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教学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中同步辅导高一同步辅导一场不该忘记的女权论辩(聂绀弩|我若为王)» 正文

一场不该忘记的女权论辩(聂绀弩|我若为王)

[01-18 13:49:58]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高一同步辅导   阅读:8109

概要: 20世纪40年代的头几年,在国统区如重庆、昆明、福建等地,“新贤妻良母主义”论活跃,“妇女回家论”的争论也此起彼伏。当时,国民党制定的妇运方针(如要妇女多生孩子,少参加政治活动等)又直接支持、肯定这些论调,致使有些地方裁减和禁用女职工事件屡有发生。对此,当时作为中共南方局书记的周恩来和妇委负责人邓颖超,则义不容辞地撰文参加这场女权论辩,许多进步人士也以各种形式参加大讨论,以捍卫中国自己的妇女解放理论。其间,由战国策派挑起的、著名作家沈从文积极投入的“妇女回家论”的那场发难和批判,尤为引人瞩目。 战国策派是我国现代文学的一个流派,以“民族至上、国家至上”为宗旨,崇尚“英雄崇拜”和尼采“权力意志论”,并将法西斯理论移入文艺创作与论著中。当时,文化名人、著名作家如费孝通、朱光潜、沈从文等也都为战国策派报刊撰文。以乡土文学和抒情体小说著称的沈从文,为《战国策》撰写的,却是有关妇女问题的文章——— 《谈家庭》和《男女平等》,两文很快引起争议。《谈家庭》和《男女平等》两文提出,“解决妇女问题”,须“从‘家’着手”,家适宜于“母性本能”,“又不丧失现代女子

一场不该忘记的女权论辩(聂绀弩|我若为王),标签:高一册同步教学,http://www.wenxue9.com

    20世纪40年代的头几年,在国统区如重庆、昆明、福建等地,“新贤妻良母主义”论活跃,“妇女回家论”的争论也此起彼伏。当时,国民党制定的妇运方针(如要妇女多生孩子,少参加政治活动等)又直接支持、肯定这些论调,致使有些地方裁减和禁用女职工事件屡有发生。对此,当时作为中共南方局书记的周恩来和妇委负责人邓颖超,则义不容辞地撰文参加这场女权论辩,许多进步人士也以各种形式参加大讨论,以捍卫中国自己的妇女解放理论。其间,由战国策派挑起的、著名作家沈从文积极投入的“妇女回家论”的那场发难和批判,尤为引人瞩目。

    战国策派是我国现代文学的一个流派,以“民族至上、国家至上”为宗旨,崇尚“英雄崇拜”和尼采“权力意志论”,并将法西斯理论移入文艺创作与论著中。当时,文化名人、著名作家如费孝通、朱光潜、沈从文等也都为战国策派报刊撰文。以乡土文学和抒情体小说著称的沈从文,为《战国策》撰写的,却是有关妇女问题的文章———

    《谈家庭》和《男女平等》,两文很快引起争议。《谈家庭》和《男女平等》两文提出,“解决妇女问题”,须“从‘家’着手”,家适宜于“母性本能”,“又不丧失现代女子所需要的自尊心”;妇女应“服从自然”,不宜“违反生物习惯、社会习惯”,去“希望同男子一样”闯社会,她们的位置是在家里,要“努力安排好一个好好的家”,犹如那“聪明鸟儿”所建的“温暖的窝”;只有那些“生理上有点变态”“男性十足”的、“身心不大健康”“体貌上又有点缺点”的女子,才“到社会上作各种活动发展,来填补生活的不足”。

    1941年,桂林的《力报》副刊“新垦地”,在著名作家聂绀弩、邵荃麟和葛琴等主持下,组织了一场同战国策派的大论辩,大辩论除针对《谈妇女》一文外,主要还针对从文《谈家庭》和《男女平等》两文。1942年,聂绀弩把《力报》和《战国策》的这场论战,编成《女权论辩》一书,再次呈露沈从文先生落后的妇女观,以及众人对这些观点的批判。

    聂绀弩撰文如《妇女-家庭-政治》、《贤妻良母论》、《母性与女权》等予以批驳,他还亲自为《女权论辩》一书写下精彩的《题记》。聂绀弩称沈从文们是“女权反对者”,并针对其观点谈论女权与家庭、女权与母性、女权对妇女发展的意义等问题。聂绀弩指出,当时的中国,在家庭里的妇女,“往往只作为男性的性的对象而存在”,“家庭的天地是窄狭的”;妇女首先“应该是社会的人,是社会活动的参加者”,她们“应当有更远更大更多的事业”,以求更大发展;对于家庭,妇女也只有参与了社会,才能使自己成为“时代所需要的贤妻良母”。至于女权会不会影响母性呢?聂绀弩颇有说服力地说道:“母性本身就是一种灵”,“人的母性的内容丰富”,其“灵”能“灵于万物”;而“获得了女权的女性的母性”,就“比之别人的会更母性,更伟大”;女性获得了女权,才能“使整个社会更进步,或者说使进步的速度更快”。妇女的解放和发展、母性的伟大和丰富,都系于对女权的争取与获得;妇女只有走向社会,不囿于家庭禁锢,才会实现这一切。

    葛琴以长文《男女平等论》参加论辩。葛琴对沈从文抹煞男女不平等的那些论调,一层层地给予揭开;并论说男女不平等产生于私有财产制的道理。其他许多参加讨论的女性,更加群情激愤,认为沈从文在抗日战争烽火里,竟然“听不到前线的炮声,看不到多少家庭被战火毁灭”的情景,却高谈什么“女子自动走进厨房的故事”,他的“妇女回家论”实际上正起了“麻痹妇女的民族意识”的作用。

    “没有民族的解放,就没有妇女的解放”,而“没有妇女的参加,也就没有民族的解放”。一场女权论辩,成功地推动了广大妇女民族意识和女性意识的觉醒,广大妇女真切地领悟着中国妇女解放运动与民族解放运动的关系。(盛英)

    

    《中国妇女报》 2002年10月29日




Tag:高一同步辅导高一册同步教学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一同步辅导


上一篇:现代诗人简介----聂绀弩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