉文帝周围一些权贵却对此视而不见,麻木不仁,说什么国家“已安已治”。这使得怀有改革时政抱负的贾谊深为不安。为了向汉文帝说明政治形势的严重性,他从关乎汉王朝兴亡的角度,写了著名的《陈政事疏》,又名《治安策》,从正面论析时势,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同时还写了《过秦论》,通过论史讽喻,委婉地批评当时的政治,用秦王朝灭亡的教训,振聋发聩,以引起汉文帝及上层统治者的警觉。

2.基本文言知识

  1. 词
( 1 )一词多义
① 延
秦人开关延敌(迎)
延及孝文王(延续) ② 致
以致天下之士(招致 )
致万乘之势(达到)
③ 固
据肴函之固(险固的地形)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牢固)
④举
四举巴蜀(攻取)
包举定宇内(包起)
⑤ 遗
因遗策(前代留下的)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
⑥ 策
振长策而御宇内(马鞭子)
因遗策(策略)
⑦ 势
致万乘之势(权势、权力)
攻守之势异也(形势)
⑧ 因
因河为池(就着)
因利乘便(乘、趁)
( 2 )词性活用
① 席卷天下(像席子一样,名词用作状语)
② 内立法度(在国内,方位名词用作状语
③ 南取汉中(往南,方伴名词用作状语)
④ 会盟而谋弱秦(使……弱,形容词使动用法)
⑤ 追亡逐北(亡,逃走的人,动词用作名词;北,败北的人,原为方位词,再用作
名词)
⑥ 却匈奴七百余里(使……退却,动词使动用法)
⑦ 天下云集响应(云,像云一样,名词用作状语;响,像回声一样,名词用作状语)
⑧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变小变弱,形容词用作动词)
⑨ 序八州而朝同列(序,统制,名词用作动词;朝,使……朝见,动词使动用法)
⑩ 以愚黔首(使……愚,形容词使动用法)
( 11 )履至尊而制六合(登上,名词用作动词)
( 12 )外连衡而斗诸侯(外,对外,方位名词用作状语;斗,使……争斗,动词使动
用法)
( 13 )赢粮而景从(像影子一样,名词用作状语)
( 3 )古今异义
① 不爱珍器重室肥饶之地(吝惜)
② 赢粮而景从(担负)
③ 揭竿为旗(举)
④ 振长策而御宇内(举起)
⑤ 奋六世之余烈(发展)
⑥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秦族矣(指肴山以东,即东方诸国)
2. 句式
( 1 )判断句
①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
②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隶之人,而迁徒也。
③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 2 )被动句
①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② 为天下笑者,何也 ?
( 3 )倒装句
① 宾语前置:陈利兵而谁何。 ② 介词结构后置:谪 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
也。
( 4 )省略句
①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②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
篱。

课文赏析

1.整体感知——文章主旨探究  
  《过秦论》论述秦王朝灭亡的原因在于“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
  显然,贾谊的观点与今日史学家的观点不尽相同。秦之所以能统一天下,又很快灭亡了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并不是或不仅仅是贾谊所总结的“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但史论,作为散文之一种,它又不完全等同于史学家的论文。史论并不是对历史事件的全面分析和论述,它只根据现实的需要,从某一个角度抓住一个问题来深入地论证,借古讽今,以达到特定的写作目的。
  贾谊生活在汉文帝代。其时,社会经济已渐渐恢复。人民生活也较安定,但是阶级矛盾却在不断地潜滋暗长,统治者日益滋长“yin侈之俗”,并横征暴敛,加重人民负担,以至逼迫农民卖地卖子。贾谊担心“大命将泛,莫之振救”,于是通过论秦之过,要汉文帝以秦之亡鉴戒,实行仁政。他的这主张,是符合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利益的,因而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贾谊“施仁义”的主张是有所本的。源于《孟子》:“施仁政于民。”历代进步的知识分子都是从同情人民的思想出发,来倡导“行仁政政”的学说的。
  关于本文的主题思想,可概括如下:
  本文总结了秦朝灭亡的原因,申述了治国应施仁义的主张,其目的是劝谏汉文帝以秦朝为借鉴,行仁政,以免蹈秦亡的覆辙。

2. 整体感知——文章写作特点  
  叙事铺陈对比

  用叙事来说理,可以说是本篇最大的特点。作者用千把字的篇幅概括了从秦孝公到秦亡国这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概括地说明了秦之由盛而衰的全过程和主要现象,同时还贯穿了作者本人的观点来说明其所以兴衰的关键所在。这就帮助我们对这一段历史事实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因此我感到,要想写好说理文,必须在善于叙事的基础上来说理才行。所谓在说理文中的善于叙事,还同一般叙事文不一样,要善于概括事实,善于描写事物的大的、总的、突出的方面,善于勾勒整个历史发展的轮廊等等。只有这样,只有通过这种叙事的特定手法,以此为说理的基础,才可能有把握说服读者。我们说,写好说理文,主要是靠“论”和“断”。“论”不能是空论,必须要根据事实立论,即所谓“摆事实,讲道理”,道理是根据事实来讲清的。“断”也不能是武断,必须从大量事实中抽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来,才是精确的判断。《过秦论》就恰好有这个特点。他把大量事实摆出来,结果道理可以不讲而自明,或少讲而大明。

[1] [2] [3]  下一页


Tag:高一同步辅导高一册同步教学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一同步辅导


上一篇:兰亭集序参考
《过秦论参考》相关文章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