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教学网物理教学高中物理高中物理论文高中物理论文:浅谈力学命题的研究与备考策略» 正文

高中物理论文:浅谈力学命题的研究与备考策略

[03-23 00:53:54]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高中物理论文   阅读:8551

概要:高中物理论文:浅谈力学命题的研究与备考策略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近三年共命制了7套试卷,其中2005年3套,2006和2007年各2套,每套试卷中物理科均为12道试题,满分均为120分。在这三年的7套理综物理试题中,力学部分所占分值比重都高于其他部分,最低的达到53分,占比为44.2%,最高的达到62分,占比为51.6% ,特别是2007年,两套试卷中力学部分比例均达到50%以上,由此可以看出力学知识在高考中所占的重要地位,这也充分说明了力学是高中物理的基础、重点。也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一)近几年力学命题的特点。仔细分析2005-2007年的高考试题,不难发现高考物理试题力学部分的命题特点:1.重点突出,综合性强。由对照表可以看出,命题较为频繁的考点有:匀速直线运动、位移一时间图像、速度一时间图像;变速直线运动及其运动规律公式、加速度;形变和弹力、胡克定律、弹性势能;万有引力定律、人造地球卫星的运动;功、功率、动能、重力、重力势能、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简谐运动及其图像

高中物理论文:浅谈力学命题的研究与备考策略,标签:高中物理教学论文,高中物理实验论文,http://www.wenxue9.com
高中物理论文:浅谈力学命题的研究与备考策略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近三年共命制了7套试卷,其中2005年3套,2006和2007年各2套,每套试卷中物理科均为12道试题,满分均为120分。在这三年的7套理综物理试题中,力学部分所占分值比重都高于其他部分,最低的达到53分,占比为44.2%,最高的达到62分,占比为51.6% ,特别是2007年,两套试卷中力学部分比例均达到50%以上,由此可以看出力学知识在高考中所占的重要地位,这也充分说明了力学是高中物理的基础、重点。也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

  (一)近几年力学命题的特点。
  仔细分析2005-2007年的高考试题,不难发现高考物理试题力学部分的命题特点:
  1.重点突出,综合性强。由对照表可以看出,命题较为频繁的考点有:匀速直线运动、位移一时间图像、速度一时间图像;变速直线运动及其运动规律公式、加速度;形变和弹力、胡克定律、弹性势能;万有引力定律、人造地球卫星的运动;功、功率、动能、重力、重力势能、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简谐运动及其图像、简谐波及其图像;游标卡尺读数、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定律、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等实验。其中运动和力的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简谐运动和简谐波及其图像等考点既是力学的重点,也是命题的热点。由于理科综合中物理试题只有12道,所以几乎每道试题都是将多个知识点融合在一起进行命题,如: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声波、超声波及其应用、平抛运动、竖直上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等知识点往往与变力作用、变速直线运动相联系或伴随在更为复杂的情景中命题。

  2.题量稳定,考法多变。三年来力学部分设置的题量均为5~6题,其中选择题3道,非选择题2~3道。在选择题中必有一道振动与波的题,一道涉及万有引力定律、天体运动的题。在非选择题中,必有一道运动学和动力学相结合的(主要是直线运动)试题,但试题的落点、考查方法总在变化.如在选择题的振动和波部分,2006年全国卷Ⅱ考的是多普勒效应,2007年全国卷Ⅱ则突出了由质点的振动图像,确定波的波长、频率和波速的方法;在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定律部分,2005年全国卷Ⅱ要求考生根据引力常量G、月地中心的距离R和月球绕地运行的周期T三个数据,估算出其他的物理量,2007年全国卷Ⅱ则是要求考生根据探测器所具有的动能与引力势能的关系,作出探测器能否到达月球的判断。在非选择题中,2005年全国卷I第20题涉及的是弹力、弹力做功、弹性势能、动能定理(功能关系)等考点,解答中突出考查对物理过程的分析。2007年全国卷I第24题涉及的考点则是弹性碰撞、动量守恒定律、能量转化等,解答中突出了对数学能力的要求。

  3.理论联系实际,运动模型翻新。三年来的高考命题,非常注重从实际生活中挖掘素材,尤其是从体育运动项目中寻找模型,挖掘题眼,设置理论联系实际的试题,在“力和运动的关系”内容上显得尤为突出。
  例如 (2007年全国卷I第23题)甲、乙两运动员在训练交接棒的过程中发现:甲经短距离加速后能保持9 m/s的速度跑完全程;乙从起跑后到接棒前的运动是匀加速的。为了确定乙起跑的时机,需在接力区前适当的位置设置标记。在某次练习中,甲在接力区前s0=13.5 m处作了标记,并以v=9 m/s的速度跑到此标记时向乙发出起跑口令。乙在接力区的前端听到口令时起跑,并恰好在速度达到与甲相同时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已知接力区的长度为L=20m,求:(1)此次练习中乙在接棒前的加速度a;(2)在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
  分析 本题描述了两种运动形式,一是运动员甲的一段匀速直线运动,设其运动位移为s1;二是运动员乙在接力区内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当乙的速度达到9 m/s时完成交接棒,设乙接棒前运动的位移为s2,并画出相应的图示。
  答案 (1)3 m/s2;(2)6.5 m。
  解答本题的方法还有平均速度法、作图法、相对运动法等多种方法,这种题材考生虽然很熟悉,但要真正的弄清题中的问题,是需要一定的能力的。2005年全国卷I第23题将人的原地立定起跳与跳蚤跳高相类比,求人所能上跳的高度;2006年全国卷I第20题在运动员从下蹲状态向上起跳的过程中,要对“地面对运动员的冲量和做功”作出判断;今年则以两运动员在接力赛中的交接棒问题为题材,考查匀加速运动的追及问题。这三道题所描述的物理模型虽然各不相同,但都是以体育运动项目为题材,都是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解答这类试题要灵活运用运动学的知识,力和运动的关系(特别是牛顿运动定律),而不能靠死记硬背。

www.wenxue9.com   4.突出两个守恒定律,注重考查学习潜能
  三年来的物理试题,特别是计算题的命题,多以新颖的情景、复杂的过程、冗长的文字、繁多的数据、抽象的图像为背景,然后提出问题,要求考生通过阅读理解和分析,从问题情景中抽象出物理模型(包括对象模型、过程模型和介质模型),再从物理模型中找出其中的物理规律、各物理量的变化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最后建立数学关系式进行求解。力学中的计算题考查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定律应用的较为多见。如2005年全国卷I第24题,2007年全国卷I第24题等。
  【例12】(2007年全国卷I第24题)如图所示,质量为而的由绝缘材料制成的球与质量为M=19m的金属球并排悬挂。现将绝缘球拉至与竖直方向成θ=60°的位置自由释放,下摆后在最低点处与金属球发生碰撞。在平衡位置附近存在垂直于纸面的磁场。已知由于磁场的阻尼作用,金属球将于再次碰撞前停在最低点处。求经过几次碰撞后绝缘球偏离竖直方向的最大角度将小于45°。

[1] [2]  下一页


Tag:高中物理论文高中物理教学论文,高中物理实验论文物理教学 - 高中物理 - 高中物理论文


上一篇:高中物理论文:创设实验情景引导质疑探究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