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教学网语文教学初中语文初中同步辅导九年级上同步辅导《范进中举》分层教学建议» 正文

《范进中举》分层教学建议

[01-18 00:02:26]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九年级上同步辅导   阅读:8856

概要:现在的中学语文教学有时真是繁琐到了无聊的地步,很多文章被弄得是“你不说我倒还明白,你越说我越糊涂了”。如初中教材《范进中举》,一篇短文,教师讲时代,讲科举,讲讽刺,讲势利,讲来讲去,看似头头是道,其实是人云亦云,不懂装懂。学生是看得眼也花了,听得头也晕了;就是这时,只听见铃声响起,于是一窝蜂地急着跑出去玩耍,哪里还管课文的内容是什么。 其实,对于初中生来说,《范进中举》只要学生一看完,教师两句话就讲通了:没有中举,范进是个“孙子”;一旦中举,范进是老爷。 这难道不是明摆着的吗?从胡屠户的言语行为在范进中举前后的对比上就可一目了然。 范进中举前,胡屠户的言语行为是这样的。 范进因没有盘费,走去同丈人商议,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个狗血喷头:“不要失了你的时了,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蛤蟆想吃起天鹅肉’来!我听见人说,就是中相公时,也不是你的文章,还是宗师看你老,不过意,舍与你的。如今痴心就想中起老爷来!那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你不看城里张相公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趁早收了这

《范进中举》分层教学建议,标签:九年级上同步学习,http://www.wenxue9.com

现在的中学语文教学有时真是繁琐到了无聊的地步,很多文章被弄得是“你不说我倒还明白,你越说我越糊涂了”。如初中教材《范进中举》,一篇短文,教师讲时代,讲科举,讲讽刺,讲势利,讲来讲去,看似头头是道,其实是人云亦云,不懂装懂。学生是看得眼也花了,听得头也晕了;就是这时,只听见铃声响起,于是一窝蜂地急着跑出去玩耍,哪里还管课文的内容是什么。
其实,对于初中生来说,《范进中举》只要学生一看完,教师两句话就讲通了:没有中举,范进是个“孙子”;一旦中举,范进是老爷。
这难道不是明摆着的吗?从胡屠户的言语行为在范进中举前后的对比上就可一目了然。
范进中举前,胡屠户的言语行为是这样的。 
范进因没有盘费,走去同丈人商议,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个狗血喷头:“不要失了你的时了,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蛤蟆想吃起天鹅肉’来!我听见人说,就是中相公时,也不是你的文章,还是宗师看你老,不过意,舍与你的。如今痴心就想中起老爷来!那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你不看城里张相公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趁早收了这心,明年在我们行事内替你寻一个馆,每年寻几两银子,养活你那不死的老娘和你老婆是正经!你向我借盘缠,我一天杀一个猪还赚不得钱把银子,都把与你去丢在水里,叫我一家老小喝西北风!”一顿夹七夹八,骂的范进摸门不着。
中举后,胡屠户的言语行为是这样的:
(范进)见丈人在跟前,恐怕又要来骂。胡屠户上前道:“贤婿老爷!方才不是我敢大胆,是你老太太的主意,央我来劝你的……我哪里还杀猪!有我这贤婿老爷,还怕后半世靠不着么?我时常说: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你们不知道,我小老这一双眼睛,却是认得人的!想着先年我小女在家里长到三十多岁,多少有钱的富户要和我结亲,我自己觉得女儿像有些福气的,毕竟要嫁与个老爷。今日果然不错!”说罢,哈哈大笑……范举人先走,胡屠户和邻居跟在后面;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著头替他扯了几十回。到了家门,屠户高声叫道:“老爷回府了!”
这是多么简洁明白的文本啊!前后一对比就什么都有了,还用讲吗?
如果不是把人往糊涂里整,我真是不明白,就文本的理解而言还能讲出什么来!
以上是对《范进中举》一文的普及型理解。
当然,真是想往深处讲还是有内容可讲的。那就要把眼光放远到整个社会中去。
那就可以深入地研究一下范进发疯的本原意识,讲讲《范进中举》一文所体现的科举制度对中国文人人格的解构与重构。
范进因中举而发疯,可以说是原有人格被解构而新的人格未被及时重构的外现。当然要论述这种解构,就要说一说中国文人普有的二元意识,就要说一说中国所特有的二元文化。中国的文化有两种对立性很强互补性也很强的载体,一种是儒家文化, 一种是道家文化。从汉代kai始,儒道两家文化几乎同时形成规模,然后并驾前行。但是,儒家文化要求入世,讲究修身齐家平天下,要求人的利益服从于社会(政治)利益,这就必然形成中国文化中凝重不堪的官本位意识。道家文化出世,注重人自身的存在,认为个性的张扬是人的根本幸福,这就必然形成中国文化中人本位意识。
民族文化的这种意识截断,必然造成文人的人格分裂。最典型的是李白。
李白的生命中就充满着个性张扬和功名富贵不能兼顾的痛苦。当功名看似唾手可得之时,他高吟“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但是当他获得了很好的机会,径直来到玄宗的身边时,他发现,他的天才也就是用来写一写“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之类的消遣诗时,而他自己在玄宗眼里只是一个玩物时,当他发现他的功名富贵需要用他的人格去换取时,他受不了。于是他衣袖一拂,高昂起尊严的头颅,飘然离开了玄宗,也离开了京城,离开了富贵,他高唱“安能摧眉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当然,离开京城他发现他个性的张扬和功名富贵依然是是不可兼顾的。他的痛苦于是更深,他无奈地呻吟了,他吟道“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后来有个传说,认为李白死于醉后捞月溺毙。虽然过于浪漫和传奇,但我觉得想象出这种死法的人对李白是了解的,在李白的知音中应排第一!因为,这种浪漫和现实才真正能够反映李白的人格在对立中的分裂和人生价值的失落。
到苏东坡,苏东坡的特殊经历使他以儒家入世的思想应付成功,却又不得不以道家出世的思想来安慰失意。于是他“达则兼济天下(儒),穷则独善其身(道)”—— 在他这里儒道似乎被完美地合二为一了。从此,中国文人们似乎觉得他们可以在人格缺失的社会中游刃有余地生存而不必担心人格的分裂了。所以,他们给了苏东坡以过高的赞扬和歌颂。
其实不然。苏东坡的儒道两学并没有在他内心的大道上并行不悖,他的道学其实只是儒学的一种无奈的补充,是一声儒学的感叹,一种扭曲,一种变异,在他的内心他还是以儒学的入世思想为体的。我们看他的作品就知道了。仕途顺畅时,他的诗歌就表现出一种酣畅淋漓的痛快。
诗歌如《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这中间的太守多么得意洋洋,虽为“老夫”却表现出“少年”一样的狂放,一名文职太守,却要“亲射虎”,而且向孙权看齐!这是多么豪放和酣畅啊!
文章如《喜雨亭记》: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系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于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你看,下了一场雨,又赶上自己所建的亭子落成,就高兴得不得了,认为比下了珍珠和宝玉还要好,说民众把这归功于太守(就是自己),自己把功劳归于天子,天子把功劳归于造物,造物归于太空,太空空荡荡,不太容易命名,于是干脆命名了自己的亭子,功劳归来归去,归到了自己的亭子上。体会一下作者是多么地自得和兴奋。

[1] [2]  下一页


Tag:九年级上同步辅导九年级上同步学习语文教学 - 初中语文 - 初中同步辅导 - 九年级上同步辅导


上一篇:对《范进中举》主题的新解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